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(通)是什么意思
通-古文字通假字典
通
(東透tong)讀為踊(東喻yong),叠韻,透喻準旁紐
郭店楚簡《性自命出》簡三四~三五:“戚斯戁,戁斯(辟),斯通。通,(愠)之終也。”相似語句見於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愠斯戚,戚斯嘆,嘆斯辟,辟斯踊矣。”
哀通爱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哀通爱
哀音ài。哀,上古属影纽微部;爱,上古属影纽物部。微物阴入对转,二字为音近通假。哀的本义是怜悯。《说文》:“哀,闵也。”通爱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国虽强,令必忠以义;国虽弱,令必敬以哀。”(一个诸侯国即使强大,政令也一定要尽心竭力又合乎道义;一个诸侯国虽然弱小,政令也一定要慎重而爱百姓。李哲明注:“哀读为爱,古字通。”)《吕氏春秋·报更》:“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?”(做国君的怎么能够不致力于爱士人呢?高诱注:“哀,爱也。”)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鸟飞反乡,兔走归窟,狐死首丘,寒将翔水,各哀其所生。”(鸟无论飞多远也要返回故乡,兔跑多远也要回到自己的洞穴,狐狸即使死了也要将它的头向着洞穴的土丘,寒将要盘旋飞到水上,这些动物各自爱他们的生活环境。首,活用为动词,头向着。寒将:水鸟名;一说蝉的一种,即寒螿。)
艾通刈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艾通刈
艾音yì。艾和刈上古同属疑纽月部,同音通假。艾的本义是草名,即艾蒿,供针灸用。《中华大字典》训为“灸草”。通刈。收割,收获;引申为杀害,捨生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“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,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。”(从前,我们逝去的国君郑桓公和商人们都是从周迁居来的,他们更替相代、并肩协作来砍去这块土地上的野草杂木。庸次,更替相代。比耦,并列,并肩。)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岁虽凶败水旱,使民有所耘艾,司空之事也。”(年成即使很坏屡遭水、旱等灾害,但使百姓有田耕耘并有收获的,是司空的职责。司空,官名,西周始置。)
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楚虽无德,亦不艾杀其民。”(楚国即使没有德行,也没有杀害他的百姓。)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操锋履刃艾命投死者,士之所重也。”(拿着武器踏着刀锋,捨生捐躯奔向死地的,这是武士推崇的行为。)
隘通阨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隘通阨
隘音è。隘和阨上古同属影纽锡部,同音通假。隘的本义是狭窄、狭小。通阨。阻塞,阻止;穷困,窘迫。《战国策·楚策二》:“怀王薨,太子辞于齐王而归,齐王隘之。”(楚怀王死了,太子向齐王辞别就要回国,齐王阻止他。)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君子隘穷而不失,劳倦而不苟,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。”(做一个君子,即使在困窘不得志时也不改变信仰,虽然劳累困倦时做事也不马虎,即使面对灾祸危难也不能忘记昔日的诺言。卢文弨注:“隘穷,即阨穷。”穷,阻塞不通,不得志。细,通昔。细席之言,昔日之言。)
案通按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案通按
案音àn。案和按上古同属影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案的本义是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。《说文》:“案,几属。”通按。用手压;考察,审察。《庄子·说剑》:“此剑,直之无前,举之无上,案之无下,运之无旁,上决浮云,下绝地纪。”(这种剑,一往无前不可阻挡,举起来便没有东西在它上面,按下去便没有东西在它下面,挥动起来旁若无物,向上可断浮云,向下可断地基。纪,通基,地基。)王充《订鬼》:“独卧空室之中,若有所畏惧,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。”(一个人独睡在空房里面,如果感到害怕,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了。据,与“按”同义。夫,指示代词,那。)
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召有司案图,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。”(召来主管官员,查看地图,指明从这到那十五座城池划给赵国。)《论衡·书虚》:“案《论语》之文,不见此言。”(考察《论语》一书的文字,没有找到这句话。)
骜通傲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骜通傲
骜音ào。骜和傲上古同属疑纽宵部,同音通假。骜的本义是骏马。《说文》:“骜,骏马。”通傲,骄傲,傲慢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踞市人之足,则辞以放骜,兄则以妪,大亲则已矣。”(踩了集市上人的脚,就道歉说自己放肆傲慢,哥哥踩了弟弟就怜惜抚慰,父母至亲踩了就算了。蹍,践履,踩了。大亲,指父母。)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。”(不忍心一世的受害却傲慢了万世的祸患。)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夫智伯之为人也,好利而骜愎(bì)。”(智伯的为人,是喜爱贪利又傲慢固执的。智伯,人名。愎,固执,任性。)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及印封皆令广长大,倨骜其辞。”(以及让印章、封泥都又宽又长又大,使那信中的言辞傲慢。颜师古注:“骜与傲同。”)
罢通疲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罢通疲
罢音pí。罢和疲上古同属并纽歌部,同音通假。罢的本义是放遣有罪的人。《说文》:“罢,遣有罪也。”通疲,疲劳,病弱。《左传·僖公十九年》:“初,梁伯好土功,亟城而弗处,民罢而弗堪。”(起初,梁伯喜欢土木工程,屡次筑城却无人居住,百姓疲乏得不能忍受。)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有优无匮,有逸无罢;国有班事,县有序民。”(百姓生活富裕而没有贫穷的,生活安乐而不觉得疲劳;国都的劳役有一定安排,各县民工也有轮番服役的规定。班事,服役按次序进行。)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罢夫羸(léj)老,易子而咬其骨。”(疾病缠身和年老体弱的人,只好交换子女来吃。)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今梁赵相攻,轻兵锐卒必竭于外,老弱罢于内。”(现在魏赵两国互相攻打,魏的轻装精锐的部队一定全部到赵国去了,老弱在国内疲乏不堪。梁,即魏国。)
柏通伯、迫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柏通伯、迫
柏、伯和迫上古同属帮纽铎部,同音通假。柏的本义是一种常绿乔木,即柏树。通伯。大;古代官名。段注《说文》:“柏,古多假借为伯仲之伯。”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下·车人》:“柏车毂长一柯,其围二柯。”(大车的毂长三尺,它的围长六尺。毂,车轮中心的圆木。柯,三尺。)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上五》:“公命柏遽巡国,致能歌者,晏子闻之,不说。”(齐景公命令伯急速巡查国都,将能歌舞的人找来,晏子听说这件事,很不高兴。遽,副词,表动作急速或匆忙。说,同悦。)
柏,又通迫,音pò,逼近,贴近。《周礼·春官·司几筵》:“其柏席用萑黼(fǔ)纯。”(神坐贴近地的用黑白相间镶边的萑席铺地。黼,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。纯,镶边。)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鱼沸郁兮柏冬日。”(鱼在水中呈现翻涌纠结的样子,就逼近了冬天。)
颁通斑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颁通斑
颁音bān。颁,上古属帮纽文部;斑,上古属帮纽元部。二字为双声通假。颁的本义是头大的样子。《说文》:“颁,头大也。”通斑,杂色花纹,头发花白。(《说文》作,“,须发半白也。”)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”(谨慎地办好学校教育,反复地用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的道理来教育他们;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背负、头顶着重物在道路上行走了。庠序,学校名,商代称序,周代叫庠。)《论衡·是应》:“耕者让畔,行者让路,颁白不提挈。”(耕田的人互相让田界,走路的人互相让路,头发花白的老人不用在路上携带东西。畔,田界。)
班通斑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班通斑
班音bān。班和斑上古同属帮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班的本义是分发玉。《说文》:“班,分瑞玉也。”通斑,杂色的花纹或斑点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总总其离合兮,班陆离其上下。”(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,五光十色上下飘荡。纷总总,聚集很多的样子。陆离,参差错杂,此指云霓变化多端。)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班白者不提挈。”(头发花白的人不用提着东西了。提挈,同义词连用。挈,提着。)刘向《九叹·忧苦》:“同驽骡于乘驵(zù)兮,杂班骏与阘茸(tàróng)。”(骡子和骏马被同等看待,杂色马和劣种马大受欣赏。乘驵,骏马。阘,小门;茸,小草。阘茸,此喻劣马。)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衣裳班兰,语言侏离。”(那里的人穿的衣服颜色错杂鲜明,语言难以辨别。班兰,即斑斓,色彩错杂灿烂。侏离,古代我国边区少数民族的音乐,借以形容语音难辨。)
般通班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般通班
般音bān。般和班上古同属帮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般的本义是盘旋。《说文》:“般,辟也。”通班,还,散布,分布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(羌)骨肉离心,人有畔志,而明主般师罢兵,万人留田,顺天时,因地利。”(羌人至亲间离心离德,人有背叛的心意,如果英明的君主班师回朝停止军事进攻,留下一万人屯田,这就顺应了天时,依靠了地利。骨肉,喻至亲。畔,通叛。邓展注:“般音班。班,还也。”)《汉书·礼乐志·郊祀歌·谏时日》:“灵之来,神哉沛,先以雨,般裔裔。”(神灵驾临,神仙迅速行动,让雨先降下,分布天空,大雨飞泻。沛,行动迅速的样子。颜师古注:“般,读与班同。班,布也。裔裔,飞流之貌。”)
般通斑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般通斑
般音bān。般和斑上古同属帮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般的本义是盘旋。通斑,色彩驳杂,乱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马黑脊而般臂,漏。”(马的脊背是黑的,前腿色彩驳杂,它的肉象蝼蛄一样不好吃。郑玄注:“般臂,前胫般般然也。漏,当为蝼,如蝼蛄臭也。”)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·封禅文》:“般般之兽,乐吾君囿。”(色彩斑斓的野兽,使我们国君的养兽园地喜闻乐见。)《汉书·贾谊传·吊屈原》:“般纷纷其离此邮兮,亦夫子之故也。”(在混乱的社会遭此痛苦,也有先生你自身的缘故。王先谦《汉书补注》:“经典般、斑、班皆通用。”离,通罹,遭。邮,通尤,罪过。夫子,指屈原。)
扳通攀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扳通攀
扳音pān。扳,上古属帮纽元部;攀,上古属滂纽元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扳的常用义是拉引,扭转等。通攀,攀登,攀折,攀谈等。《新唐书·高崇文传》:“士扳缘上,矢石如雨。”(士兵攀登爬上,箭、石如雨而下。)高则诚《琵琶记》:“香径里扳残草色,雕阑畔折损花容。”(芳香的花径里攀折草木使草木凋残,雕花栏杆旁折花让花容损害。)《聊斋志异·卷三·小髻》:“长山居民某,暇居,辄有短客来,久与扳谈。”(长山的居民某姓,在家闲居时,往往有矮小客人来,长时间跟他攀谈。)
邦通封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邦通封
邦音fēng。邦和封上古同属帮纽东部,同音通假。邦的本义是国家。《说文》:“邦,国也。”通封。帝王赐给诸侯、大臣的土地或爵位;边界,界域。《尚书·序下》:“武王既胜殷,邦诸侯。”(周武王已经战胜商之后,分封诸侯。既,已经。)《诗经·商颂·玄鸟》:“邦畿千里,维民所止。”(分封土地千里,建立疆界,是众民居住的地方。畿,与邦同义,都是分封疆界的意思。止,居。)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邦君诸侯,莫肯朝夕。”(封国之君、封国的诸候,也都不肯早晚为国事来操劳。)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至麦丘见邦人曰:‘尔何谓者也?’对曰:‘臣麦丘之邦人。’”(到达了麦丘,见到封人问道:“你是做什么的呢?”回答说:“我是麦丘这个地方的封人。”封人,管理边界的小官。)
傍通旁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傍通旁
傍音páng。傍,上古属定纽阳部;旁,上古属并纽阳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傍的本义是依傍,靠近,音bàng。《说文》:“傍,近也。”通旁,侧面,旁边,左右。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夜半,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傍欲夜取之,即引去。”(夜半时分,匈奴兵认为汉军在他们旁边有埋伏的军队,计划趁夜晚袭击他们,就连夜领兵离开了。)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足下傍通,多可而少怪;吾直性狭中,多所不堪,偶与足下相知耳。”(您是一位很善于应变,遇事喜爱随和的人;我心地狭窄性格直爽,许多事不能忍受,只是偶然认识您罢了。傍通,即旁通,此指通达事故。)左思《咏史》其六:“哀歌和渐离,谓若傍无人。”(荆轲唱起哀歌高渐离击筑相和,二人相对而泣可以说旁若无人。)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道傍过者问行人,行人但云点行频。”(道旁的一位过路人向出征战士打听原因,战士只说征兵实在太频。)
苞通包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苞通包
苞音bāo。苞和包上古同属帮纽幽部,同音通假。苞的本义是草名,即席草,可织席子与草鞋。《说文》:“苞,草也,南阳以为粗履。”通包,包裹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尔贡苞茅不入,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,寡人是徵。”(你们应该进贡的包成捆的青茅没有献纳,周王祭祀的用品供应不上,没有东西用来渗酒,我要责问这件事。共,同供,供给。是,代词,指苞茅不入的事,是动词“徵”的前置宾语。杨伯俊注:“苞各本作‘包’,金泽文库本作‘苞’。作‘苞’者是也。”)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听之不闻其声,视之不见其形,充满天地,苞裹六极。”(这天乐听不到它的声音,看不到它的形象,充满了天地之间,包裹了上下四方。)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。”(器量宏大的样子象天地包裹着万物一样。恢,广大,宽广。)
葆通保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葆通保
葆音bǎo。葆和保上古同属帮纽幽部,同音通假。葆的本义是草木茂盛。《说文》:“葆,草盛貌。”通保,保全,保护。《释文》:“葆音保,本亦作保。”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其为人也真,人貌而天虚,缘而葆真,清而容物。”(他的为人十分真诚,平常人的相貌,内心却与自然吻合;顺应外物却保持着天真的个性;清白无瑕又能容人。虚,孔窍,故可释为心。缘,顺着。)《墨子·号令》:“诸卒民居上者,各葆其左右。”(率领众士兵百姓在城墙上的,要各自保护好左右的人。)《管子·正世》:“窘则民失其所葆。”(生活贫困窘迫,那么百姓就失去他的保障。)
葆通宝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葆通宝
葆音bǎo。葆和宝上古同属帮纽幽部,同音通假。葆的本义是草木茂盛。通宝,珍贵,宝物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《太公书》者,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,果见谷城山下黄石,取而葆祠之。”(张良早年遇见的在下邳桥上那位给他《太公兵法》的老丈,在别后十三年,他跟汉高祖刘邦到济北时,果然见到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,便取来珍贵地供奉祭祀。圯,桥。按:《汉书·张良传》“葆”作“宝”。)《史记·乐书》:“青黑缘者,天子之葆龟也。”(那种龟背边缘呈现青黑颜色的,是天子的宝龟。)
埤通卑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埤通卑
埤音bēi。埤和卑上古同属帮纽支部,同音通假。埤的本义是增益。《说文》:“埤,增也。”通卑,卑贱,低下。《玉篇》:“卑,下也。”《荀子·非相》:“是以终身不免埤污,佣俗。”(因此一直到死也免不了卑贱奸邪,庸俗不堪。佣,通庸。)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拱木不生危,松柏不生埤。”(粗大的树不生在高险地方,松柏不长在低湿之处。韦昭注:“拱木,大木也。危,高险也。埤,下湿也。”)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其埤湿则生藏茛蒹葭(jiānjiā)。”(山下卑湿的地方,就生长着狗尾巴草、荻草、芦苇。藏茛,狼尾草,俗称狗尾草。蒹,荻苇。葭,芦苇。)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及徙昌陵,增埤为高,积土为山,发民坟墓,积以万数。”(等到迁移到昌陵,垫高低下地方成为高地,将土堆积成高山,开掘百姓的坟墓,积累起来数以万计。昌陵,陵墓名。)
倍通背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倍通背
倍音bèi。倍,上古属并纽之部;背,上古属帮纽职部。职、之阴入对转。倍的本义是背向,背着。《说文》:“倍,反也。”通背,背弃,违背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倍道而妄行,则天不能使之吉。”(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为,天也不能使他吉利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彼所谓豪杰之士也!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,师死而遂倍之。”(陈良真是所说的豪杰之士呵!你们兄弟向他学习了几十年,他一死,竟完全背叛了他。)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异日韩王纳地效玺,请为藩臣,已而倍约。”(从前韩王纳土地献印玺,请求当秦王的臣下,不久却又背弃了誓约。效,呈献。)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”(希望项伯向项王转告,我实在不敢背弃他的恩德。按:《汉书·高帝纪》作“背”。)
备通赔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备通赔
备音péi。备,上古属并纽职部;赔,上古属并纽之部。二字为双声通假。备的本义是慎。《说文》:“备,慎也。”引申为完备,准备。通赔,赔偿。《魏书·刑罚志》:“盗官物,一备五,私则备十。”(偷盗公家的物品,一件要赔偿五件;偷盗私人的东西,一件就要赔偿十件。)《资治通鉴·汉安帝永宁元年》:“北虏遂遣责诸国,备其逋租,高其价直,严以期会。”(匈奴于是派人责问西域各国,要他们赔偿欠交的租税,索赔高价,并严格地指定期限送纳。逋,欠交,拖欠。直,同值,价值,物价。)
弊通蔽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弊通蔽
弊音bì。弊,上古属并纽月部;蔽,上古属帮纽月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弊的本义是仆,向前倒下。字本作“獘”。通蔽,蒙蔽,欺骗。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为奸利以弊人主,行财货以事贵重之臣者,身尊家富,父子被其泽。”(用邪恶手段谋取私利来蒙蔽国君,送财物来巴结当权大臣的人,使自身尊贵家庭富有,父辈子辈承受恩泽。)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朋党比周以弊主,言曲以便私者,必信于重人矣。”(结党营私互相勾结来欺骗国君,用花言巧语来谋取私利的人,一定被掌权奸臣信任。朋党,为争权夺利、排斥异己而结成集团。比周,密切勾结营私。重人,重臣,擅权之臣。)《论衡·对作》:“人君遭弊,改教于上。”(国君遭受蒙蔽,在上面就要改变政教风化。)
弊通敝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弊通敝
弊音bì。弊和敝上右同属并纽月部,同音通假。弊的本义是向前倒下。通敝,破,破旧,破烂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衣弊履穿,贫也,非惫也;此所谓非遭时也。”(衣服破旧鞋子破烂,这是贫穷,不是困乏;这就叫生不逢时呵。履穿,鞋子破了洞。)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。”(苏秦身上穿的黑貂皮袍破了,所带的百斤黄金也用完了。)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是以各以所长,相轻所短。里语曰:‘家有弊帚,享之千金。’斯不自见之患也。”(所以就各凭自己的长处,轻视别人的短处。俗话说:“家里有把破扫帚,宝贵得如同千金一般。”这就是不认识自己的毛病呵。)白居易《观刈麦》:“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弊筐。”(右手拾取别人掉在田中的麦穗,左臂提着破篮子使人心酸。秉,拿,持。弊筐,即敝筐,破篮子。)
毖通泌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毖通泌
毖音bì。毖和泌上古同属帮纽质部,同音通假。毖的本义是谨慎小心。《说文》:“毖,慎也。”通泌,泉水涌出的样子,也指泉水。《诗经·邶风·泉水》:“毖彼泉水,亦流于淇。”(涌出的那股泉水,也是一直流到淇水。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“毖者,泌之假借。泌亦泉水涌出之貌。”)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温泉毖涌而自浪。”(温泉的水汹涌奔出而自然掀起了波浪。)李贺《昌谷诗》:“乱篠(xiǎo)迸石岭,细颈喧岛毖。”(乱蓬蓬的小竹子象从石岭上涌流而出,成群的小鸟喧闹着飞往小岛上争饮泉水。篠,小竹子。细颈,吴正子注:“细颈谓鸟也。”)
辨通辩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辨通辩
辨音biàn。辨和辩上古同属并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辨的本义是分别,辨别。《说文》:“辨,判分也。”《小尔雅·广言》:“辨,别也。”通辩,辩论,申辩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鄂侯争之急,辨之疾,故脯(fǔ)鄂侯。”(鄂侯为此争论得很急,辩论得很激烈,所以纣王把鄂侯杀死做了肉干。疾,剧烈。脯,干肉。)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既使我与若辨矣,若胜我,我不若胜,若果是也?我果非也邪?”(假使我跟你辩论,你胜了我,我没有胜你,你果然对吗?我果然就错了吗?若,你。我不若胜:否定句,代词“若”作宾语,宾语前置,即我没有战胜你。)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。”(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封信给您,不再一一地为自己申辩了。上报,指回信。)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与之论辨,言和而色夷。”(跟他谈论、辩论道理,语言和顺,态度平易。夷,平和,平易。)
辩通辨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辩通辨
辩音biàn。辩和辨上古同属并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辩的本义是治理。《说文》:“辩,治也。”引申为辩论,巧于言辞。通辨,辨明,辨别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男女无辩则乱。”(男女之间如果没有分别,就会产生混乱。)《墨子·非攻上》:“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,辩义与不义之乱也。”(从这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区分道德与不道德的标准上是混乱的。)《庄子·秋水》:“泾流之大,两涘(sì)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”(水流的宽阔,两岸以及水中小洲之间,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了。涘,涯,岸。渚,水中小块陆地。)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,万钟于我何加焉?”(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合不合礼仪就接受了,那么万钟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?万钟,优厚的俸禄。钟,古量器,六石四斗为一钟。加,增益。)
辩通变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辩通变
辩音b iàn。辩,上古属并纽元部;变,上古属帮纽元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辩的本义是治理。通变,变化,变动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吾闻之也,辩而不德,必加于戮。”(我听说过,发动变乱却没有德行,必然施加给他杀戮。)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者,彼且恶乎待哉!”(至于顺应自然界的自然之性,又驾御着六气的变化,来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的,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吗!六气,指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。郭庆藩注:“辩,读为变。《广雅》:‘辩,变也。’辩、变古通用。”)扬雄《法言·寡见》:“或问《五经》有辩乎?曰‘唯《五经》为辩。’”(有人问《五经》有变化吗?回答说:“只有《五经》是最有变化的。”五经,儒家的五部经典,汉武帝时始有五经之称。)
便通辨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便通辨
便音biàn。便和辨上古同属并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便的本义是安适,音pián。《说文》:“便,安也。”通辨,分辨,审察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精,小之微也;垺(fú),大之殷也;故异便。”(精微,是小中更微小的;盛大,是大中更广大的;所以这就是大小各有不同的分别。垺,特大。殷,盛大。高亨新笺:“便,借为辨。……‘异便’犹云分别耳。”)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人君不能服强敌破大国也,则修守备,便地形,搏民力,以待外事。”(国君如果不能制服强大的敌人、击败大国,就必须加强守卫设备,审察地形,集中百姓力量,用这些应付外来侵扰。搏,抓取,集中。)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九族既睦,便章百姓;百姓昭明,合和万国。”(九族已经亲睦之后,进而分辨清楚百官的族姓;百官族姓都发扬了自身的美德,天下万国就和谐相处。九族,古代通常指父族四,母族三,妻族二。章,同彰,明。百姓,百官族姓。)
秉通柄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秉通柄
秉音bǐng。秉和柄上古同属帮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秉的本义是手持一把禾。《说文》:“秉,禾束也。从又持禾。”通柄,权柄,政治军事等权力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宽惠爱民,臣不如也;治国不失秉,臣不如也。”(宽厚施恩惠给人又爱护百姓,我不如他;治理国家不失掉权力,我不如他。)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君后三岁而侯,侯八岁为将相,持国秉,贵重矣,于人臣无两。”(你三年以后可以被封侯,封侯八年可以作将相,执掌国家的政权,贵重极了,在大臣中是独一无二的。)《史记·蔡泽列传》:“(蔡泽)而从唐举相,曰:‘吾闻先生相李兑曰:“百日之内,持国秉。”有之乎?’”(蔡泽到唐举那请他相面,说:“我听说您给李兑相面时说:‘一百天之内,为相执掌国家权柄。’有这回事吗?”)
並通傍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並通傍
並音bàng。並和傍上古属并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並的本义是並排,挨着。《说文》作“竝”。“竝,饼也。从二立。”按:“竝”经典多写作“並”。通傍,挨靠,沿着。《集韵》:“傍,近也。或作並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还过吴,从江乘渡。並海上,北至琅邪。”(归途经过吴地,从江乘渡江北上,沿着海边向北到琅邪。江乘,古县名,在今江苏省句容县北,为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。)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留岁余,还,並南山,欲从羌中归,复为匈奴所得。”(张骞留住了一年多,又返回,沿着昆仑山想从西羌一带回国,又被匈奴俘虏了。南山,指昆仑山。)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其秋,浑邪王率众降汉,而金城河西並南山至盐泽,空,无匈奴。”(这年的秋天,浑邪王率领数万人投降汉朝,而黄河以西沿着祁连山到盐泽一带,就没有匈奴的势力了。)
剥通扑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剥通扑
剥音pū。剥,上古属帮纽屋部;扑,上古属滂纽屋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剥的本义是割裂。《说文》:“剥,裂也。”通扑,击,打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八月剥枣,十月获稻。”(八月枣子成熟打下来,十月晚稻成熟去割取。《毛传》:“剥,击也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剥,假借为攴。”按:攴,即扑。)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传》:“剥枣。剥也者,取也。”(剥枣就是击枣。“剥”的意思就是击取。孔广森补注:“剥枣,击枣也。”)
播通簸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播通簸
播音bǒ。播,上古属帮纽月部;簸,上古属帮纽歌部。二字为双声通假。播的本义是播种。《说文》:“播,穜也。一曰布也。”(穜,“种”的本字。)通簸,摇,扬去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“我盍姑亿吾鬼神,而宁吾族姓,以待其归。将焉用自播扬焉?”(我们何不姑且安定我们的鬼神,又使我们的百姓宁静,来等待他们的结果。哪里用象扬簸箕那样劳动自己呢?亿,安。归,结果。)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播鼗(táo)武入于汉,少师阳、击磬襄入于海。”(摇小鼓的武到汉水边上去了,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海边去了。鼗,拨浪鼓,一种两边系着小槌的小鼓。武、阳、襄,皆乐师名。)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鼓笑播精,足以食十人。”(使用小簸箕扬去土糠得到好米,也足够用来供十人食用。鼓,动词,簸。精,精米。)
波通陂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波通陂
波音bēi。波和陂上古同属帮纽歌部,同音通假。波的本义是波浪。《说文》:“波,水涌流也。”通陂,山坡,依傍,沿着。段注:“波,又假借为陂字,见《汉书》。”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:“波汉之阳,亘九嶷,为长沙。”(沿着汉水北岸,横贯九嶷山一带是长沙郡管辖的地方。颜师古注:“波汉之阳者,循汉水而往也。水北曰阳。……九嶷,山名,有九峰,在零陵营道。”)《汉书·江都易王刘非传》:“后游雷波,天大风。”(刘建后来游雷陂,天刮大风。颜师古注:“波,读为陂。”)《汉书·西域传上》:“从鄯善傍南山北,波河西行至莎车,为南道;……波河西行至疏勒,为北道。”(从鄯善国沿着南山北面,沿着黄河往西走到莎车是南道;……沿着黄河往西走到疏勒是北道。鄯善、莎车、疏勒,皆古时北方各族建立的小国名。)
悖通勃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悖通勃
悖音bó。悖和勃上古同属并纽物部,同音通假。悖的本义是违背,相冲突。今音bèi。《说文》:“悖,乱也。”通勃,茂盛,突然。《左传·庄公十一年》:“禹、汤罪己,其兴也悖焉。”(禹、汤责罚自己,他们在那里勃然兴起。)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美女前,近王甚,数(shuò)掩口。王悖然怒曰:‘劓(yì)之!’”(美女走上前来,靠近楚王很近了,多次遮掩自己的嘴。楚王突然大怒说:“把她的鼻子割掉!”劓,古代五刑之一,割鼻。)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故季桓子听政,柳下惠忽然不见;孔子为司寇,然后悖炽。”(所以季桓子掌握政权,象柳下惠那样的贤人却忽然隐退了;孔子做了鲁国司寇,这以后人才就涌现了。季桓子,春秋末鲁大夫,新兴地主阶级代表。司寇,官名,掌刑狱、司法等。悖炽,即勃炽,此比喻贤才涌现。)
勃通悖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勃通悖
勃音bèi。勃和悖上古同属并纽幽部,同音通假。勃的本义是排,推动。《说文》:“勃,排也。”通悖,违背,惑乱,谬误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彻志之勃,解心之谬,去德之累,达道之塞。”(消毁意志的惑乱,解除心灵的束缚,除掉道德上的负担累赘,打通通往大道的障碍。彻,毁。谬,通缪,束缚。)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凡用血气、志意、知虑,由礼则治通,不由礼则勃乱提僈。”(凡是用感情、意志、经深思熟虑,从礼义处理事情就畅通无阻,不按礼义处理事情就会出现差错谬误、弛缓怠惰。血气,感情。僈,通慢,怠惰。)《韩非子·定法》:“故新相反,前后相勃。”(旧典章和新法令互相对立,前后君主的政令又互相违背矛盾。)
薄通泊、迫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薄通泊、迫
薄音bó。薄和泊上古同属并纽铎部,同音通假。薄的本义是林木茂盛。《说文》:“薄,林薄也。”段注:“林木相迫,不可入,曰薄。”通泊。泊的本义是船靠岸。《广韵》:“舟附岸曰泊。”引申停留。《楚辞·哀郢》:“凌阳侯之氾滥兮,忽翱翔之焉薄?”(船航行在泛滥的水波上,好象飞翔一样,不知要停泊在哪里?凌,乘。阳侯,借代为水波,相传阳侯是古代陵阳国之君,溺水而死,成为波神。)宋玉《九辩》:“去乡离家兮徕远客,超逍遥兮今焉薄?”(离乡背井地来做远客,到处漂泊如今停留在哪里?超逍遥,远远游荡无着落的样子。)
薄又通迫,迫近。迫上古属帮纽铎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。”(只是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,象太阳迫近西山,奄奄一息。)
伯通霸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伯通霸
伯音bà。伯和霸上古同属帮纽铎部,同音通假。伯的本义是兄弟中排行第一的。《说文》:“伯,长也。”通霸,春秋时诸侯联盟的盟主,称霸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,齐桓任战而伯天下。”(周文王征伐崇侯虎,周武王讨伐商纣王,齐桓公用兵在天下称霸。崇,人名,崇侯虎,助纣为恶,被文王诛杀。任战,用兵。)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其弱也,五伯征而诸侯从。”(周王朝衰弱时,五霸替天子征伐而诸侯服从了。五霸,指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宋襄公、楚庄王。)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天子使晋称伯。”(周天子让晋国为诸侯的盟主。)《汉书·项籍传》:“羽自立为西楚伯王,王梁楚地九郡,都彭城。”(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,封地九个郡,都城设在彭城。)《汉书·律历志》:“共工氏伯九域。”(共工氏在整个天下称霸。)
财通才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财通才
财音cái。财和才上古同属从纽之部,同音通假。财的本义是金钱和物资的总称。《说文》:“财,人所宝也。”通才。才能;仅仅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有如时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达财者。”(有象及时雨那样滋润灌溉万物的,有成全品德的,有培养才能的。)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今陛下神明德厚,资财不下五帝。”(如今陛下非常聪明而且道德高尚,天资才能不在五帝之下。五帝,通常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。)
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光为人沈静详审,长财七尺三寸。”(霍光的为人稳重审慎,身长仅仅七尺三寸。沈,同沉。尺,古尺合今0.23米。按:秦汉时以身长八尺为标准男子。)《汉书·杜周传》附杜钦:“乃为小冠,高广财二寸。”(杜钦就做了小帽子,高、宽才二寸。)
财通裁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财通裁
财音cái。财和裁上古同属从纽之部,同音通假。财的本义是金钱和物资的总称。通裁,利用,裁决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财非其类以养其类,夫是之谓天养。”(利用改造自然界中除人类外的其它物类,供养人类自己,这就叫做“天养”。)《史记·吕后本纪》:“于嗟!不可悔兮,宁蚤自财;为王而饿死兮,谁者怜之!”(唉!后悔莫及,宁愿早自杀;做王的却饿死呵,有谁怜惜!于嗟,同吁嗟,叹词。蚤,通早。)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臣错愚陋,昧死上狂言,唯陛下财择。”(我笨拙浅陋,冒昧地犯死罪来上奏狂言,希望皇上裁决选择。)
材通才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材通才
材音cái。材和才上古同属从纽之部,同音通假。材的本义是木材,木料。《说文》:“材,木挺也。”通才,才能,才气,才华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材人,无不事也;亲自桓以下,无不恤也。”(对国内有才能的人,没有不事奉的;亲属之中从桓公以下,没有不救济的。)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李广材气,天下亡双。”(李广的才能勇气,是天下第一的。亡,通无。)韩愈《杂说四》:“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。”(喂养它,不能够按着千里马的才能让它吃饱;马嘶鸣,然而马的主人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。食,同饲,饲养,喂养。)
材通裁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材通裁
材音cái。材和裁上古同属从纽之部,同音通假。材的本义是木材。通裁,安排,裁夺等义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固以为王天下,治万变,材万物,养万民。”(本来就应认为在天下做王的人,能够平治多种变乱,安排万物,教养万民。)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或得宝以危其国,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,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。”(有人获得宝物却使他的国家危亡,周文王得到朽骨安葬却使国人知道他的美德,所以圣人对于万物,没有不妥善安排利用的。)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出千品,……材兆物,收经入。”(制造出各种物品,……合理安排万物,然后征收赋税。经入,经常的收入,即赋税。韦昭注:“材,裁也。”)
裁通才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裁通才
裁音cái。裁和才上古同属从纽之部,同音通假。裁的本义是裁衣服。《说文》:“裁,制衣也。”通才。仅仅;方才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,户口可得而数,裁什二三。”(当时的大城市、有名都邑的百姓都逃散流亡了,户口能够统计出来的,只有十分之二三。)《徐霞客游记·楚游日记》:“抵透光处,炬裁尽。”(到达透亮的地方,火把才燃尽。抵,到达。)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手裁举,则又超忽而跃。”(手才举起来,蟋蟀就又突然从掌下跳跑了。超忽,突然。)邵长蘅《阎典史传》:“是时,城中兵不满千,户裁及万,又饟无所出。”(这个时候城中士兵不足千人,户数仅仅近万户,粮饷也没有出处。饟,同饷,粮饷。)
参通骖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参通骖
参音cān。参和骖上古同属清纽侵部,同音通假。参的常用义是配合成三的,是三的集体。通骖,即骖乘,车右边的陪乘,古时乘车,尊者居左,御者居中,担任警卫的人居右,称车右或骖乘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同子参乘,袁丝变色。”(赵谈做皇帝的骖乘,袁盎满面怒容。同子,指汉文帝宦官赵谈,司马迁避父司马谈讳,改称为同子。)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。”(此人是沛公刘邦的骖乘樊哙。者也,双音节语气助词,表陈述。)《汉书·张释之传》:“上就车,召释之参乘,徐行,问释之秦之敝。”(汉文帝登车,召唤张释之跟他同车作骖乘,车慢慢地行进,皇上问张释之秦之所以失败的原因。敝,衰败,失败。)
仓通苍、沧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仓通苍、沧
仓音cāng。仓、苍和沧,上古同属清纽阳部,三字为同音通假。仓的本义是收藏谷物的地方,即粮仓。《说文》:“仓,谷藏也。”通苍,青色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假借为苍。”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要离之刺庆忌也,仓鹰击于殿上。”(在要离刺杀庆忌时,苍鹰飞扑撞到宫殿上。要离,春秋时吴国人。庆忌,吴国国君王僚的儿子。)《礼记·月令·孟春之月》:“驾仓龙,……衣青衣,服仓玉。”(车上套着青色大马,……穿着青色衣服,佩带青色美玉。郑玄注:“马八尺以上为龙。”)
仓又通沧,沧海,大海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东烛仓海,西耀流沙。”(在东边照亮了大海,在西边照耀着流沙。)
册通策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册通策
册音cè。册和策上古同属初纽锡部,同音通假。册的本义是简册,编串好的竹简。《说文》:“象其札一长一短,中有二编之形。”引申为书简。通策,计策,计谋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孝公既没,惠王、武王蒙故业,因遗册。”(秦孝公死后,惠文王、武王继承了先人的基业,沿用先人传下来的国策。没,同殁,死。蒙,承受,继承。故业,原有的基业。)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臣充国材下,犬马齿衰,不识长册。”(我赵充国才能低下,象犬马牙掉一样年老了,不懂高瞻远瞩的策略。材,通才。)又,“此全师保胜安边之册。”(这是使军队保全使边境安宁的计策。)《论衡·骨相》:“大梁人尉缭说(shuì)秦始皇以并天下之计,始皇从其册。”(大梁人尉缭用统一天下的策略劝说秦始皇,秦始皇听从了他的计策。)
策通册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策通册
策音cè。策和册上古同属初纽锡部,同音通假。策的本义是马鞭子。《说文》:“策,马箠也。”通册,简册,编篡好的许多竹简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科条既备,民多伪态;书策稠浊,百姓不足。”(法令条规都已经完备了,然而百姓不诚实的就越多;书写科条的竹简繁多而混乱,使百姓的生活更加贫困。)杜预《春秋左传序》:“诸侯亦各有国史,大事书之于策,小事简牍而已。”(诸侯也各自写自己国家的历史,战争、祭祀等大事刻写在简册上,小事刻在小竹简和木版上罢了。)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。吾于《武成》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(完全相信《尚书》,就不如没有《尚书》。我对于《武成》一篇只取二三简册罢了。)
厕通侧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厕通侧
厕音cè。厕,上古属初纽职部;侧,上古属庄纽职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厕的本义是厕所。《说文》:“厕,清也。”通侧,旁边,边地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天地非不广且大也,人之所用容足耳;然则厕足而垫之,致黄泉,人尚有用乎?”(天地并非不广大,对人来说有用的只是脚踏那块地罢了;既然这样,如果只留立足那一小块,其余都挖去,一直掘到黄泉,那么对人来说,那一小块还有用吗?厕足,即侧足,倾斜其足,后引申为插足,容身。垫,掘。)《汉书·汲黯传》:“大将军(卫)青侍中,上踞厕而视之。”(大将军卫青做侍中在宫中侍候皇上,皇上蹲坐床侧来看着他。侍中,官名,秦置汉沿用。)
察通际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察通际
察音jì。察,上古属初纽月部;际,上古属精纽月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察的本义是详审,细究。《说文》:“察,覆也。”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察,审也。”通际。边沿;至,达到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天下大乱,贤圣不明,道德不一,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。”(天下大乱时,贤人、圣人的作用不能发挥,道德不能统一,天下的学者多各执一端来进行自我炫耀。俞樾《庄子平议》:“察,当读为际,一际犹一边也。”)
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十六经·成法》:“察于天地。”(达到天地之间。)《管子·心术下》:“是故圣人一言之解,上察于天,下察于地。”(所以圣人晓悟解释一句话,向上可达到天,向下可达到地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“察,至也。”许维遹注:“察与际声同而义通。”)
常通尝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常通尝
常音cháng。常和尝上古同属禅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常的本义是下裳。《说文》:“常,下裙也。”引申为经常。通尝,曾经。《广韵》:“尝,曾也。”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怪星之党见,是无世而不常有之。”(奇怪的流星偶然出现,这是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现象。党,通倘,偶然。见,同现。)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为亭长时,常告归之田。”(汉高祖刘邦作亭长的时候,曾经告假回家去种田。告归,休假回家。)《洛阳伽(qié)蓝记》:“(元)琛常会宗室,陈诸宝器,金瓶银瓮百余口。”(元琛曾经邀集皇族,陈列许多珍宝器皿在哪儿,有金银制作的瓶子、瓮一百多个。会,会合,邀集。瓮,一种盛水、酒的器皿。)
长通常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长通常
长音cháng。长,上古属定纽阳部;常,上古属禅纽阳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长的本义即长短之长。《说文》:“长,久远也。”通常,经常,常常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濬哲维商,长发其祥。”(极聪明智慧是那商王,常常发展增益他的吉祥。维,用于主谓间,帮助判断。濬,通睿,明智。祥,吉利。)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(君子胸怀平坦又宽广,小人经常地局促又忧愁。戚,忧愁,悲伤。)杜甫《咏怀古迹五首之四》:“武侯祠屋长邻近,一体君臣祭祀同。”(武侯祠在西刘备庙在东常为比邻,君臣一体,情深意长一同被祭。武侯祠,诸葛亮被封武乡侯,其祠在刘备庙西,故说“一体君臣。”)(清)翟灏《通俗篇·地理》引《遗教经》:“汝等常勤精进,譬如小水长流,则能穿石。”(你们要经常勤奋精干并有上进心,正如细水常流,时间长了就能穿石一样。按:今成语有“细水长流”。)
倡通猖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倡通猖
倡音chāng。倡和猖上古同属昌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倡的本义是古代表演歌舞的乐人。通猖,猖狂,放肆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南越有邑焉,名为建德之国。其民愚而朴,少私而寡欲;……倡狂妄行,乃蹈乎大方。”(南越有一个地方,名叫建德国。那里的百姓,单纯而又朴实,很少有私心和奢望,……放肆猖狂,任意而行,于是人人都合于大道。蹈,遵循,合乎。)苏轼《策别二十二》:“故西戎得以肆其倡狂。”(因此西戎能够放肆而又猖狂。西戎,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,此指西夏。)
倡通唱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倡通唱
倡音chàng。倡和唱上古同属昌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倡的本义是古代表演歌舞的乐人。《说文》:“倡,乐也。”通唱,领唱,歌唱。《诗经·郑风·萚(tuò)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,予和女。”(弟弟呀哥哥呵,你唱吧,我和着你。叔伯,本为兄弟排行,此为女子呼唤爱人,是《诗经》中常见的手法。女,同汝,你。)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三年之丧,哭之不反也;《清庙》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(三年居丧期间,哭时要声音直放象往而不返;《清庙》这首诗歌,要一人领唱,众人齐声应和。《清庙》,《诗经·周颂》篇名。反,同返。)《楚辞·九歌·礼魂》:“姱女倡兮容与。”(美人呵唱起来乐陶陶。容与,双声连绵词,指唱歌的人心情愉快。)
彻通撤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彻通撤
彻音chè。彻和撤上古同属透纽月部,同音通假。彻的本义是通达,通。《说文》:“彻,通也。”按:罗振玉认为“卒食之彻,乃本义。”通撤,撤去,拆除。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彻我墙屋,田卒汙(wū)莱。”(拆毁了我的屋和墙,致使洼地积水田荒芜。汙,又作污,水洼,小池。莱,草。)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二十三年春,杞孝公卒,晋悼夫人丧之。平公不彻乐,非礼也。”(鲁襄公二十三年春,杞孝公死了,晋悼夫人为他服丧,晋平公不撤除音乐,这是不合乎礼的。)《论语·八佾(yì)》:“三家者以《雍》彻。”(仲孙、叔孙、季孙三家,祭祖完毕,唱着《雍》这首诗撤去了祭品。)
承通乘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承通乘
承音chéng。承,上古属禅纽蒸部;乘,上古属船纽蒸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承的本义是承受。《说文》:“承,奉也,受也。”通乘,趁着,凭借,利用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燕王悔,惧赵用乐毅,承燕之敝以伐燕。”(燕惠王后悔了,害怕赵国任用乐毅,趁着燕国新败的空隙来攻打燕国。敝,败,此指被田单打败。)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衅,超五帝,侔三王者,必此法也。”(既积蓄了王业的资本又利用了敌国的破绽,建树超过五帝,与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相等的功业,一定采用这种办法。畜,同蓄。衅,缝隙,引申破绽,弱点。侔,齐,相等。)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秦攻赵,战胜则兵罢,我承其敝。”(目前秦军进攻赵国,如果取胜,他们的军队也就精疲力竭了,我们趁着他们疲乏机会。罢,通疲。敝,疲惫,衰败。)
承通拯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承通拯
承音zhěng。承,上古属禅纽蒸部;拯,上古属章纽蒸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承的本义是承受。通拯,拯救,引取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见一丈夫游之,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,使弟子並(bàng)流而承之。”(孔子看见一个男子在河里游,认为他是有难言之苦而想投水自杀的人,就让弟子随着水流来拯救他。並,通傍,沿着,顺着。承,(晋)张湛注:“音拯。《方言》:‘出溺为承’,诸家直作拯。”)《大戴礼记·礼察》:“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,教化之不如刑罚,人主胡不承殷、周、秦事以观之乎?”(现在有人讲提倡礼义不如实行法令,讲究教育感化不如加重刑罚,做国君的为什么不引取商、周、秦灭亡的教训观察一下呢?按:《汉书·贾谊传》“承”作“引”。)
呈通程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呈通程
呈音chéng。呈和程上古同属定纽耕部,同音通假。呈的常用义是呈现,显露。通程,定量,标准,法式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名有三科,法有四呈。”(给事物命名有三种类别,法令制度也有四种标准。名有三科,尹文子指命物之名、毁誉之名、比较之名。)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上至以衡石(dàn)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(zhòng)呈,不得休息。”(秦始皇批阅文件竟然达到要用衡器称量奏章,白天黑夜都有定量标准,达不到定量标准不能够休息。衡石,古代衡器通称。衡,称。书,奏章,文件。中,达到。按:秦时无纸,文字写在木简或竹简上,故以重量计文件。)
成通盛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成通盛
成音shèng。成和盛上古同属禅纽耕部,同音通假。成的本义是成就,完成。《说文》:“成,就也。”通盛,茂盛,盛名;严重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》:“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。”(松柏茂盛而行路的人就已享受树荫遮盖了。高诱注:“成,茂。”涂,同途。)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成名况乎诸俟,莫不愿以为臣。”(盛名在诸侯中受到赞美,没有那个国君不愿把他做为臣子的。况,通皇,美。)《素问》:“今良工皆称曰病成,名曰逆,则针石不能治,良药不能及也。”(现在有名医生都说病情严重,名叫逆症,那么针石不能够治疗,最好的药也不能医好。逆,反常的病。)
成通诚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成通诚
成音chéng。成和诚上古同属禅纽耕部,同音通假。成的本义是成就,完成。通诚,诚心,诚然。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:“大命近止,无弃尔成。”(死亡之期已经临近,不要放弃你祈告的诚心。大命,此指死亡之命,即死亡之期。止,语助词。无,通毋,不要。)《诗经·小雅·我行其野》:“成不以富,亦祇以异。”(诚然不是因为新配偶富有,也只因新人异于故人而已。祇,只。《毛诗传疏》:“成即诚之假借字。”按:《论语·颜渊》引此句作“诚不以富”。)
蚩通嗤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蚩通嗤
蚩音chī。蚩和嗤上古同属昌纽之部,同音通假。蚩的本义是虫名。《说文》:“蚩,虫也。”通嗤,戏笑,嘲笑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。”(那个男子笑嘻嘻,抱着布匹来换丝。他原来不是真心来换丝,接近我是为了商量婚事。匪,通非。即,就,接近。)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:“他日与蒙会,又蚩辱之,蒙大怒,引刀杀吏。”(另外一天,跟吕蒙会面,又嘲笑羞辱他,吕蒙十分生气,拔出刀来杀了小吏。)《文选·阮籍〈咏怀诗〉》之十一:“乃悮羡门子,噭(jiào)噭今自蚩。”(于是懂得秦始皇求仙羡门子的荒谬,如今我高声号呼嘲笑自己。噭噭,号呼声。羡门子,羡门高誓,传说中的古仙人。)
迟通值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迟通值
迟音zhí。迟,上古属定纽脂部;值,上古属章纽职部。二字为音近通假。迟的本义是徐行,缓慢。《说文》:“迟,徐行也。”通值,比及,等到。《史记·卫将军列传》:“匈奴兵亦散走,迟明,行二百余里,不得单于。”(匈奴兵马也溃散逃跑了,到了黎明,汉军走了二百多里,没有捉到单于。《索隐》:“(迟),音值,待也。待天欲明,谓平明也。”)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:“太后伺其独居,使人持鸩(zhèn)饮之。迟帝还,赵王死。”(吕太后探察到赵王住处只有他一人,便派人拿着毒酒让赵王喝,等到惠帝打猎回来,赵王已死。鸩,毒酒。赵王,名刘如意,刘邦的儿子。)《汉书·南粤王传》:“迟旦,城中皆降伏波。”(到了清晨,城中粤人都投降了伏波将军。伏波,汉将军名号,此指武帝时卫尉路博德。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