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诵

诵(誦)是什么意思

  • 诵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诵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诵sò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背诵,朗读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诵《诗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达。”(不达:行不通。)古诗《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十五诵诗书。”②述说,陈述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子服桀之服,诵桀之言,行桀之行,是桀而已矣。”韩愈《答陈生书》:“聊为足下诵其所闻。”③诗,诗篇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吉甫作诵,穆如清风。”(吉甫:尹吉甫,人名。穆:和畅,和美。)④通“讼”。公开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“勃尚恐不胜,未敢诵言诛之。”(勃:周勃。)

    【辨析】诵、讽。见“讽”字条。

  • 诵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诵sòng

    【繁体字】:誦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动]①朗诵,诵读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坐大厦之下而诵《诗》《书》,无奔走之劳矣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十六诵《诗》《书》。②陈说,诵扬。司马迁《毛遂自荐》:左右未有所称诵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为王诵之。

  • 诵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诵sòng

    从言甬声,形声,,9画。①朗读;念诵读△朗诵|吟诵。②背诵记诵|过目成诵。③称述;述说传诵|称诵。

    〈辨〉诵字声符甬读yǒng。

  • 诵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诵sòng誦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念出声来;朗读朗诵|诵读|背诵|吟诵。→②述说传诵称诵。→③背诵,凭记忆念出(读过的文字)过目成诵|记诵。

  • 诵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诵sòng

    (一)

    东汉王充,父名诵。

    〔代字〕以“讽”代“诵”:

    〈习语〉《汇考》卷三五云:“《论衡·自纪篇》:‘充八岁出于书馆,师授《论语》、《尚书》,日讽千字’,以‘诵’为‘讽’,避家讳也。全书亦多作‘讽’者。”

    (二)

    唐顺宗李氏名诵。

    避正讳“诵”:

    〔代字〕《讳略》云:“顺宗讳诵,凡‘诵’皆改为‘’(今简为咏)。”

    又避嫌名“讼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律令〉《册府》卷三云:“顺宗讳诵,宪宗元和二年八月,刑部奏改律卷第八为‘斗竞律’。”《日知录》卷二三亦云:“顺宗讳诵,而斗讼律改为斗竞。”

    〔触犯〕《新唐书·李磎传》载,磎曾“劾奏内园使郝景全不法事,景全反摘磎奏犯顺宗嫌名,坐夺俸。磎上言:‘“因事告事,旁讼他人”者,咸通诏语也。礼,不讳嫌名;律,庙讳嫌名不坐。岂臣所引诏书而有司辄论奏?臣恐自今用格令者,委曲回避,旁缘为奸也。’诏不夺俸。”《日知录》卷二三引《册府》亦云:“咸通十二年,分司侍御史李谿进状曰:‘臣准西台牒及金部称,奉六月二十七日敕,内园院郝景全事奏状,内“讼”字音与庙讳同,奉敕罚臣一季俸者,臣官位至卑,得蒙罚俸,屈与不屈,不合有言,而事关理体,若便隐默,恐负圣时。愿陛下宽其罪戾,使得尽言。臣前奏状称,“准敕:因事告事,旁讼他人……”,是咸通十一年十月十三日敕语。臣状中具有“准敕”字,非臣自譔辞句。臣谨按:礼,不讳嫌名。又按《职制律》:“诸犯庙讳嫌名不坐”,《注》云:“谓若禹与雨”,《疏》云:“谓声同而字异”,《注》《疏》重复,至易分晓。伏惟皇帝陛下明过帝尧,孝逾大舜,岂自发制敕而不避讳哉?故是审量礼律,以为无妨耳。即引陛下敕文而言,不敢擅有移改,不谓内园便有此论奏也。臣非敢诉此罚俸也,恐自此有援引敕格者,亦须委曲回避,便成讹弊。臣闻:赵充国为将,不嫌伐一时事,以为汉家后法;魏征为相,不存形迹,以致贞观太平。臣虽未及将相,忝为陛下持宪之臣,岂可以论俸为嫌而使国家敕命有误也?愿陛下留意察纳,别下明敕,使自后章奏,一遵礼律处分,则天下幸甚!’敕免所罚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