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枌〕字拼音是(fén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枌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分”。

〔枌〕字仓颉码是DCSH,五笔是SWVN86,SWVT98,四角号码是48927,郑码是FOYD

〔枌〕字的UNICODE是U+678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508,UTF-32:0000678C,UTF-8:E6 9E 8C。


名词

1.木名。白榆。

white elm;

东门之枌,宛丘之栩。 —— 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枌》

2.通“棼”。阁楼的栋。

ridgepele;

頳素炳焕,枌栱嵯峨。 —— 张协《七命》


①一种榆树。

②古通“棼”,阁楼的梁:“~栱嵯峨。”


笔顺: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捺、横折钩、撇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232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515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461頁,第3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符分切,音焚。《說文》:木名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榆,白枌。【郭註】榆之先生,葉却著莢,皮包白。

又,《詩・陳風》:東門之枌,婆娑其下。陸佃《𡌨雅》:榆性扇地,其隂下五穀不植,人就以息焉。

又,枌榆,社名。見榆字註。

又,通棼。複屋棟也。左思〈魏都賦〉枌橑複結,班固〈西都賦〉作棼橑。
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284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0頁,第33

《爾雅・釋木》榆,白枌。《郭註》榆之先生,葉卻著莢,皮包白。

謹照原文榆之改枌榆。

注解

〔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枌〕字拼音是fé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分

〔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én] ⑴ 一种榆树。⑵ 古通“棼”,阁楼的梁:“~栱嵯峨。”

字源字形

枌(简·楚〔战国〕·上博) 楚〔战国〕 简 上博

枌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枌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枌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枌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枌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扶分切頁碼183頁,第31字續丁孫

枌榆也。从木分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扶云反頁碼455頁,第7行,第3字述

枌榆也。從木分聲。

臣鍇按:《爾雅》「榆,白枌」注曰:「枌榆先生葉卻著莢,皮色白。」《西京雜記》曰:「漢太上皇祭枌榆之社也。」謂樹以枌榆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扶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987頁,第1字許惟賢第435頁,第7

枌枌榆也。

三字句。各本少枌。淺人以爲複字而誤刪之。枌榆者,榆之一穜。漢初有枌榆社是也。

從木。分聲。

扶分切。十三部。

枌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62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467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364頁
4說文校箋第230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226頁,第19字
6說文今釋第795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39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05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165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43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229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183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849頁【補遺】第16867頁
14通訓定聲第3115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479頁【崇文】第1913頁
16說文句讀第721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810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568頁,第1字

国语辞典

◎植物名。即白榆。榆科榆属,落叶小乔木。枝修广展,树皮直裂为鳞片状。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边缘有整齐单锯齿。三月开蓝紫色或药黄色花。翅果倒卵形。

两岸词典

◎植物名。即白榆。落叶乔木。树皮深褐色,剥脱如鳞状。叶椭圆形或倒卵形,边缘有重锯齿。三、四月间开淡紫绿色花,果实扁圆,有膜质之翅。木材坚实,可供制作器具或建筑用。

翻译

variety of elm with small seeds variété d'orme à petites graines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