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蹄

蹄(蹄)是什么意思

  • 蹏同蹄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蹏同蹄

    蹏音tí。蹏的本义是兽足。《说文》:“蹏,足也。”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濡需者,豕虱是也,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,奎蹏曲隈,乳间股脚,自以为安室利处。”(苟且偷安的人,就象猪身上的虱子一样,选择猪毛稀疏修长的地方,就自己以为是住在广大的宫殿和园囿之中,在蹄边胯下,大小腿和乳房旁边,自以为是安全便利的处所。奎,两髀之间。曲隈,两股间的隐蔽之处。脚,小腿。)《汉书·货殖传》:“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蹏,牛千蹏角,千足羊。”(所以说陆地要放牧五十匹马,一百六七十头牛,二百五十只羊。颜师古注:“蹏,古蹄字。……凡言千足者,二百五十头也。”)许慎《说文解字·叙》:“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(háng)之迹,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,初造书契。”(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的足迹、兽的蹄印,知道纹理可以互相区别,才开始创造文字。迒,兽迹。分理,纹理。书锲,文字,上古文字多用刀刻,故名。)“兽足”义,后来更换声符写作“蹄”。

  • 蹄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蹄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蹄tí

    【繁体字】:蹏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马、牛、羊等动物趾端的角质物,也指生有这种角质物的脚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兽蹄鸟迹之道,交于中国。”(中国:指中原地区。)王维《观猎》:“雪尽马蹄轻。”用作动词,用蹄子踢。这个意义旧读dì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驴不胜怒,蹄之。”引申为量词,用来计算马、牛、羊等的蹄数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陆地牧马二百蹄。”(二百蹄:即五十匹。)②捕兔的工具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

  • 蹄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蹄tí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动物的脚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牛羊蹄躈各千计。王维《观猎》:草枯鹰眼疾,雪尽马蹄轻。[动]踢。柳宗元《黔之驴》:驴不胜怒,蹄之。

  • 蹄(蹏)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蹄(蹏)tí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杜奚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定齊開四(定支) 足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踶 dì 特計切 定霽開四(定支) 踢,踏。

    《周禮·夏官下·校人》鄭注:攻其特,爲其蹄齧,不可乘用。〔《疏》據《説文》云:踶,躛也。謂蹄爲踶之借字。〕

    《三國志·吴書·諸葛瑾傳》:自古至今,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,而不離刺,轉相蹄齧者也。

    《淮南子·原道》:是故鞭噬狗,策蹏馬,而欲教之。〔楊樹達云:蹏,蓋假爲踶。〕

    《淮南子·修務》:蹶蹏足以破盧陷匈。〔楊樹逹云:蹏,當讀爲踶。〕

    杜甫《有事於南郊賦》:醜害馬之蹄齧。

    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驢》:驢不勝怒,蹄之。

    罤 tí 杜奚切 定齊開四(定脂) 《廣韻》:兔網。

    《莊子·外物》: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〔顧亭林云:蹄古第字通。〕

  • 蹄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蹄tí

    从足帝声,形声,,16画。马、牛、羊等动物生在趾端的角质物。也指具有这种角质物的脚蹄子|蹄筋△铁蹄|猪蹄|马不停蹄。

    〈辨〉蹄字篆书作蹏,从足虒声;虒读sī。后来又写作蹄,今以蹄为正体。

  • 蹄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蹄tí*蹏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某些牲畜生在趾端的坚硬的角质层,也指具有这种角质层的脚马不停蹄|铁蹄|蹄子。

  • 蹄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㈠tí 马、牛、羊、猪等脚趾端的表皮变形物。也指马、牛、羊、猪的脚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马,蹄可以践霜雪。”

    ㈡dì 〔通〕通“踶”(用于兽类的“踢”义)。柳宗元《三戒》:“驴不胜怒,蹄之。”

  • 蹄-金瓶梅字典

    tí 《广韵》:足也。 杜奚切 蟹开四平齐定

    禽兽足。 四个生口,十六个蹄儿。(五五12下2)买鸡蹄鹅鸭鲜鱼嗄饭菜蔬。(六一2上30)

  • 蹄子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蹄子tí zi

    《鸡肋编》卷上曰:“南方举子至都,讳‘蹄子’,谓其为‘爪’,与‘獠’同音也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