〔訪〕字拼音是(fǎng),部首是言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訪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言、方”或“訁、方”。

〔訪〕字仓颉码是YRYHS,五笔是YYN86,YYT98,四角号码是00627,郑码是SSY

〔訪〕字的UNICODE是U+8A2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370,UTF-32:00008A2A,UTF-8:E8 A8 AA。

〔訪〕字异体字是昘、访、𧪃


1.询问、征询。

《左传•哀公十一年》:“季孙欲以田赋,使冉有访诸仲尼。”

2.调查、侦察。

《三国志•卷一二•魏书•崔琰传》:“太祖狐疑,以函令密访于外。”

明察暗访。

3.寻求、探寻。

《晋书•卷九一•儒林传•序》:“于是傍求蠹简,博访遗书。”宋•苏轼〈石钟山记〉:“至唐李渤始访甚遗踪,得双石于潭上。”

4.探望、拜望。

《宋史•卷四五九•卓行传•巢谷传》:“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两苏,闻者皆笑其狂。”

探访、拜访。

◎姓。如唐代有访式。


◎见“访”。


笔顺: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点、横、横折钩、撇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752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150頁,第18

標點整理本: 第1125頁,第17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敷亮切,妨去聲。《說文》:汎謀曰訪。【徐曰】此言汎謀,謂廣問於人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謀也。《玉篇》:問也。《書・洪範》:王訪于箕子。【傳】謂就而問之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受納訪,以詔王聽治。【註】納謀于王也。

又,議也。〈楚語〉:敎之令,使訪物官。【註】訪,議也。物事也。使議知百官之事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及也、見也。《字彙》:謁見也。

又,方也。《前漢・高五王傳》:訪以呂氏,故幾亂天下。【註】訪,猶方也。《字彙補》與昉義同。

又,官名。《遼史・百官志》:太宗會同三年,命于骨鄰爲𥚖訪使。

又,姓。唐進士訪式。

又,《正字通》:𡚱罔切,芳上聲 —— 義同。《字彙》泥。《說文》孫愐敷亮切,槩讀作去聲,非是。

又,《篇海》:別作𧪃。

注解

〔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訪〕字拼音是fǎ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方

〔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ǎng] ⑴ 见“访”。

字源字形

訪(简·楚〔战国〕·郭店) 楚〔战国〕 简 郭店

訪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訪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訪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訪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訪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敷亮切頁碼70頁,第2字續丁孫

訪汎謀曰訪。从言方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夫妄反頁碼197頁,第2行,第2字述

訪汎謀曰訪。從言方聲。

臣鍇曰:「此言汎謀,謂廣問於人也,故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王使訪申叔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敷亮切古音第十部頁碼364頁,第5字許惟賢第164頁,第1

訪汎謀曰訪。

汎與訪雙聲。方與旁古通用。溥也。《洪範》。王訪于箕子。《晉語》。文王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。韋曰:諏訪皆謀也。本《釋詁》。許於方聲別之曰汎謀。

从言。方聲。

敷亮切。十部。

白话解释

访,广泛地了解实情、收集意见叫“访”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方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從言、方聲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同。本義為向賢者請教、徵詢,這些動作必需以言語進行,因此從「言」表義。從「方」聲有兼義的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方」的本義為「併船也」,似乎與「訪」義無關。但是在文獻中,「方」多半釋為「四方」、「方法」等意義,向賢者請教、徵詢,必須到四方訪求賢者,目的是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,因此「訪」從「方」聲有兼義的功能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訪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39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197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159頁
4說文校箋第94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89頁,第16字
6說文今釋第310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538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27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463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56頁,第34字
11標注說文第94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71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930頁【補遺】第16428頁
14通訓定聲第3664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94頁【崇文】第773頁
16說文句讀第270頁
17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741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253頁,第4字

国语辞典

1.询问、征询。

《左传•哀公十一年》:“季孙欲以田赋,使冉有访诸仲尼。”

2.调查、侦察。

《三国志•卷一二•魏书•崔琰传》:“太祖狐疑,以函令密访于外。”

明察暗访。

3.寻求、探寻。

《晋书•卷九一•儒林传•序》:“于是傍求蠹简,博访遗书。”宋•苏轼〈石钟山记〉:“至唐李渤始访甚遗踪,得双石于潭上。”

4.探望、拜望。

《宋史•卷四五九•卓行传•巢谷传》:“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两苏,闻者皆笑其狂。”

探访、拜访。

◎姓。如唐代有访式。

两岸词典

1.调查打听;探寻。

采访、寻访、访古、明察暗访。

2.拜访;看望。

造访、走访、探亲访友。

3.〈书〉访问;咨询。

穆公访诸蹇叔(《左传‧僖公三十二年》)。

4.姓。

翻译

visit; ask, inquire visiter, rendre visite, enquêter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