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腹〕字拼音是(fù),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腹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月、复”或“⺼、复”,五行属水。

〔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复声。此为后起形声字,初文应即“畐”( fú )字,象人腹部之形。本义是肚子。

〔腹〕字仓颉码是BOAE,五笔是ETJT,四角号码是78247,郑码是QMKR,中文电码是5215,区位码是2425

〔腹〕字的UNICODE是U+817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145,UTF-32:00008179,UTF-8:E8 85 B9。

〔腹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972,属常用字

〔腹〕字反义词是,异体字是𦞶


名词

1.形声。从肉,复声。此为后起形声字,初文应即“畐”( fú )字,象人腹部之形。本义:肚子。

2.同本义。

abdomen; stomach; belly;

腹,厚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按,脐上下两旁也。坤为腹。 —— 《易·说卦传》入于左腹。 —— 《易·明夷》腹者至阴之所居。 —— 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自脐以下曰水腹。 —— 《释名》腹饥不得食。 —— 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
腹痛(肚子痛);腹肠(肚肠,肚子);腹围(腰带);腹如垂瓠(形容肚皮松瘪难看);腹便便(形容肚子肥满)

3.比喻中央部分 。

centre;

腹城(内地的城);腹居郡(位于中心地区的郡县);腹腴(内地富饶之区);腹民(内地的居民)

4.内心。

heart;

腹诽而心谤。 —— 《汉书·灌夫传》

腹诽(口里不说,心里不以为然);腹记(暗记在心);腹热(内心焦急);腹悲(心里暗悲);腹咏(内心歌咏);腹咒(心中咒骂)

形容词

◎厚 。

thick;

腹坚(谓冰结得既厚且坚)

动词

1.怀抱。

embrace;

先妣出入操作必腹之。 —— 方苞《王处士墓表》

2.容纳。

contain;

巴蛇腹象,足觌厥大。 —— 柳宗元《天对》


①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,介于胸和骨盆之间,包括“腹壁”、“腹腔”及内脏(通常称“肚子”)~部。~膜。~水。~泻。~疾。心~(喻极亲近的人)。~稿。~诽(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。亦作“腹非”)。遗~子。

②喻地区的前部、内部或中部。~地。~背受敌。

③厚:“(冬季之月)冰方盛,水泽~坚,命取冰。”

④怀抱:“出入~我。”


笔顺: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6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990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956頁,第14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方六切,音福。《說文》本作腹,厚也。一曰身中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腹,厚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出入腹我。【傳】厚也。【箋】腹,懷抱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孟冬之月,水澤腹堅。【註】腹,厚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肚也。《釋名》:腹,複也、富也,腸胃之屬,以自裹盛,復於外複之,其中多品似富者也。《易・說卦》:坤爲腹。【疏】坤能包藏含容,故爲腹也。

又,凡借以喻物。《詩・周南》:赳赳武夫,公侯腹心。《河圖》引蜀謠:汶阜之山,江出其腹。

又,遺腹。《前漢・昭帝紀》: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。

又,腹疾。《左傳・宣十六年》:叔展曰:河魚腹疾柰何。

又,衣名。《釋名》:抱腹,上下有帶,抱裹其腹,上無襠者也。

又,姓。《戰國策》:腹擊爲室而鉅。【註】趙臣。

又,人名。《史記・燕世家》: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。

又,《韻補》叶音必。《易林》:隂寒主疾,水離其室;民飢于食,不病心腹。

注解

〔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腹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复,五行属

〔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复声。此为后起形声字,初文应即“畐”( fú )字,象人腹部之形。本义是肚子。

〔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ù] ⑴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,介于胸和骨盆之间,包括“腹壁”、“腹腔”及内脏(通常称“肚子”)⑵ 喻地区的前部、内部或中部⑶ 厚:“(冬季之月)冰方盛,水泽~坚,命取冰。”⑷ 怀抱:“出入~我。”

字源字形

腹(玉书·春秋·侯马盟书)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

腹(简·楚〔战国〕·包山) 楚〔战国〕 简 包山

腹(简·楚〔战国〕·天星观) 楚〔战国〕 简 天星观

腹(简·楚〔战国〕·新蔡葛陵) 楚〔战国〕 简 新蔡葛陵

腹(简·秦·睡虎地) 秦 简 睡虎地

腹(简·秦·岳麓书院) 秦 简 岳麓书院

腹(简·汉·张家山) 汉 简 张家山

腹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腹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腹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腹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腹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腹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方六切頁碼130頁,第22字續丁孫

𦞶

𦞶厚也。从𠕎𡕨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方菊反頁碼337頁,第1行,第1字述

𦞶厚也。從肉复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方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678頁,第1字許惟賢第302頁,第3

𦞶厚也。

腹厚曡韵。此與髮拔也,尾微也一例。謂腹之取名。以其厚大。《釋名》曰:腹,複也。富也。文法同。《釋詁》、《毛傳》皆云:腹,厚也。則是引伸之義。謂凡厚者皆可偁腹。如《小雅》出入腹我,《月令》水澤腹堅是也。

从肉。𡕨聲。

方六切。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腹从复聲,𡕨从畐省,訓厚為畐之借。

白话解释

腹,厚实。字形采用“肉(月)”作边旁,采用“复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右上像人挺個大肚子的樣子,左下像「复」。戰國文字左邊像「肉」,右邊像「复」。篆文從肉、复聲。從「肉」,指與人或動物有關;「复」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腹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58頁,第16字
2陳昌治本第344頁,第10字
3黃侃手批第269頁
4說文校箋第171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163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58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01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36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44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03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168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131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4497頁【補遺】第16675頁
14通訓定聲第117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344頁【崇文】第1373頁
16說文句讀第504頁
17章授筆記第179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43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428頁,第2字

国语辞典

◎厚。

《说文解字•肉部》:“腹,厚也。”《礼记•月令》:“冰方盛,水泽腹坚,命取冰。”

1.指动物的胸腔与骨盘之间的部位,俗称为“肚子”。

果腹、捧腹大笑。

2.泛称中心部位。

唐•杜甫〈南池〉诗:“呀然阆城南,枕带巴江腹。”

山腹、瓶腹。

3.比喻内心深处。如:“推心置腹”、“口蜜腹剑”。

4.正面、前面。

《新五代史•卷六二•十国世家•南唐世家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

5.姓。如战国时赵国有腹击。

◎怀抱。

《诗经•小雅•蓼莪》:“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”

两岸词典

1.人和某些动物胸的下面或后面部分。

腹膜、腹泻、空腹。

2.借指人的内心或地域的中心部位。

心腹大患、以小人之心度(ㄉㄨㄛˋ duò∕ㄉㄨㄛˊ duó)君子之腹、腹地。

3.坛子、瓶子等容器中间凸起像肚子的部分。

壶腹、香炉腹。

4.姓。

翻译

stomach, belly, abdomen; inside Abdomen, Unterleib, Bauch (S) ventre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