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昌

昌(昌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昌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陽穿chanɡ)讀為唱(陽穿chanɡ),雙聲叠韻

    銀雀山竹簡《晏子·一六》:“晏子没十有七年,公飲諸大夫酒。公射出質,堂上昌〔□□□〕□,公組(作)色大(太)息……”此在傳本為《外篇第八》第十八章,明本作:“堂上唱善若出一口。”簡書同篇:“今射出質,昌善者若出一口。”明本無此二句,《群書治要》本引作:“今射出質,唱善者如出一口。”又簡書同篇:“襄之昌善者皆欲若魚者也。”明本作:“曩之唱善者皆欲此魚也。”又簡書同篇:“今諸臣(諂)臾(諛)以弋利,故出質而昌善若出一口。”明本無此二句,《説苑·君道》引作:“今諸臣諂諛以干利,故出質而唱善如出一口。”按《説文》:“昌,美言也。”“唱,導也。”引申之贊美亦曰唱,字或作倡。唱(倡)導之唱與昌通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“昌,始也。”俞樾《兒笘録》説昌為唱之古文。

  • 昌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陽穿chanɡ)讀為倡(陽穿chanɡ),雙聲叠韻

    郭店楚簡《緇衣》簡三〇:“古(故)大人不昌流〔言〕。”今本《禮記·緇衣》作:“故大人不倡游言。”按《説文》:“倡,樂也。”引申為提倡、宣揚。王安石《伯夷傳》:“武王倡大義於天下。”《荀子·禮論》:“萬物以昌。”《大戴禮·禮三本》昌作倡。

  • 昌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昌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昌chā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美善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禹拜昌言。”②美好的样子。《诗经·齐风·猗嗟》:“猗嗟昌兮,颀而长兮。”(猗嗟:叹词。颀qí:身体修长的样子。)③昌盛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五世其昌。”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国乃昌。”④[昌披]衣带不整的样子。比喻狂乱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何桀纣之昌昌兮,夫唯捷径以窘步。”(窘步:因惶急而不得前行。)

  • 昌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昌chāng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ㄔㄤ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尺良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穿陽開三(透陽) 美言也。一曰日光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猖 chāng ㄔㄤ 尺良切 穿陽開三(透陽) 猖披,狂妄放縱。

    《文選》屈原《離騷》:何桀紂之昌披兮。〔《楚辭補注》作猖披。〕

    《易林·觀之大壯》:心志無良,昌披妄行。

    菖 chāng 尺良切 穿陽開三(透陽) 水草名。即菖蒲。

    《周禮·天官·醢人》:朝事之豆,其實韭菹,醓醢(tǎn hǎi,肉醬)昌本。〔鄭玄注:昌本,昌蒲根,切之四寸爲菹。〕

  • 昌-难僻字字典

    昌xiǎng

    【同音字】:享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“享”的异体字。

  • 昌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昌chāng

    从日从曰,会意,,8画。兴旺;兴盛昌明|昌盛△蕃昌。

    〈辨〉昌字从日从曰,指日为言,正大光明之意。俗称昌字从二日并光,示光明之意,其下部曰字为日字写讹。

  • 昌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昌chā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兴盛;旺盛顺天者昌|昌盛|昌明。〇②姓。

  • 昌-金瓶梅字典

    chāng 《广韵》:盛也。……又姓。 尺良切 宕开三平阳昌

    姓氏。 校尉昌玉等绢二疋。(七十3下5)

  • 昌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昌chāng

    (一)

    后唐庄宗李存勖,祖追尊献祖文景皇帝名国昌。

    避偏讳“昌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通鉴》后唐庄宗同光元年:“荆南节度使高季昌闻帝灭梁,避唐庙讳,更名季兴。”注云:“以献祖讳国昌也。”

    〈州县军名〉《册府》卷三一云:庄宗同光二年二月丁西,“吏部奏十道图内州县名共三十七处犯献祖庙讳。敕改易之。”又:三年正月癸亥,“湖南马殷奏管内州县名有犯献祖庙讳处。道州延昌县复旧名延唐县,郴州义昌县改为义彰县,(1)岳州昌江县改为平江县,所司铸换新印赐之。”

    《寰宇记》卷九,滑州灵河县云:“隋开皇十六年分东燕、酸枣二县置灵昌县,取灵昌津以为名。后唐同光元年改为灵河,避国讳也。”

    《通鉴·陈纪四》,注云:“文城郡,东魏置南汾州,后周改曰汾州吉昌县,后唐避李国昌讳,又改为吉乡县。”

    同书《后晋纪一》:“翰林学士须昌和凝”,注云:“须昌,即《九域志》郓州所治之须城县。盖后唐避李国昌讳,改须昌为须城,而欧《史》与《通鉴》则仍旧名而不改也。”

    《后晋纪四》:“赵延寿屯南乐”,注云:“南乐,即唐魏州之昌乐县,后唐避其祖李国昌讳,改曰南乐。”

    《后周纪一》:“北汉主遣翰林学士博兴卫融等诣契丹谢册礼”,注云:“博兴,即唐青州之博昌县,后唐避献祖讳,改曰博兴。”

    《十国春秋·地理表上》绵州彰明县,注云:“旧为昌明,前蜀因之,后唐同光时改曰彰明,避庙讳也。”

    《地理表下》杭州横山县,注云:“旧为唐山,吴越天宝元年梁敕改金昌。宝正二年,后唐复改为唐山。”

    又,长乐府长乐县,注云:“旧县。乾化元年改曰安昌,同光初复为长乐。”

    长乐府福清县,注云:“旧为福唐,……朱梁开平二年改为永昌,后唐同光元年复为福唐。”

    同书《藩镇表》武昌军,注引《湖广通志》云:“鄂州唐武昌军,后唐遥改为武清军。”

    他如,昌阳县改名莱阳,昌宁县改名乡宁,孝昌县改名孝感,平昌县改名德平,益昌县改名益光,(2)亦皆因避后唐献祖偏讳。

    〔代字〕以“盛”代“昌”:

    〈县名〉北魏平阳郡有禽昌县,以魏太武帝擒赫连昌地而得名,(3)而《旧唐书·地理志二》乃曰:“襄陵:后魏擒盛县。改为襄陵,取汉旧名。”钱大昕《考异》云:“本禽昌县,此改‘昌’为‘盛’,盖史臣避后唐庙讳。”

    (二)

    南宋太宰、金立为楚帝张氏名邦昌。

    避偏讳“昌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宋史·徐俯传》云:“时工部侍郎何昌言与其弟昌辰避邦昌,皆改名。”《汇考》卷二〇云:“按何昌言改善言,其弟昌辰改知辰。”

    〔触犯〕《宋史·徐俯传》云:“靖康中,张邦昌僭位,俯遂致仕。……买婢名昌奴,遇客至,即呼前驱使之。”

  • 德昌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德昌dé chāng

    宋真宗赵恒,初名德昌;太平兴国八年改名元休;端拱元年改名元侃;至道元年八月立皇太子,更名恒。

    《愧郯录》卷二云:“宝元元年四月四日,翰林侍读学士李淑奏请毋得连用真宗旧名。”

  • 泰昌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泰昌tài chāng

   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。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汇考》卷二三云:“司礼监刘若愚原名泰昌,避光宗年号改。”

  • 永昌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永昌yǒng chāng

    明末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,年号永昌。

    〔改称〕〈门名〉《汇考》卷二三引《杭州府志》曰:“东城门旧曰永昌,康熙初以其为自成年号,改望江门。”

  • 昌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