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疙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gē、yì),部首是疒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疙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疒、乞”,五行属木。
〔疙〕字仓颉码是KON,五笔是UTNV,四角号码是00117,郑码是TMYD,中文电码是4095,区位码是2477。
〔疙〕字的UNICODE是U+759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105,UTF-32:00007599,UTF-8:E7 96 99。
〔疙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214,属次常用字。
〔疙〕字异体字是𢖴、𤴸、𤵀。
◎——
疙蹅蹅(象声词。敲击器物的声音);疙皱(蹙眉。表示烦恼、发愁);疙颤颤(抖动摇晃的样子;颤巍巍);疙秃(头上突起的疮疖)
◎〔~瘩〕a.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,如“头上起了个~~”;b.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,如“芥菜~~”;c.不易解决的问题,如“思想~~”;d.不通畅或不爽利,如“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~~”;e.量词,如“一~~糕”;f.麻烦,别扭。均亦作“疙疸”(“瘩”、“疸”均读轻声)。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疒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43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69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23頁,第12字
《集韻》:魚乙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魚乞切,𡘋音𧺞。《集韻》:癡貌。《博雅》:癡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居氣切,音既。又,戟乙切,音曁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《正字通》:按,疙,頭上瘡突起也。俗呼疙禿。《淮南子・齊俗訓》:親母爲其子治疙禿,血流至耳,見者以爲愛之至也;使出于繼母,則過者以爲嫉也。事之情一也,所從觀者異也。
〔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疙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ē、yì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乞,五行属木。
〔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ē] ⑴ 〔~瘩〕a.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,如“头上起了个~~”;b.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,如“芥菜~~”;c.不易解决的问题,如“思想~~”;d.不通畅或不爽利,如“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~~”;e.量词,如“一~~糕”;f.麻烦,别扭。均亦作“疙疸”(“瘩”、“疸”均读轻声)。㈡ [yì] ⑴ 痴呆的样子。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◎参见“疙瘩”、“疙瘩汤”等条。
◎参见【疙瘩】。
pimple, sore, boil, wart, pustule Pickel, Finne (Pustel) (S, Med) bouton, verrue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