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(應)是什么意思
應-古文字通假字典
應
(蒸影yinɡ)讀為膺(蒸影yinɡ),雙聲叠韻
毛公鼎:“不(丕)顯文武,皇天引姓(厭)氒(厥)德,配我有周,帬受大命。”盤:“不(丕)顯朕皇高祖單公……夾(詔)文王、武王,達(撻)殷,帬受天魯命。”帬文獻作膺。《尚書·武成》:“誕膺天命。”孔氏傳:“大當天命。”《説文》:“膺,胸也。从肉,帬聲。”毛公鼎賜物有“金帬”,亦應讀膺,為銅製當胸馬帶。詛楚文:“亦應受皇天上帝及大沈厥湫之幾靈德賜,克劑(翦)楚師。”《漢書·王莽傳》:“膺受元命。”
應-敦煌俗字典
應yīng
敦研365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十五:“善男子!應如是知四無量義。”
敦研361《佛經》:“囉呾應距,恥先折服。”
敦研185《佛說辯意長者子經》:“諸臣百官,千乘萬騎,案行國界:‘誰應爲王?’”
S.298《太上靈寶洞玄滅度五練生尸經》:“應生者生,應還者還。”
應-敦煌俗字典
應yìng
雲24《八相變》:“看人不識,共語無應。緩行慢行,麤喘細喘。”“數伴叫問,都沒應挨(唉),推築再三,方始廻答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應膺:上物相應,下言相譍。”
P.2794《伍子胥變文》:“子胥叩門從乞食,其妻斂容而出應。劃見知是自家夫,即欲發言相識認。”
應-金瓶梅字典
應()
(一)yīng 《广韵》:当也。 於陵切 曾开三平蒸影
承当,答应。 我叫他又不應,只顾往县前那条路去了。(一19下7)书童應诺,穿青绢衣服去了。(五一7下9)
(二)yìng 《广韵》:物相应也。 於证切 曾开三去证影
呼应。 眼睁睁心口不相應。(五二11上2)四个是西门庆贴身答應、得宠的姐儿。(四六4下9)
(三)当作“座”zuò,草写形近讹。 两个如同一母所生,但遇说法,同外(升)法應。(七三12上5)
應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應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