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犎〕字拼音是(fēng),部首是牛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犎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封、牛”。
〔犎〕字仓颉码是GIHQ,五笔是FFFH86,FFFG98,四角号码是44500,郑码是BBDM。
〔犎〕字的UNICODE是U+728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326,UTF-32:0000728E,UTF-8:E7 8A 8E。
〔犎〕字异体字是㸼。
名词
◎犎牛,古书上指一种背部隆起的野牛 bison西域诸国献汗血马、火浣布、犎牛、孔雀、巨象及诸珍异二百余品。——《晋书》
◎〔~牛〕一种野牛,背上肉突起,像驼峰,如“西域诸国献汗血马、火浣布、~~、孔雀、巨象及诸珍异二百馀品。”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681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02頁,第2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54頁,第23字
《廣韻》:甫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方容切,𡘋音封。《玉篇》:野牛也。《集韻》:牛名,領上肉犦然起如橐駞。《爾雅・釋畜》〔註〕:犦牛,卽犎牛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庸旄貘犛。【註】師古曰:庸牛,卽今之犎牛。
又,或作封。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罽賔出封牛。【註】師古曰:封牛,項上隆起者也。亦作峰。《後漢・順帝紀》:疏勒國獻獅子、封牛。【註】封牛,其領上肉隆起若封然,因以名之,卽今之峰牛。
《集韻》或作㸼。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下 部首:牛部
愛日堂藏本: 第41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7頁,第15字
《集韻》牛名。領上肉犦然起如橐駞。
謹照原文然改胅。
〔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。
〔犎〕字拼音是fē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封、牛。
〔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ēng] ⑴ 〔~牛〕一种野牛,背上肉突起,像驼峰,如“西域诸国献汗血马、火浣布、~~、孔雀、巨象及诸珍异二百馀品。”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名
◎犎牛:古代一种背上肉隆起像骆驼的野牛。
《尔雅•释畜》“犦牛”句下晋•郭璞•注:“即犎牛也。领上肉犦胅起,高二尺许,状如橐驼,肉鞍一边,健行者日三百余里,今交州合浦徐闻县出此牛。”
◎一种背上肉隆起像骆驼的野牛。
the zebu, or humped-ox zébu, indicus cattle, boeuf bossu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