衍(衍)是什么意思
衍-古文字通假字典
衍
(元喻yan)讀為衎(元溪kan),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六十四卦·漸》六二:“廦(鴻)漸于阪(磐),酒食衍衍,吉。”“衍衍”通行本《易》作“衎衎”。按《穀梁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捲侯衎復歸于捲。”釋文:“衎本作衍。”《爾雅·釋詁》:“衎,樂也。”
衍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衍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衍-古代汉语字典
衍yǎn
【释义】:
①水满外溢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河灾衍溢。”(河:黄河。)《水经注·沁水》:“空渠衍涝,足以成河。”引申为扩展,漫延。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广衍数于万,不胜而辟。”(辟:避。)苏轼《奖谕敕记》:“河之为中国患久矣,乃者堤溃东注,衍及徐方。”(乃者:前者。徐方:指徐州。)又引申为布,散布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仁风衍而外流。”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上·杜笃》:“衍陈于岐梁。”(陈zhèn:阵。)②盛多,丰足。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酾酒有衍。”(酾shī:漉酒。有:词头。)《荀子·君道》:“治则衍及百姓,乱则不足及王公。”特指书籍因传抄刊刻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。郑樵《〈通志〉总序》:“既无衍文,又无绝绪。”(绝绪:指残缺的文字。)③低而平坦的地方或土地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井衍沃。”(井:井田。)《管子·轻重丁》:“北方之萌者,衍处负海。”(萌:通“氓”,百姓。处:居处。负:背靠。)④沼泽。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春无杀伐,无割大陵,倮大衍。”(倮:同“裸”,用如使动,使……裸露。)⑤山坡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,其口止于鄜衍。”(属zhǔ:连,连接。鄜fū:地名。)⑥盛物的竹器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盛以箧衍。”(箧qiè:箱子类的器具。)
【说明】“衍”为会意字,表示水道中水盛多。
衍-常用古汉语字典
衍yǎn
【释义】:
[动]漫延,扩展。《尚书大传·虞夏传》:至今衍于四海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:流衍四方。[形]余裕,盛多。洪亮吉《治平篇》:即有丁男繁衍之族。杜笃《论都赋》:国富人衍。
衍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衍yǎn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以淺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喻獮開三(余元) 水朝宗于海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鞬 jiān ㄐㄧㄢ 居言切 見元開三(見元) 盛弓的袋。
《莊子·天運》:師金曰:夫芻狗之未陳也,盛以箧衍,巾以文繡,尸祝齋戒以將之。〔《釋文》:衍,李云笥也。〕
延 yán 以然切 喻仙開三(余元) 引伸,引進。
《詩·大雅·板》:昊天曰旦,及爾游衍,〔高亨云:衍,借爲延。《説文》云:延,長行也。〕
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:二曰衍祭。〔鄭注曰:衍,當爲延。〕
《周禮·春官·男巫》:掌望祀,望衍授號,旁招以茅。〔注:延,進也。〕
《管子·白心》:無遷無衍,命乃長久。〔丁士涵云:衍與延同。〕
演 yǎn 以淺切 喻獮開四(余元) 推演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大衍之數五十也,其用四十有九者,更減一以並五。〔《集解》引鄭康成注:演也。《疏》:推演天地之數。〕
衍-常用字详解字典
衍yǎn
从水从行,会意,,9画。①孳生繁衍|蕃衍。②开展;发挥衍变|衍射|衍生物△推衍|敷衍。③多余的衍文。
〈辨〉衍字从水从行,本义指水循河流流汇于海;引申为现行各义。
衍-敦煌俗字典
衍yǎn
敦研030(2-1)《大智度論》:“摩訶衍中有一實。”
S.1153《諸雜人名一本》:“翟使君 索指撝 暮容都衙 韓衙推 陳縣令 鄧作坊 張司馬 陰都知 安校揀 曹庫官 宋鎮使 米帳使……馮願定 吉衍奴……”
衍-汉语字源字典
衍yǎn
金 篆
古文字的衍字,从水(或川)从行(或彳),表示水在江中流行的意思。它的本义指水流貌,引申为流行、推演、扩大、发展、衍生等义。
[衍溢]泛滥、满布。
[衍曼]连绵不绝貌。
[衍义]推演发明的义理。
[衍变]演变。
衍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衍yǎn
【释义】:
〈文〉①水溢出。→②孳生繁衍。③(书籍在传抄、刊刻中)多出来(字句)衍五字|衍文。→④推广;发挥推衍|敷衍(叙述并发挥)。
衍-金瓶梅字典
衍
(一)yǎn 《广韵》:达也。 以浅切 山开三上狝以
推演,发展。 竺腾衍法启宗门,大地众生无不皈依佛祖。(五七6下4)
(二)当作“衒”xuàn,草写形近讹。
衒耀,卖弄。 士矜才则德薄,女衍色则情放。(一3上5)
庆衍-历代避讳字汇典
庆衍qìng yǎn
金有宫殿名庆衍。
〔改称〕〈县名〉《陕西通志》卷五云:“凤翔:倚郭。旧名天兴县,大定十九年更《《金史·地理志》。金大定中,以天兴县与庆衍殿字音相同,(1)改为凤翔《凤翔县志》。”
衍-历代避讳字汇典
衍yǎn
(一)
晋显宗成皇帝司马氏名衍。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晋书·成恭杜皇后传》云:后母裴氏,“太尉王夷甫外孙。”《汇考》卷一一曰:“夷甫,王衍字也。避成帝讳,故称其字。”《举例》卷五亦曰:“本避晋成帝讳衍,于王夷甫字而不名。此史家旧文,唐史臣乃因而不改。”
(二)
南朝梁高祖武皇帝萧氏名衍。
避正讳“衍”:
〔标讳〕《南齐书·萧赤斧传》:“征东大将军臣讳,元勋上德,光赞天下。”“讳”指“(萧)衍”。
〔省阙〕〈字书〉《汇考》卷一二曰:“顾野王《玉篇》,于大同九年上,故行部无衍字。”
〈杂戏〉《汇考》卷一二曰:“《汉书·匈奴传赞》(1):‘漫衍鱼龙、角抵之戏’,《南齐书·乐志》:‘《凤皇衔书伎歌词》,盖鱼龙之流也’,本亦谓‘鱼龙漫衍’,避讳止言‘鱼龙’。”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汇考》卷一一曰:“《世说》,王夷甫见首卷《言语》,以后皆不言名。注引《晋诸公赞》,夏侯玄、(2)阮籍、刘漠、(3)戴奥皆名,惟夷甫称字,此盖江左以来原文,或刘孝标避梁武讳也。”又同书卷一二曰:“《(文心雕龙)论说篇》(4):‘夷甫、裴頠’,亦举王衍字。”
〈其他〉《文心雕龙·序志篇》:“位理定名,彰乎‘大易’之数”。范文澜注曰:“《易·系上》(5):‘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’……大易,疑当作‘大衍’。”《汇考》卷一二云:“案变‘大衍’为‘大易’,彦和避武帝讳也。”
〔代字〕①以“延”代“衍”:
〈习语〉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巨兽百寻,是为曼延。”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曰,武帝作漫衍之戏也。”《汇考》卷一二曰:“今以韵读之,正当为衍,盖昭明避家讳改也。”彦按:“漫衍”为叠韵联绵词,本无定字,故或作“曼延”。惟昭明避家讳,不用“衍”而用“延”,则理所当然。
②以“羡”代“衍”:
〈人名〉《宋书·乐志四》载陈思王《精微篇》:“邹羡囚燕市,繁霜为夏零。”《校勘记》曰:“‘邹羡’《乐府诗集》五三作‘邹衍’。盖沈约避梁武帝讳改。”
③以“四衢”代“五衍”:
〈篇籍〉《文选·王简栖〈头陀寺碑文》:“凭五衍之轼”,李善注曰:“今碑本以为‘凭四衢之轼’,盖梁代讳衍,故改焉。”
又避嫌名“演”:
〔代字〕以“寅”代“演”:
〈人名〉《南齐书·张岱传》:“兄太子中舍人寅”,《校勘记》曰:“‘寅’《宋书·张茂度传》、《张敷传》并作‘演’。此盖子显避梁武帝嫌名改。”同书《张绪传》:“父寅,太子中舍人。”《校勘记》亦曰:“‘寅’南监本、局本及《南史》并作‘演’,此子显避梁武帝嫌名改。”
同书《沈宪传》:“宪从伯领军寅之”,《校勘记》引殿本《考证》万承苍云:“按寅之即演之。梁时以演与武帝讳同音,故去水旁为寅,如张演止称张寅,(6)亦其例也。沈演之以元嘉二十一年为中领军,事见《宋书》本传。”
〈其他〉《张融传》载融作《海赋》云:“使天形寅内敷,情敷外寅者,言之业也。”《校勘记》引黄侃曰:“‘天’当作‘夫’。两‘寅’字皆当作‘演’,史避梁武嫌名。”
又避衍旁字“愆”:
〔代字〕以“諐”代“愆”:
《汇考》卷一二曰:“《齐》、《梁书》‘愆’皆作‘諐’:《齐郁林纪·赞》:‘十諐有一,无国不失’,《梁本纪》天监元年诏:‘婴諐入罪’,十一年诏:‘同坐入諐’。《文选》亦然:陆倕《石阙铭》:‘尊严之度,不諐于师旅’,《刻漏铭》:‘授受靡諐’。”彦按:《说文·心部》,“諐”为“愆”字籀文,义:“过也。”后世习用‘愆”而少用“諐”,惟《南齐书》、《梁书》以避梁讳之故,例用“諐”字。
衍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衍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