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元

元(元)是什么意思

  • 元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元疑yuan)或説文獻作乾(元群qian),叠韻,群疑旁紐

    者九鐘銘:“勿有不義,譏之于不啻(適)。隹王命,元没乃悤(聰)。”“元没”郭沫若、饒宗頤讀“蠠没”。何琳儀《者九鐘銘校注》云讀元為蠠,“不但於聲紐相悖,而且於典籍亦無例可援”。何氏讀元為乾。从元與从得聲字可相通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”衣其澣帛。”《孔子家語·問禮》作“浣帛”。《史記·萬石張叔列傳》:“身自浣滌。”《漢書·石奮傳》浣作澣。乾从得聲,自可讀若元。“元没”即典籍之“乾没”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云張湯:“始為小吏,乾没。”集解引徐廣曰:“隨勢浮沉也。”駰案:“服虔曰:射成敗也。如淳曰:得利為乾,失利為没。”何氏云元之本義為首,“元没”乃“頭首没於水中”,與“没,内頭水中”正合,即“滅頂之災”。引申為浮沉、儌倖、貪婪等義。乃王(翳)告誡者九(諸咎),如其生貪婪之心,則被聞知。按《晉書·潘岳傳》:“其母數誚讓之曰:爾當知足,而乾没不已乎?”又《王劭傳》:“為河朔清流,而乾没榮利。”皆貪婪浮沉之意。

  • 元通原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元通原

    元音yuán。元和原上古同属疑纽元部,同音通假。元的本义是人头。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元,首也。”高鸿缙《中国字例》:“元、兀一字,意为人之首也。”通原,本,原来,本来。《春秋繁露·重政》:“是以春秋变一谓之元,元犹原也。”(因此从春秋时代起改变当“开始”讲的“一”叫做“元”,“元”的讲法跟“原”是一样的。)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元元本本,殚见洽闻。”(探索事物原来的本源、追求根本,就会见闻广博。殚,尽,竭尽。洽,广博,普遍。)陆游《示儿》: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”(本来知道死后一切都成空的,只恨没有看到全国成一统。但,限止副词,只。)王实甫《西厢记·长亭送别·上小楼》:“我谂(shěn)知这几日相思滋味,却元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。”(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些日子的相思苦味,却原来比别离的愁苦,还要增加十倍。谂知,深知,深切体会到。此,衬字。)

  • 元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元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元yuá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头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狄人归其元,面如生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勇士不忘丧其元。”引申为为首的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元恶不待教而诛。”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桴鼓一震,而元凶折首。”(桴fú:鼓槌。)②开始,第一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元年者何?君之始年也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二世元年七月,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。”(闾左:住在里巷左边的穷困人。适zhé:责罚。)又为排行第一的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。”韩愈《祭郑夫人文》:“受命于元兄。”③本原,根本。《吕氏春秋·应同》:“因天之威,与元同气。”《文子·道德》:“夫道者德之元。”引申为本来,原来。后来写作“原”。嵇康《琴赋》序:“推其所由,似元不解音声。”④大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:“元戎十乘。”(戎:兵车。乘shèng:辆。)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深宜防虑,以保元吉。”⑤善,吉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惇德允元。”(允:的确。)《吕氏春秋·仲春》:“择元日,命人社。”(社:用如动词,祭祀土神。)⑥朝代名(公元1279—1368年)。公元1206年建国,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,1279年灭南宋,定都燕京(今北京市)。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识者固知元政紊弛。”

    【说明】“元”为象形字,像人及其头之形。参附录三。

  • 元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元yuá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①头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免胄入狄师,死焉,狄人归其元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勇士不忘丧其元。②古代哲学概念,指天地万物的本原。《春秋繁露·重政》:故元者为万物之本。《吕氏春秋·应同》:帝者同元,王者同义。[形]①为首的。《荀子·王制》:元恶不待教而诛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元恶未枭。②善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高辛氏有才子八人,……天下之民谓之八元。③大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纣为暴虐,而元龟不占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官占惟先蔽命,昆命于元龟。[数]第一。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:二世元年七月。范晔《张衡传》:阳嘉元年,复造候风地动仪。[副]表示本来如此。本来,原先。苏轼《浣溪沙·徐门石潭谢雨送上作》:使君元是此中人。王鲁复《诣李侍郎》:文字元无底,功夫转到难。

  • 元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元yuán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愚袁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疑元開三(疑元) 始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原 yuán 愚袁切 疑元開三(疑元) 原本,本來。

    《春秋繁露·重政》:是以春秋變一謂之元,元猶原也。

    《潛夫論·本訓》:夫欲歷三王之絶迹,臻帝皇之功極者,必先原元而本本。……〔彭鐸按:元即原之借。〕

    李中《寄左偃》詩:貧户懶開元愛静,病身纔起便思吟。

  • 元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元yuán

    □,4画。①为首的;居首的元首|元老|元帅|元凶△状元|解元。②第一;开始的元始|元旦|元月|元年△纪元。③主要的;根本的元素|元音。④元素一元论|二元论△多元世界。⑤构成一个整体的单元。⑥同“圆”。用为货币单位美元|日元。⑦朝代名称元朝。

    〈辨〉元和兀古同字,商代金文字形作画一人特大其首,表示人的头;甲骨文和周代金文因刻写不易,上部改从两横或一横;篆书形稍讹,楷书作元。现行各义项都是由人头义引申的。兀读wù,今用作突兀字;元、兀分为二字。

  • 元-汉语字源字典

    元yuán

    甲  

    元字的本义就是人头。早期金文中的元字,象一个侧面而立的人形,而特别突出了人的头部。这个头部的形状在甲骨文和后来的金文中简化成一横,而在横上又另加一点,以指示头在人体中的位置。元字由人的头部义又可引申为指事情的开头,有开始、第一的意思,所以从前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就叫做元年,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叫元月,一年的第一天叫元旦。把事情的开端叫做“元始”,所以元字又有本来、原先之义。

    [元首]相当于俗语中的“头儿”、“头头”,现在则用来专指一个国家的君主或最高领导人。

  • 元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元1yuá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人头。→②为首的;居第一位的元1首|元1帅|元1勋|元1老|元1凶。→③开头的;第一的元1旦|元1年|元1配|元1始。→④主要的;基本的元1素|元1音|元1气|元1本。⑤要素;元素一元1论多元1论。⑥构成整体的一部分单元1|元1件。

  • 元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元2yuá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朝代名。公元1206年蒙古孛儿只斤·铁木真建国,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。1279年灭南宋,定都燕(yān)京(后改称大都,即今北京)。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。〇②姓。

  • 元3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元3yuá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同“圆”⑦⑧。作为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,在正式场合应写作“圆”。

  • 元-金瓶梅字典

    yuán 《广韵》:大也,始也,长也,气也。 愚袁切 山合三平元疑

    ①最根本的,最早的、最大的。 元气虚弱,产后失调,遂致血虚了。(五四13上5)改宣和七年为靖康元年。(九九6上2)大元帅粘没喝,领十万人马……来抢东京。(一百4上3)

    ②副词,原来。 天上嫦娥元有种,娇羞酿出十分春。(七八14下6)你老大一条汉元来没些见识。(五2下4)

    (又讹成:兒、無)

  • 元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元yuán

    (一)

    唐玄宗李隆基,开元元年十一月戊子,群臣上尊号曰开元神武皇帝。(1)

    避尊号中“元”字:

    〔省阙〕〈人名〉《新唐书·姚崇传》云:“姚崇字元之……始名元崇,以与突厥叱刺同名,武后时以字行;至开元世,避帝号,更以今名。”《通鉴》唐玄宗开元元年亦曰:“(姚)元之避开元尊号,复名崇。”

    又,《举例》卷二云:“唐开元三年,《巂州都督姚懿碑》云:‘公后娶刘氏,今紫微令崇、故宗正少卿景之母也。’以《唐表》考之,则懿三子,曰元景,曰元之,曰元素,其单称崇及景者,避玄宗尊号耳。”

    (二)

    五代楚武穆王马殷,父名元丰。

    避偏讳“元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姓氏〉《通鉴·后唐纪五》云:明宗天成二年,楚王殷始建国,以拓跋恒为仆射’“恒本姓元,避殷父讳改焉。”

    (三)

    宋太宗赵炅九子:汉王名元佐,昭成太子名元僖,真宗初名元侃,商王名元份,越王名元杰,镇王名元偓,楚王名元偁,周王名元俨,崇王名元亿,兄弟名并联“元”字。

    〔改名〕《宋史·真宗纪一》云:真宗讳恒,初名元侃,“至道元年八月,立为皇太子,改今讳。”《愧郯录》卷二曰:“去联文,尊王统,所以辨名分,示等威也。真宗本联‘元’字,既立为皇太子,遂用单名。而太支八主,仍旧字为行,不复改。”

    (四)

    宋太宗赵炅第四子、商恭靖王元份,初封冀王之时,名元俊。

    避偏讳“元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宋史·毕士安传》云:“雍熙二年,诸王出閤,慎择僚属。以……士安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。……士安本名士元,以‘元’犯王讳,遂改焉。”

    彦按:《举例》卷八以毕士元之改名为避宋真宗旧讳,误。

    (五)

    宋西平王赵元昊,于仁宗宝元元年僭称大夏皇帝,改姓元。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宋史·夏随传》云:“元昊反……随本名元亨,与元昊有嫌,因奏改焉。”

    〈年号〉《归田录》卷一云:“(景祐)五年,因郊,又改元曰宝元。自景祐初,群臣慕唐朝玄宗以开元加尊号,遂请加景祐于尊号之上,至宝元亦然。是岁,赵元昊以河西叛,改姓元氏,朝廷恶之,遽改元曰康定,而不复加于尊号。”

    (六)

    宋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,祖名元。

    〔改称〕〈尊号〉《宋史·后妃传下》云:康王赵构即位,“尊后为元祐太后。尚书省言,‘元’字犯后祖名,请易以所居宫名,遂称隆祐太后。”

    (七)

    赵宋亡,蒙古贵族政权统治中国,国号元。

    明初忌用“元”字:

    〔代字〕《野获编·补遗》卷一云:“明初贸易文契,如吴元年,洪武元年,俱以‘原’字代‘元’字,盖民间追恨元人,不欲书其国号也。”《戒庵老人漫笔》卷一亦曰:“余家先世分关中,写吴原年,洪武原年,俱不用‘元’字。想国初恶胜国之号而避之,故民间相习如此。”

    又忌“元”之同音“鼋”:

    《菽园杂记》卷三云:“国初,江岸善崩,士人谓有水兽曰猪婆龙者,搜抉其下而然。适朝廷访求其故,人以猪与国姓同音,讳之,乃嫁祸于鼋。上以鼋与元同音,益恶之,于是下令捕鼋。大江中鼋无大小,索捕殆尽。”

  • 元崇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元崇yuán chóng

    唐武后时,突厥首领叱利氏名元崇。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旧唐书·姚崇传》云:“姚崇本名元崇……时突厥叱利元崇构逆,(1)则天不欲元崇与之同名,乃改为元之。”

  • 元昊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元昊yuán hào

    宋仁宗时,夏国主赵氏名元昊。

    〔触犯〕《桯史》卷一载:“景祐末,有二狂生曰张、曰吴,皆华州人。薄游塞上,觇览山川风俗,慨然有志于经略。……伥无所适,闻夏酋有意窥中国,遂叛而往。二人自念不力出奇,无以动其听。乃自更其名,即其都门之酒家剧饮终日,引笔书壁曰:‘张元吴昊,来饮此楼。’逻者见之,知非其国人也,迹其所憩,执之。夏酋诘以入国问讳之义,二人大言曰:‘姓尚不理会,乃理会名耶!’时曩霄未更名,(1)且用中国赐姓也。于是竦然异之,日尊宠用事。宝元西事,(2)盖始此。”

  • 元绛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元绛yuáng jiàng

    宋神宗朝参知政事元氏名绛(字厚之)。

    〔触犯〕《挥麈后录》卷六云:“元厚之作参知政事日,有下状陈乞恩例者曰:‘为部中不肯依元降旨挥’,厚之亦怒曰:‘止为汝不依元绛旨挥耳!’”

    《闲燕常谈》则云:“元厚之知杭州,一吏呈公事云:‘合依元降指挥’,厚之徐拱手缓声曰:‘元绛何尝指挥!’吏惶恐,厚之曰:‘尔误也。’不之罪。”盖一事而异闻。

  • 元侃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元侃yuán kǎn

    见“129、德昌”条。

  • 元休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元休yuán xiū

    见“129、德昌”条。

  • 元勋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元勋yuán xūn

    见“143、定辟”条。

  • 元璋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元璋yuán zhāng

    明太祖朱氏名元璋。

    〔标讳〕《国初礼贤录》云:“刘基以母丧,至家营葬事。……上时使人以手书访军国事于基。其书多自制,皆称‘御讳顿首,奉书伯温老先生阁下’而不名。”彦按:本当作“元璋顿首”,《礼贤录》避庙讳,不敢斥名。

  • 元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