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賦〕字拼音是(fù),部首是貝部,总笔画是15画

〔賦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貝、武”。

〔賦〕字仓颉码是BCMPM,五笔是MGAH86,MGAY98,四角号码是63840,郑码是LOHI

〔賦〕字的UNICODE是U+8CE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070,UTF-32:00008CE6,UTF-8:E8 B3 A6。

〔賦〕字异体字是䝾、赋、𧵐、𧶣、𧷲


1.征收。

《说文解字•贝部》:“赋,敛也。”汉•鼌错〈论贵粟疏〉:“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

2.给与、授与。

《汉书•卷一一•哀帝纪》:“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,皆以赋贫民。”

赋与、天赋异禀。

3.吟咏、写作。

《文选•司马迁•报任少卿书》:“屈原放逐,乃赋离骚。”晋•陶渊明〈自祭文〉:“捽兀穷庐,酣饮赋诗。”

横槊赋诗。

4.分布、散布。

《诗经•大雅•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,明命使赋。”汉•毛亨•传:“赋,布也。”

1.税收。

《汉书•卷一一•哀帝纪》:“民赀不满十万,皆无出今年租赋。”

税赋、田赋。

2.《诗经》六义之一。铺陈直言其事,有别于比喻和托物起兴。

南朝梁•刘勰《文心雕龙•诠赋》:“《诗》有六义,其二曰赋。赋者,铺也,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也。”

3.文体名。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韵文,多用来写景叙事。盛行于汉魏六朝。

《史记•卷八四•屈原贾生传》:“及渡湘水,为赋以吊屈原。”唐•李白〈大猎赋〉:“白以为赋者古诗之流,辞欲壮丽,义归博达。”

诗、词、歌、赋。

4.资质。

禀赋。


◎见“赋”。


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点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提、斜钩、点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貝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895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210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1186頁,第26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方遇切,音付 —— 責取也。《說文》:斂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賦,量也。【註】賦稅,所以評量。揚子《方言》:賦,動也。【註】賦斂,所以擾動民也。《書・禹貢》:厥賦惟上上錯。【傳】賦,謂土地所生,以供天子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以八則治都鄙:五曰賦貢,以馭其用。【註】賦,口率出泉也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畿方千里,有稅,有賦;稅以足食,賦以足兵。【註】賦,謂發賦斂財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稟受也、給與也。《禮・中庸》:天命之謂性。【註】性者,人所稟受。【朱傳】氣以成形,而理亦賦焉。

又,布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明命使賦。【傳】賦,布也。【箋】使羣臣施布之也。

又,鋪𨻰也。《詩・周南・關雎序》詩有六義:二曰賦。【疏】賦之言鋪,直鋪𨻰今之政敎善惡。班固〈兩都賦序〉:賦者,古詩之流。

又,貢士曰賦。《前漢・鼂錯傳》:廼以臣錯充賦。【註】如淳曰:猶言備數也。臣瓚曰:云如賦調也。

注解

〔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

〔賦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貝、武

〔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ù] ⑴ 见“赋”。

字源字形

賦(金文·西周·西周晚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
賦(金文·战国·战国) 战国 金文 战国

賦(简·楚〔战国〕·上博) 楚〔战国〕 简 上博

賦(简·秦·睡虎地) 秦 简 睡虎地

賦(简·秦·岳麓书院) 秦 简 岳麓书院

賦(简·秦·关沮) 秦 简 关沮

賦(简·汉·张家山) 汉 简 张家山

賦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賦(传抄·唐·唐代石刻篆文)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

賦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賦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賦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賦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賦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方遇切頁碼205頁,第19字續丁孫

賦斂也。从貝武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方布反頁碼526頁,第1行,第2字述

賦斂也。從貝武聲。

臣鍇曰:「賦者,分也,分取之分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方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126頁,第3字許惟賢第497頁,第3

賦斂也。

《周禮・大宰》。以九賦斂財賄。斂之曰賦。班之亦曰賦。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。

从貝。武聲。

方遇切。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斂。賦比興之賦亦班布也。

賦比興,有[班]布之意,敷陳也。

白话解释

赋,征收钱财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武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始見西周金文,亦僅一見宣王時的〈毛公鼎〉,賦字仍沒有賦稅意。至戰國文字始有賦歛的用法,字至《睡虎地秦簡》,見字形由上下式調整為左右式。篆文字形沿用秦簡。《說文》:「賦,歛也。从貝、武聲。」段注:「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。」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賦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05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519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402頁
4說文校箋第260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252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898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55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3362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329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59頁,第28字
11標注說文第257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206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514頁【補遺】第16971頁
14通訓定聲第161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542頁【崇文】第2165頁
16說文句讀第826頁
17章授筆記第273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221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627頁,第4字

国语辞典

1.征收。

《说文解字•贝部》:“赋,敛也。”汉•鼌错〈论贵粟疏〉:“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

2.给与、授与。

《汉书•卷一一•哀帝纪》:“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,皆以赋贫民。”

赋与、天赋异禀。

3.吟咏、写作。

《文选•司马迁•报任少卿书》:“屈原放逐,乃赋离骚。”晋•陶渊明〈自祭文〉:“捽兀穷庐,酣饮赋诗。”

横槊赋诗。

4.分布、散布。

《诗经•大雅•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,明命使赋。”汉•毛亨•传:“赋,布也。”

1.税收。

《汉书•卷一一•哀帝纪》:“民赀不满十万,皆无出今年租赋。”

税赋、田赋。

2.《诗经》六义之一。铺陈直言其事,有别于比喻和托物起兴。

南朝梁•刘勰《文心雕龙•诠赋》:“《诗》有六义,其二曰赋。赋者,铺也,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也。”

3.文体名。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韵文,多用来写景叙事。盛行于汉魏六朝。

《史记•卷八四•屈原贾生传》:“及渡湘水,为赋以吊屈原。”唐•李白〈大猎赋〉:“白以为赋者古诗之流,辞欲壮丽,义归博达。”

诗、词、歌、赋。

4.资质。

禀赋。

两岸词典

1.税收。

田赋、赋税、租赋。

2.授予;给予。

赋予。

3.人的天性;天生的资质。

禀赋、天赋。

4.《诗经》六义之一。指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。

5.古代一种文体,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,用韵,但句式类似散文,常用于写景叙事,也用于抒情说理,盛行于汉魏六朝。

楚辞汉赋。

6.作(诗、词)。

横槊赋诗、即兴赋诗、屈原放逐,乃赋〈离骚〉。

7.〈书〉征收或交纳(税)。

岁赋其二、赋以重税。

翻译

tax; give; endow; army; diffuse verleihen (V) impôt, poème, composer (un poème)​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