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扛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káng、gāng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6画

〔扛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工”,五行属木。

〔扛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工声。( gāng )。本义是两手对举以托重物。

〔扛〕字仓颉码是QM,五笔是RAG,四角号码是51012,郑码是DBI,中文电码是2095,区位码是3124

〔扛〕字的UNICODE是U+625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179,UTF-32:0000625B,UTF-8:E6 89 9B。

〔扛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354,属常用字

〔扛〕字异体字是抗、掆、摃、𢭈、𢰌、𢴦、𣗵
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手,工声。( gāng )本义:两手对举以托重物。

2.用肩部携带。

shoulder; tote;

役使扛炮。 —— 《广东军务记》

码头装卸工人的肩上扛着大包;扛荷(肩抬);扛抬(共同用手或肩膀搬东西);扛枪;扛锄头

3.用言语顶撞。

contradict;

你讨得头钱,分与那个一分儿使也怎的?交我扛了两句,走出来。 —— 《金瓶梅》

4.做长工 。

work as a farm laborer;

扛整活(做长工,干成人的活)

5.另见 gāng。


◎用肩膀承担。~枪。


笔顺:横、竖钩、提、横、竖、横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00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417頁,第23

標點整理本: 第364頁,第21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古雙切,音杠。《說文》:橫關對舉也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籍長八尺餘,力能扛鼎。韓愈〈贈張籍〉詩:龍文百斛鼎,筆力可獨扛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居郎切,音岡 —— 亦舉也。與掆同,或作抗。

又,《集韻》:虎項切 —— 與𢴦同,荷擔也。詳𢴦字註。

《韻會》:通作𢱫。

注解

〔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扛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áng、g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工,五行属

〔扛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工声。( gāng )。本义是两手对举以托重物。

〔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áng] ⑴ 用肩膀承担 [gāng] ⑴ 两手举东西

字源字形

扛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扛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扛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扛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扛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雙切頁碼404頁,第23字續丁孫

扛橫關對舉也。从手工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溝降反頁碼971頁,第3行,第2字述

扛橫關對舉也。從手工聲。

臣鍇按:《神僊傳》:「扛鼎之士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雙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412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48頁,第4

扛横關對舉也。

以木横持門戶曰關凡大物而兩手對舉之曰扛。項羽力能扛鼎。謂鼎有𠕪,以木横貫鼎耳而舉其㒳耑也。卽無横木而兩手舉之亦曰扛。卽兩人以横木對舉一物亦曰扛。《字林》。捎,掆,舁也。《匡謬正俗》曰:音譌。故謂扛爲剛。有造掆字者。故爲穿鑿也。《西京賦》作𧢸鼎。𧢸卽䚗。魏大饗碑作䚗鼎。䚗者,扛之叚借字也。

从手。工聲。

古雙切。九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兩人共舉口對舉,橫關對舉曰扛。共(江部,古讀東部),眾人共舉;扛,兩人對舉;[兩]字音義相近。

誼與共同,聲亦相同。今俗語「扛一事」,即「共一事」也。

古者兩人對舉曰舉,橫關(穿以木槓)對舉曰扛。但一人之力能舉者亦可云扛,如項羽之「力能扛鼎」是也。扛、共義近(音亦近,江部字古讀東部也),蓋一字。眾人共舉曰共。

兩人對舉曰舉,(古時)橫關(穿以木)對舉曰扛。但一人之力能舉者亦可云扛,如《史記•項羽傳》「力能扛鼎」。扛、共義同。衆人共舉曰共。

白话解释

扛,横穿木棍,相对着抬举起来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工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手、工聲。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工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工」字的本義為「巧飾也,象人有規矩也」,此義和「扛」義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扛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98頁,第16字
2陳昌治本第1021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767頁
4說文校箋第532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479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762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976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95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55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18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510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422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1868頁【補遺】第17810頁
14通訓定聲第17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55頁【崇文】第4217頁
16說文句讀第1738頁
17章授筆記第500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679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119頁,第6字

国语辞典

◎用两手举起重物。

《文选•王融•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褰帷断裳,危冠空履之吏;彯摇武猛,扛鼎揭旗之士。”唐•韩愈〈病中赠张十八〉诗:“龙文百斛鼎,笔力可独扛。”

1.以肩荷物。

扛行李、扛锄头。

2.顶撞。

《金瓶梅•第五二回》:“你讨得头钱,分与那个一分儿使也怎的?交我扛了两句走出来,不想哥这里呼唤。”

两岸词典

1.用双手举起。

力能扛鼎。

2.二人以上同抬一物。

扛桌子。

◎以肩膀荷物。

扛米、扛行李。

翻译

carry on shoulders; lift (schwere Sachen)​ auf den Schultern tragen; etwas schultern (V) porter sur l'épaule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