聳(聳)是什么意思
聳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聳sǒ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息拱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心腫合四(心東) 生而聾曰聳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崇 chóng 鋤弓切 牀東合三(從中) 高起,矗立。
沈約《寒松詩》:梢聳振寒聲。
李頻《將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詩》:丹嶂聳空無過鳥。
悚 sǒng 息拱切 心腫合四(心東)
(一)恐懼。
《韓非子·内儲説上》:於是吏皆聳懼,以爲君、神明也。
(二)驚動,聳動。
《左傳·成公十四年》:大夫聞之,無不聳懼。〔楊伯峻注:聳,借作悚。〕
《左傳·襄公四年》:邊鄙不聳,民狎其野。
劉禹錫《觀柘枝舞》詩:體輕似無骨,觀者皆聳神。
竦 sǒng 息拱切 心腫合四(心東) 敬重。
《國語·楚語上》:昔殷武丁能聳其德,至於神明。
慫 sǒng 息拱切 心腫合四(心東) 獎勸。
《國語·楚語上》:教之春秋而爲之,聳善而抑惡焉。
聳-敦煌俗字典
聳sǒng
Φ096《雙恩記》:“此乃孤高迥聳。”
聳-金瓶梅字典
聳
sǒng 《广韵》:高也。 息拱切 通合三上肿心
①矗立、高起。 山门高聳,殿阁崚层。(九三7下8)天庭高聳,一生衣禄无亏。(二九6下1)冻得聳肩缩背,战战兢兢。(九三2下4)
②短促挺进。 把身子一聳。(五二5下8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