轶(軼)是什么意思
佚通轶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佚通轶
佚音yì。佚和轶上古同属喻纽质部,同音通假。佚的本义是弃用,隐遁。通轶,超过。贾谊《新书·劝学》:“今夫子之达佚乎老聃?而诸子之才不逮荣跦,而无千里之远,……”(现在先生们达到的程度,超过老子了吗?然而门人学者们的才能不及老子的学生南荣跦,又不必象他走千里远的路去请教,……南荣跦,老子的弟子,事详见《庄子·庚桑楚》。)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故能奓秦法,佚周令,划崇墉,刳(kū)濬洫,图修世以休命。”(因此能比秦代规模还完备,超过周代的建制,建造高墙,挖掘深深的护城河,目的在于长久传世,永远安乐。法、令,这里指城市建设的体制。刳,挖掘。濬洫,深沟。休,美好。)
轶通佚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轶通佚
轶音yì。轶和佚上古同属喻纽质部,同音通假。轶的本义是超车。《说文》:“轶,车相出也。从车失声。”段注:“轶,车之后者突于前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“轶,过也。”通佚,或逸,散失,散佚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赞》:“《书》缺有间矣,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。”(《尚书》残缺已经时间很长了,它散失的内容常常在别的著作中出现。)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‘求仁得仁,又何怨乎?’余悲伯夷之意,睹轶诗可异焉。”(孔子说:“伯夷、叔齐目的在于求得仁,而得到的正是仁,他又怨恨什么呢?”我对伯夷兄弟的志向深感同情,看到他们散佚的诗似有怨意,可真令人感到诧异了。引文见《论语·述而》。轶诗,通佚诗,指《采薇歌》。)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既见其著书,欲观其行事,故次其传。至其书,世多有之,是以不论,论其轶事。”(已经看到了管仲、晏婴所著的书之后,很想详细地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,所以编写了他们的传记。至于他们的著作,世上已有很多,所以不再论述,传里只讲他们的佚事。)
轶通辙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轶通辙
轶音zhé。轶,上古属喻纽质部;辙,上古属定纽月部。“质”、“月”二部入声旁转,二字为音近通假。轶的本义是超车。通辙,车迹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季彻局局然笑曰:‘若夫子之言,于帝王之德,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,则必不胜任矣。’”(季彻嘻嘻地笑着说:“象您的话,对于帝王的德业,如同螳螂奋臂来阻挡车辙,那么就一定不胜任了。”局局,笑的样子。)
轶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轶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轶-古代汉语字典
轶yì△
【释义】:
①越过,超越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若是者,超轶绝尘,不知其所。”(所:代原因。)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轶五帝之遐迹兮。”引申为超凡,卓越。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,上乃征褒。”②袭击,侵犯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彼徒我车,惧其侵轶我也。”(徒:步兵。)颜延之《阳给事诔》:“轶我河县,俘我洛畿。”(畿:国都周围的地区。)③水满外溢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入于河,轶为荥。”(河:黄河。荣:水泽名。)④散失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至其书,世多有之,是以不论,论其轶事。”又为逃跑。刘禹锡《训甿》:“民弗堪命,是轶于他土。”⑤通“辙”。车辙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结轶于道。”⑥通“迭”。更迭,交替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自五帝以至秦,轶兴轶衰。”
轶-难僻字字典
轶yì
【同音字】:意
【释义】:
①后车超越前车。②超过:如:轶群。③同“佚”。
轶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轶yì軼
【释义】:
①〈文〉后车超过前车。→②〈文〉超过轶群|超轶。〇③同“佚”②。统读yì,不读yí。
轶-汉字异读字典
轶
㈠yì ①本义为后车超越前车,引申为超越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轶五帝之遐迹兮。”②突击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惧其侵轶我也。”③通“逸”、“佚”。散失。如:轶事,轶书。④通“溢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入于河,轶为荥。”⑤车辙,车轮辗地的痕迹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结轶于道。”
㈡dié 〔通〕通“迭”。更迭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自五帝以至秦,轶兴轶衰。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