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(宛)是什么意思
宛-古文字通假字典
宛
(元影wan)讀為怨(元影yuan)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乙本卷前古佚書《順道》:“若此者其民勞不□,几(饑)不飴(怠),死不宛。”“……不為亂首,不為宛謀(媒),……”影本讀宛為怨。按《荀子·哀公》:“富有天下而無怨財。”《孔子家語·五儀》怨作宛。
宛通蕴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宛通蕴
宛音yùn。宛,上古属影纽元部;蕴,上古属影纽文部。二字为双声通假。宛的本义是屈草自覆。《说文》:“宛,屈草自覆也。”引申为弯曲,好象等。通蕴,积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使民夏不宛喝(hè),冬不冻寒,急不伤力。”(役使百姓,夏天集结不能使他们中暑,冬天不能让他们饥寒受冻,紧急情况也不能损伤服役的人。暍,伤于暴热。力,服徭役的人。杨倞注:“宛,读为蕴。”)《孔子家语·五仪》:“富则天下无宛财。”(国家即使富裕了,那么在天下也应不让私人积聚大量的财富。王肃注:“宛,私积也。”)
宛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宛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宛-古代汉语字典
宛
【释义】:
㈠wǎn ①屈曲,曲折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宛虹拖于楯轩。”②微小,细小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:“宛彼鸣鸠,翰飞戾天。”(翰hàn:高飞。戾lì:至,到。)③仿佛,好像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”(溯sù:逆水流而上。)④通“郁yù”。郁结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寒湿气宛笃不发。”《春秋繁露·循天之道》:“鹤之所以寿者,无宛气于中。”
㈡yuān ⑤地名,在今河南南阳一带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出军宛、叶间。”⑥[大宛]西域国名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西走数十日,至宛宛。”
宛-古代汉语字典
宛yuān
【释义】:
见“宛”㈡。
宛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宛wǎn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於阮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影阮合三(影元) 屈艸自覆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蕰(藴) yùn 於粉切 影吻合三(影文) 藏,積。
《荀子·富國》:故古人爲之不然,使民夏不宛暍,冬不凍寒,急不傷力,緩不後時,事成功立,上下俱富。〔楊倞注:宛,讀爲藴。〕
《史記·倉公傳》:寒濕氣宛篤不發,化爲蟲。
《孔子家語·五儀解》:富則天下無宛財。〔注:宛,積也。〕
宛-通假字小字典
宛wǎn
於阮切(影阮合三) 影元上
屈曲、细小、仿佛、好象。
(一)通“苑”yuàn 於阮切(影阮合三) 影元上 萎死貌。
宛其死矣,他人是保。(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)——两腿一伸死掉了,任凭他人去占有。〔《毛传》:“宛,死貌。”《释文》:“本亦作苑。”马瑞辰通释:“宛即苑之假借。” 保:郑玄笺:“居也”,意为据有。〕
(二)通“怨”yuàn 於愿切(影愿合三) 影元平 不满意,怨恨。
几不饴,死不宛。(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十六经·顺道》)——饿了也不懈怠,死了也不怨恨。〔几:通“饥”。 饴:疑读怠,懈怠。〕
不为乱首,不为宛谋。(同上)——不做祸乱之首,不做怨恨的导致者。〔谋:通“媒”,中介,引申为导致、招引的原因。怨媒即怨恨的导致者。〕
宛-常用字详解字典
宛wǎn
从宀夗声,形声,,8画。①曲折宛转。②仿佛宛然|宛如|宛若。③姓。
〈辨〉宛字从宀,本义指宫室深曲之状,泛指曲折。声符夗,读yuàn。
宛-敦煌俗字典
宛wǎn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宛、外:皆夕。”“右各依脚注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宛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宛wǎn
【释义】:
①〈文〉弯曲;曲折萦宛|宛曲。〇②〈文〉仿佛;好像宛若游龙|音容宛在。〇③姓。
宛-汉字异读字典
宛
㈠wǎn ①屈曲。陶潜《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》:“宛辔憩通衢。”②小貌。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:“宛彼鸣鸠。”③宛然;好象。如;音容宛在。④姓。黄帝时有宛胸。
㈡yuān 〔专〕宛县:古县名。战国楚邑,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。
㈢yù 〔通〕通“郁”。郁结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寒湿气宛。”
宛-金瓶梅字典
宛
wǎn 《广韵》:宛然。说文曰,曲草自覆也。 於阮切 山合三上阮影
①彷佛。 宛如碾就之珊瑚,……彷佛初燃之兰麝。(五三3下5)
②曲折。 例见“啘”字条。
宛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宛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