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骨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gǔ、gū),部首是骨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骨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冎、⺝”,五行属木。
〔骨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冎( guǎ ),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,意思是“剐”。从肉,表示骨与肉相连。“骨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骨”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。本义是骨头。
〔骨〕字仓颉码是BBB,五笔是MEF,四角号码是77227,郑码是LW,中文电码是7539,区位码是2539。
〔骨〕字的UNICODE是U+9AA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9592,UTF-32:00009AA8,UTF-8:E9 AA A8。
〔骨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523,属常用字。
名词
1.会意。从冎( guǎ ),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,意思是“剐”。从肉,表示骨与肉相连。“骨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骨”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。本义:骨头。
2.同本义。
bone;
骨,肉之覈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骨者,髓之府。 —— 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风生木与骨。 —— 《管子·四时》马已死,买其骨五百金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燕策》以刀刺骨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安危》而额焦烂不可辨,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3.骨头,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。解剖学名词。
骨空(即骨孔);骨腔;尺骨;肋骨;龙骨(鸟类的胸骨);听骨;颌骨
4.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。
钢骨水泥;船的龙骨;主心骨;骨扇(折扇)
5.人的躯干 。
torso;
骨相(依人的骨胳与相貌,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);骨骸(形体)
6.尸骨,尸首。指死去的人。
dead;
当时虽觭梦幻想,宁知此为归骨所耶? —— 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骨殖;骨朽(死亡已久)
7.人的品质、气概。
character;
自是君身有仙骨,世人那得知其故? —— 唐· 杜甫《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》
傲骨;媚骨;骨清(超凡脱俗,具有神仙资质);骨格(品德;气度)
8.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。
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;
蓬莱文章 建安骨,中间 小谢又清发。 —— 唐· 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
骨格(诗文的体式和风格);风骨(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)
9.比喻刚毅正直 。
resolute and steadfast; upright;
骨直(躯干挺直。比喻刚正强毅);骨鲠之臣(刚正直谏之臣)
10.比喻瘦劲的书体。
vigorous;
蔡邕书骨气洞达,爽爽有神。 —— 唐· 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引 南朝梁· 袁昂《古今书评》
骨力
11.另见 gū。
①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。~头。~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~节。~肉(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②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~干( gàn )。
②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伞~。扇~。
③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。~力(①雄健的笔力;②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~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
④指人的品质、气概。侠~。~气。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: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463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47頁,第2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42頁,第56字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:古忽切;《集韻》:吉忽切,𡘋音汨。《說文》:肉之覈也。《釋名》:骨,滑也。骨堅而滑也。〈靈樞經〉:腎主骨,張筋,化髓,榦以立身。《周禮・天官・疾醫》:以酸養骨。【註】酸,木味,木根立地中似骨。【疏】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。《列子・天瑞篇》:精神者,天之分;骨骸者,地之分。屬天,淸而散;屬地,濁而聚。
又,牲骨。《禮・祭統》:凡爲俎者,以骨爲主。《儀禮・鄕射禮》〔註〕:以骨名肉,骨貴也。
又,姓。《隋書・骨儀傳》:骨儀,京兆長安人。
又,《唐書・東夷傳》:新羅,其族名第一骨、第二骨以自別。
又,苦骨,苦參別名。又,多骨,白荳𦶲別名。見《本草綱目》。
〔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骨部。
〔骨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ǔ、gū,上下结构,五行属木。
〔骨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冎( guǎ ),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,意思是“剐”。从肉,表示骨与肉相连。“骨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骨”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。本义是骨头。
〔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ǔ] ⑴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⑵ 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⑶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⑷ 指人的品质、气概㈡ [gū] ⑴ 〔~朵儿( duor )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⑵ 〔~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楚〔战国〕 简 包山
楚〔战国〕 简 仰天湖
楚〔战国〕 简 望山
楚〔战国〕 简 上博
楚〔战国〕 简 郭店
秦 简 睡虎地
汉 简 张家山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汗简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忽切頁碼第128頁,第8字續丁孫
肉之覈也。从冎有肉。凡骨之屬皆从骨。
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冎者,骨形。象肉附於冎。」饒炯部首訂:「冎即骨之象形字,因形不顯義,而骨乃加肉以箸之也。人身惟頭多骨,故篆象人頭隆骨。」
卷别卷八反切古沒反頁碼第331頁,第3行,第1字述
肉之覈也。從冎有肉。凡骨之屬,皆從骨。
臣鍇曰:「覈,核也。」
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56頁,第2字許惟賢第293頁,第1字
肉之覈也。
《西部》而。覈,實也。肉中骨曰覈。蔡邕注《典引》曰:肴覈,食也。肉曰肴。骨曰覈。《周禮》。丘陵,其植物宜覆物。注云:核物,梅李之屬。《小雅》。殽核維旅。箋云:豆實菹醢也。籩實有桃梅之屬。按覈核古今字。故《周禮》經文作覈注文作核。古本皆如是。詩殽核,蔡邕所據《魯詩》作肴覈。梅李謂之覈者,亦肉中有骨也。
从冎。有肉。
去肉爲冎。在肉中爲骨。古忽切。十五部。
凡骨之屬皆从骨。
骨,肌肉所依附的坚硬组织。采用“冎”作字根,像是“冎”的框架上长有肌肉。所有与骨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骨”作边旁。
甲骨文三例,均像人骨的樣子,僅繁簡不同而已,屬象形。戰國文字第一例,上像骨形,下增「肉」為形,以示為「人骨」;第二例和第一例相同,僅在骨內增添紋路,更像骨形,篆文即承此形而來,由象形演變成從肉、冎聲,而聲符表義。隸書承自篆文之形,僅骨紋不同而已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楷書之形又貼近篆文之形。自戰國文字以下諸形,都以肉為形,以冎為聲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254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338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26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68頁,第6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60頁,第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569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983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31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826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1頁,第8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64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27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4423頁【補遺】第1666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514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337頁【崇文】第134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493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337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405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423頁,第2字 |
名
1.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支架组织。
筋骨、接骨、脊椎骨、脱胎换骨。
2.支撑物体的架子。
龙骨、钢骨、伞骨。
3.气概、风格。
唐•王维〈少年行〉四首之二:“敦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。”
傲骨、风骨。
4.姓。如隋代有骨仪。
5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◎参见“骨头”、“骨碌”等条。
◎参见“骨朵儿”条。
1.骨头,人和脊椎动物体内的坚硬组织。具有支撑身体、保护内脏的作用。
2.比喻人的坚强、高尚的精神、品格、气概等。
骨气、傲骨、侠骨柔肠。
3.比喻诗文雄浑有力的艺术特色。
风骨、骨力。
4.器物内用以支撑的架子。
伞骨、扇骨。
5.姓。
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◎参见【骨头】。
1.参见【骨朵儿】。
2.参见【骨碌】。
bone; skeleton; frame, framework Knochen (S) os, ossature, charpente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