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亙〕字拼音是(gèn),部首是一部,总笔画是6画

〔亙〕字是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工、𠃍、⺀”。

〔亙〕字仓颉码是MBM,五笔是GHNG,四角号码是10102,郑码是BDRS

〔亙〕字的UNICODE是U+4E9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121,UTF-32:00004E99,UTF-8:E4 BA 99。

〔亙〕字异体字是㮓、亘、恆、𠀕、𠄣、𠄭、𣍭、𣍭、𣕲、𣕲、𣘰、𦚹、𦵕


1.連綿不斷,伸展開去。

extend; stretch;

亙,通也。 —— 《廣韻》旌旗亙千里。 —— 《北史·隨本紀》廣數十畝,樓宇連亙。 —— 《聊齋志異·狐嫁女》其水之大,倍石渠三之一,亙石爲底,達於兩涯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石澗記》

連亙(綿連);亙帶(綿延);亙絕(綿延阻絕)

2.橫貫;在空間橫過或伸過去。

span;

這亙古未有的壯舉,像一柄鋒利的匕首,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敵。 —— 《刑場上的婚禮》看橋亙長虹。 —— 清· 沈暭旦《摸魚子》

亙屏(橫亙的屏障);亙舒(橫空舒展);亙隔(橫亙阻隔)

副词

◎窮盡,終;貫串 all over 亙萬古猶一日。——明· 黃寶《賈誼新書序》 又

亙天(漫天;連天);亙地(遍地);亙年(歷年);亙代(亙古)


◎同“恆”。月上弦。《正字通•二部》:“亙,月弦也……《詩》:‘如月之亙。’”按:《詩•小雅•天保》作“如月之恆。”


笔顺:横、竖、横折、点、点、横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二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85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87頁,第7

標點整理本: 第12頁,第10

《正字通》同上(同「𠄣」) —— 月弦也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木部,𣘰,竟也。古文作𠄭,从二、从舟。二部,𢛢,常也,从心、从舟,在二之閒。獨恒字古文作𠄨,註从月。《詩・小雅》如月之恆,據此則去聲,亙,从舟,竟岸,本義也;平聲恆,从心,亙聲,訓常,本義也。《詩》如月之恆,先儒以爲月上弦而就盈,取漸進之義,此借義也。讀去聲者亙字,加心轉平聲者恆字,形變音變,義因之而變,不相蒙也。謂恆从舟亦从月,兩存備考可也;必存𠄣廢亙,《正字通》之誤也。欲存亙廢𠄣,遂謂《詩》如月之恆,恆當作亙,譌加心作恆,心部恆註謂《詩》不當將亙字譌借恆,則誤甚矣。又,《集韻》㮓字古文又作𣍭,則从舟又从月矣,存以備考。

注解

〔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二部

〔亙〕字拼音是gèn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二、󰐪

〔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èn] ⑴ 同“恆”。月上弦。《正字通•二部》:“亙,月弦也……《詩》:‘如月之亙。’”按:《詩•小雅•天保》作“如月之恆。”

字源字形

亙(甲骨文·商·宾组) 商 甲骨文 宾组

亙(金文·西周·西周中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
亙(金文·西周·西周中期或晚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

亙(传抄·东汉·说文解字)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

亙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亙(传抄·宋·汗简) 宋 传抄 汗简

亙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亙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亙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亙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鄧切頁碼193頁,第28字續丁孫

𣘰

㮓、𣕲

𣘰竟也。从木𢛢聲。

𠄭

𠄣、亙、亘

𠄭古文㮓。

按:古文「𠄣」訛月為舟,當為《詩》「如月之恆」的本字。

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字形『二』疑指天地,月出天地之間,而以半為恆見也;後加『弓』當作聲符用。戰國文字『月』與『外』常互用,故『月』替換為『外』,原指事字所要表達的意義已不明顯了。後世或加心作『恆』,表示心理狀態之有恆,《說文》恆與亙不同字,恆行而亙廢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都亙反頁碼496頁,第7行,第2字述

𠄭竟也。從木恆聲。

臣鍇曰:「竟者,竟極之也,橫亙之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496頁,第7行,第3字述

古文㮓。

臣鍇曰:「舟竟兩岸也,《詩》曰:『造舟爲梁。』梁,橫亙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鄧切古音第六部頁碼1077頁,第4字許惟賢第474頁,第5

𠄭竟也。

《弓人》注曰:恆讀爲㮓。㮓,竟也《大雅》。恆之秬秠。毛云:恆,徧也。徧與竟義相足。

從木。𢛢聲。

古鄧切。六部。

古文㮓。

按今字多用亙。不用㮓。舟在二之閒。絕流而竟。會意也。恆之字本從心從𠄭。

亙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82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497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383頁
4說文校箋第248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239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852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49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23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260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51頁,第22字
11標注說文第246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197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6240頁【補遺】第16917頁
14通訓定聲第307頁,第2字
15通訓定聲第309頁,第2字
16說文義證第517頁【崇文】第2065頁
17說文句讀第781頁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989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596頁,第1字

国语辞典

◎时间或空间延续不断。

《乐府诗集•卷四一•相和歌辞十六•南朝宋•鲍照•东武吟行》:“密途亘万里,宁岁犹七奔。”

亘古、横亘、绵亘数里。

◎穷尽。

《文选•张衡•南都赋》:“贮水渟洿,亘望无涯。”唐•李善•注:“亘,竟也。”

◎姓。如汉代有亘宽。

◎(一)之又音。

两岸词典

1.(时间或空间)延续不断。

亘古未有、横亘东西、绵亘千里。

2.姓。

翻译

extend across, through; from durch, räumlich , Gen (Eig, Fam) s'étendre à travers, par, continu, tout au long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