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gāi、kāi),部首是殳部,总笔画是10画

〔㱾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亥、殳”。

〔㱾〕字仓颉码是YOHNE,五笔是YNTC,四角号码是07847,郑码是SZOQ

〔㱾〕字的UNICODE是U+3C7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5486,UTF-32:00003C7E,UTF-8:E3 B1 BE。

〔㱾〕字异体字是𣪈



◎[~攺]也作“㱾㱼”。古代用以驅鬼避邪的佩飾。


笔顺: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397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584頁,第28

標點整理本: 第534頁,第19

《唐韻》:古哀切;《集韻》:柯開切,𡘋音該。《說文》:㱾𢻰,大剛卯也,以逐精鬼。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射魃謂大剛卯也。以金玉及桃木刻而爲之,一名㱾㱼。《輟耕錄》:剛卯者,按〈王莽傳〉服虔註曰:剛卯,以正月卯日作佩之,長三寸,廣一寸四分,或用玉、或用金、或用桃,著佩之。又註:當中央從穿作孔,以綵絲葺其底,刻其上,文曰:正月剛卯既央,靈殳四方,赤靑白黃,四色是當。帝令祝融,以敎夔、龍,庶疫剛癉,莫我敢當。又曰:疾日嚴卯,帝令夔化,順爾國化,伏兹靈殳。既正既直,既觚既方。庶疫剛癉,莫我敢當。凡六十六字。㱾㱼者,佩印也。以正月卯日作,故謂剛卯;又謂之大堅,以辟邪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丘哀切,音開。又,下攺切,音亥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殳部

〔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āi、kā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亥、殳

〔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āi] ⑴ [~攺]也作“㱾㱼”。古代用以驅鬼避邪的佩飾。 [kāi] ⑴ [~𨸜]笑聲。

字源字形

㱾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㱾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㱾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㱾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哀切頁碼94頁,第20字續丁孫

㱾㱾攺,大剛卯也。以逐精鬼。从殳亥聲。

段玉裁注:「按:㱾從殳者,謂其可擊鬼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苟垓反頁碼254頁,第7行,第3字述

㱾㱾改,大剛卯也,以逐精鬼。從殳亥聲。

臣鍇曰:「改音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478頁,第5字許惟賢第215頁,第1

㱾㱾改,

逗。

大剛卯也。㠯逐精鬽。

鬽各本作鬼。今正。《王莽傳》。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。服虔晉灼注,司馬彪《輿服志》言其制詳矣。按㱾從殳者,謂其可擊鬼也。

从殳。亥聲。

古哀切。《廣韵》音開。一部。

㱾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86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258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205頁
4說文校箋第126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120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427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72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170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20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75頁,第23字
11標注說文第125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930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576頁【補遺】第16532頁
14通訓定聲第77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254頁【崇文】第1013頁
16說文句讀第362頁
17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569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325頁,第2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a kind of ornaments, people wore in ancient time in order to avoid evil spirits or influences, sound of laughter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