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焘

焘(燾)是什么意思

  • 焘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焘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焘dào

    【繁体字】:燾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(又读tāo)覆盖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如天之无不焘也,如地之无不载也。”杜光庭《胡常侍修黄箓斋词》:“所以九玄三古,咸宣焘载之慈。”(九玄:指九天。三古:指伏羲、文王、孔子代表的三个时代。)引申为荫庇。韩愈《袁氏先庙碑》:“高曾祖考,所以劬躬焘后,委祉于公。”(劬qú:劳苦。祉zhǐ:福。)薛福成《合肥苏氏族谱序》:“盖能大苏氏之家声而焘其族者。”

  • 焘-难僻字字典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㈠(tāo涛)人名用字。

    ㈡(dào道)①同“帱”。覆盖。②承载。

  • 焘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焘dào燾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覆盖。

    另见tāo。

  • 焘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焘tāo燾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“焘”(dào)的又音,用于人名。

    另见dào。

  • 焘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dào 〔又〕tāo 同“帱”(dào)。覆盖。《公羊传·文公十三年》:“周公盛,鲁公焘。”

  • 焘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焘tāo

    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氏名焘。

    避正讳“焘”:

    〔标讳〕《北史·崔浩传》,浩对魏明元帝曰:“今长皇子讳,年渐一纪”。彦按:此“讳”指后之太武帝“焘”,当魏史臣旧文;《魏书》殿本作“焘”,乃后人所改;至今本《北史》亦作“焘”,则又据殿本《魏书》改者,非其本来面目。

    义避嫌名“桃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品物〉《御览》卷七一〇引《谈薮》云:“后魏河间邢峦字山宾。迁殿中侍御史,尝有疾,策山桃杖,帝问:‘此何杖?’答曰:‘巨源杖。’(1)太武讳焘,故言焉。”

    或谓避嫌名“陶”:

    〔存疑〕《元和郡县志》卷一三,汾州平遥县云:“本汉平陶县地……魏以太武帝名焘,改平陶为平遥。”《旧唐书·地理志二》亦云:“平遥,汉平陶县,后魏庙讳,改‘陶’为‘遥’。”钱大昕《考异》曰:“按魏世祖讳焘,与陶同音,故改平陶为平遥,廮陶为廮遥。魏收《志》不言改名之由,当依此《志》补之。”又,《通鉴》卷二七五注引后晋刘昫曰:“平遥即汉平陶县,魏避国讳,改‘陶’为‘遥’。”又引(宋)宋白曰:“后魏以太武帝名焘,改‘平陶’为‘平遥’。”

    彦按:然《举例》卷六则曰:“《魏书》一〇六《地形志》,济阴郡有定陶,阳平郡有馆陶,钜鹿群有廮陶,与廮遥并列,南安阳郡有中陶,皆不避讳,何独平陶避讳?且《魏志》、《隋志》均无是说,是说出《旧唐志》,(2),臆说不足据。”而《汇考》卷一三又谓《魏书·地形志》为:“盖此据静帝武定而录,诸县名虽载《志》,实未尝隶于版图,旋属旋失,故不得而改也。”两说皆有一定理由,然则平陶改名平遥,以避庙讳之说,尚未定论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