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紇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hé、gē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紇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乞”或“糹、乞”。
〔紇〕字仓颉码是VFON,五笔是XTNN,四角号码是28917,郑码是ZMYD。
〔紇〕字的UNICODE是U+7D0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007,UTF-32:00007D07,UTF-8:E7 B4 87。
〔紇〕字异体字是纥、𥾨。
名词
1.下等絲。
inferior silk;
給,大絲。 —— 《集韻》
2.回紇 the Huihe nationality。古代民族名。
3.姓。
4.另見 gē。
①粗劣下等的絲。
②人名。孔子的父親。
③見“回紇”。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92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16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78頁,第3字
《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下沒切,音覈。《說文》:絲下也。《九經字㨾》㊟〔即《九經字樣》〕:《說文》作𥾨,隷省作紇。
又,人名。《左傳・襄四年》:臧紇救鄫。【註】臧紇,武仲也。又,〈襄十年〉: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。【註】紇,郰邑大夫,仲尼父叔梁紇也。《史記・孔子世家》:伯夏生叔梁紇,紇生孔子。
又,《唐書・回鶻傳》:回紇,其先匈奴也。
又,姓。《廣韻》:複姓三氏,北齊開府紇奚永樂,又有紇干氏、紇骨氏。
又,《集韻》:下扢切,音𥝖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恨竭切,音齕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廣韻》:胡結切;《集韻》:奚結切,𡘋音纈 —— 大絲也。
又,《集韻》:蹇列切,音結。《類篇》:覲也。
又,《集韻》:胡骨切,音搰 —— 束也。
又,九傑切,音扢 —— 急也。
〔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紇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é、gē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乞。
〔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é] ⑴ 粗劣下等的絲。⑵ 人名。孔子的父親。⑶ 見“回紇”。㈡ [gē] ⑴ [紇繨]同“疙瘩”,紗線繩等打成的結、小球形或塊狀物。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下沒切頁碼第431頁,第13字續丁孫
紇
絲下也。从糸气聲。《春秋傳》有臧孫紇。
按:經書作紇,气、乞本一字。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下沒切頁碼第1026頁,第3行,第2字述
絲下也。從糸气聲。《春秋傳》有臧孫紇。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下𣳚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73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20頁,第3字
絲下也。
謂絲之下,者也。
从糸。气聲。
下𣳚切。十五部。
《春秋傳》有臧孫𥾨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52頁,第1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092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1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68頁,第1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11頁,第1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885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164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33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720頁,第5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39頁,第1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45頁,第1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490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56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76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19頁【崇文】第447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57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140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1195頁,第6字 |
名
1.粗劣下等的丝。
《说文解字•糸部》:“纥,丝下也。”
2.人名。孔子的父亲。
《左传•襄公十年》:“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。”晋•杜预•注:“纥郰邑大夫,仲尼父,叔梁纥也。”
3.参见“回纥”条。
◎参见“纥𫄤”、“纥剌星”等条。
1.参见【回纥】。
2.姓。
◎参见【纥𫄤】。
inferior silk; tassel, fringe knoten, Krawattenknoten (S), Quaste (S) noeud, soie de piètre qualité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