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泰

泰(泰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泰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月透tɑi)與

  • 泰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泰tài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通畅,通达。《周易·序》:“履而泰,然后安……泰者,通也。”白居易《采诗官》:“言者无罪闻者诫,下流上通上下泰。”②安适,安定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君子泰而不骄。”马融《忠经·兆人》:“天地泰宁,君之德也。”今成语有“处之泰然”、“泰然自若”。③宽裕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凡虑事欲孰,而用财欲泰。”(孰:熟,周详。)④倨傲,骄纵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拜下,礼也;今拜乎上,泰也。”(拜下:臣朝见君,先在堂下磕头。)柳宗元《非〈国语〉上》:“虢,小国也而泰,以招大国之怒。”又为奢侈。《韩非子·六反》:“侈泰则家贫,骄恣则行暴。”⑤过分,太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如其道,则舜受尧之天下,不以为泰。”《容斋续笔》卷五:“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,养生泰奢,奉终泰厚也。”引申为极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泰古二皇,得道之柄。”⑥卦名。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之一,卦形为乾下坤上,为天地交通之象。《周易·泰》:“《象》曰:天地交,泰。”引申为亨通,吉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岂地势之安危,信人事之否泰。”(否pǐ:《周易》卦名,主凶。)《聊斋志异·邢子仪》:“泰运已交,百金何足言?”今成语有“否极泰来”。⑦山名。泰山,为五岳之一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夏桀之居,左河、济,右泰、华。”(华:华山。)

  • 泰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泰tài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六十四卦之一。此指好运气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先嫁得府吏,后嫁得郎君,否泰如天地,足以荣汝身。

  • 泰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泰tài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他蓋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透泰開一(透祭) 滑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太 tài 他蓋切 透泰開一(透祭)

    (一)過分。

    《老子·二十九章》:是以聖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
    《春秋繁露·循天之道》:泰實則氣不通,泰虚則氣不足。

    (二)久遠。

    《楚辭》屈原《遠遊》:超無爲以至清兮,與泰初而爲鄰。

    (三)對上輩的尊稱。

    《漢書·師丹傳》:親盡當毁,空去一國泰祖不墮之祀,而就無主當毁不正之禮,非所以尊厚共皇也。

    (四)使尊大。

    《春秋繁露·山川頌》:小其上,泰其下,久長安,後世無有去就,儼然獨處,惟山之意。

  • 泰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泰tài

    □,10画。①平安;安定泰然处之△国泰民安。②极;最泰西。

    〈辨〉泰字篆书从廾从水、大声,本义为滑,双手掬水,自然会从缝中流下;借用为义项①。楷书讹变作泰。

  • 泰-敦煌俗字典

    泰tài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從水從心。”“右各依脚注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[正字]

    S.298《太上靈寶洞玄滅度五練生尸經》:“元始天尊三十二帝太上大道君泰清玉陛下。”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泰誓下第三 周書。”按:《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》該卷解題“泰”字誤作“秦”,而《敦煌遺書總目索引》則不誤。

  • 泰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泰1tài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安定;平安泰1民安|泰1然自若|康泰1。〇②姓。

  • 泰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泰2tài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①泰2古|泰2西(旧时指西洋)。→②表示程度超出正常情况或超过某种标准富贵泰2盛。

  • 泰-金瓶梅字典

    tài 《广韵》:大也、通也。 他盖切 蟹开一去泰透

    ①通达。 乐极悲生,否极泰来。(七八29上9)

    ②舒适。 又行导引之法,把西门庆弄的浑身通泰。(五二3上8)

    (又讹成:秦)

  • 泰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泰tài

    (一)

    南朝宋范晔(字蔚宗),父名泰。

    避正讳“泰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东汉郭泰字林宗,郑泰字公业,而《后汉书》于苏章、黄宪、申屠蟠、王允、符融及党锢、循更、独行诸《传》中,则郭称字“林宗”;于郑兴、王允、董卓诸《传》中,则郑称字“公业”。均不及名,以避父讳。

    〔代字〕①以“太”代“泰”:

    《野客丛书》卷一五曰:“汉碑有书太夫人为‘泰夫人’者,或以为异,仆谓汉人多书‘太’为‘泰’,如《前汉书》‘泰平’、‘泰一’、‘泰甚’之类是也。范晔避家讳,故《后汉书》皆书‘泰’为‘太’,如‘郭泰’、‘郑泰’为‘郭太’、‘郑太’是也。”

    〈人名〉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郭太字林宗”,李贤注云:“范哗父名泰,故改为此‘太’。郑公业之名亦同焉。”《闻见后录》卷一四亦云:“范晔父名泰,改‘郭泰’、‘郑泰’为‘太’字。”

    〈郡名〉《后汉书·虞延传》注引《谢承书》曰:“永平十五年,蝗虫起泰山。”《校勘记》曰:“汲本‘泰’作‘太’。按:范晔避其父范泰讳,‘泰’皆作‘太’,此后人回改也。”

    〔其他〕《珩璜新论》卷一云:“范晔父名泰,故《后汉书》无‘泰’字。”《隶释》卷一〇《凉州刺史魏元丕碑·跋》亦云:“范尉宗避其父讳,《后汉书》无‘泰’字。”

    附: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载固《西都赋》:“左据函谷、二崤之阻,表以泰华、终南之山。”《校勘记》曰:“张森楷《校勘记》谓‘太华’字本不作‘泰’,后人误以为范晔避其父讳,改‘泰’为‘太’,遂并非讳改者亦回改为‘泰’。”

    ②以“奢”代“泰”:

    〈引文〉《后汉书·班固传·西都赋》:“故穷奢而极侈。”《校勘记》曰:“按:王先谦谓《固集》及《文选》‘奢’并作‘泰’,此亦范氏避其父讳而改。”

    又避嫌名“太”:

    〔辞官〕《合璧事类·续集》卷三云:“范晔,泰之子,为太子詹事,固辞。朝议以礼不讳嫌名,乃居之。”

    (二)

    北齐文宣帝高洋五世祖、北魏吏部尚书名泰。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举例》卷八云:“北齐人称宇文泰小字曰黑獭。”

    〔代字〕以“太”代“泰”:

    〈人名〉《汇考》卷一三云:“《北齐书》窦泰卒于魏孝静时,本传及《高祖纪》俱不避‘泰’字,惟《显祖纪》天保元年,诏故御史中尉窦太,可遣使者就墓致祭,减笔作‘太’,盖文宣受禅后,吏部在六庙之列故也。(窦)泰于神武虽以亲见待,(1)而功名自建,岂有玉步未更,遽为异姓王避家讳乎?迨至告墓配享,文宣始为追改,于礼为允。”

    (三)

    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氏名泰。

    避正讳“泰”:

    〔标讳〕《周书·文帝纪上》,太祖谓侯景曰:“贺拔公虽死,宇文泰尚存,卿何为也?”《校勘记》曰:“宋本、南本‘泰’作‘讳’,此是令狐德棻等承用周修旧史的避讳,忘掉改换,后人始改作‘泰’。”

    同书《苏绰传》:“柱国泰洎群公列将,罔不来朝。”《校勘记》曰:“宋本、南本‘泰’作‘讳’,北本、汲本作‘虎’,《册府》卷六三作‘柱国洎群公’。《殿本考证》云:‘按李虎亦为柱国,但虎位周文之下,诏文似举周文以统百官。今依《北史》改正。’按原文应作‘讳’,乃沿周史旧文,《册府》删‘讳’字,而不知是谁,所以没有填名,后人刊《周书》因为《周书》例讳李虎,就误改作‘虎’字。殿本依《北史》改是。”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北史·萧泰传》云:“萧泰字世怡……保定四年,大将军权景宣略地河南,泰遂归西魏。以名犯周文帝讳,称字焉。”

    〔代字〕以“太”代“泰”:

    《人名〉《文苑英华辨证》卷八云:“凡避讳而易以他字者,如庾信《萧太志》,《周书》、《北史》并作‘萧泰’,庾信盖避周太祖讳泰,改作‘太’字。”

    〈县名〉《地名大辞典》〔泰平县〕条云:“后魏置,北周改曰太平。”

    又避嫌名“太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职官〉《周书·孝闵帝纪》云:元年九月,“改太守为郡守。”

    (四)

    南朝陈都官尚书王廓,父名泰。

    关于嫌名“太”:

    《陈书·孔奂传》载:后主在东宫时,(2)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,“乃自言于高宗。(3)高宗将许之,奂乃奏曰:‘江总文华之人,今皇太子文华不少,岂藉于总!如臣愚见,愿选敦重之才,以居辅导。’帝曰:‘即如卿言,谁当居此?’奂曰:‘都官尚书王廓,世有懿德,识性敦敏,可以居之。’后主时亦在侧,乃曰:‘廓王泰之子,不可居太子詹事。’奂又奏曰:‘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,亦为太子詹事,前代不疑。’后主固争之,帝卒以总为詹事。由是忤旨。”

    (五)

    南唐嗣主光穆钟皇后父名泰章。(4)

    避偏嫌“太”:

    〔改称〕《宋史·南唐李氏世家》载,建隆二年,李煜嗣位,“立母钟氏为圣尊后,以钟氏父名泰章故也。”《新五代史·南唐世家》亦云:“(李)景卒,煜嗣立于金陵。母钟氏,父名泰章,煜尊母曰圣尊后。”

    (六)

    《汇考》卷四〇引清陈僖《燕山草堂集·郭大夫传》云:“郭之麟字瑞五,威远人。其始不可考,但传其祖戒后人命名毋用‘泰’字,盖林宗后也。”(5)

  • 泰昌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泰昌tài chāng

   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。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汇考》卷二三云:“司礼监刘若愚原名泰昌,避光宗年号改。”

  • 泰和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泰和tài hé

    金章宗完颜璟有年号曰泰和。

    〔改称〕〈宫名〉《金史·章宗纪三》云:泰和二年五月“甲子,更泰和宫曰庆宁”。

  • 永泰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永泰yǒng tài

    宋哲宗赵煦,陵名永泰。

    〔改称〕〈县名〉《游宦纪闻》卷三云:“永福创自唐代宗时,割福、泉、建三州之地,因年号曰‘永泰’。后避哲宗陵寝讳,改名永福。”

    〈寺名〉《乾隆淳安县志》卷四曰:“龙华寺,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和义乡,旧名永泰寺……宋政和三年,以犯哲宗陵名,改今额。”

  • 泰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