責(責)是什么意思
責-古文字通假字典
責
(錫莊ze)讀為積(錫精ji),叠韻,莊精準雙聲
兮甲盤:“王令甲政辭(,司)成周四方尽,至于南淮尸(夷)。淮尸(夷)舊我(帛)畮(賄)人,母(毋)敢不出其(帛)、其尽、其進人、其貯。”小臣缶方鼎:“王易(賜)小臣缶湡尽五年。”旂鼎:“文考遺寶尽,弗敢喪。”又戎生編鐘:“劼(嘉)遣鹵尽,俾譖征繁湯,取氒(厥)吉金,用作寶協鐘。”“鹵尽”即“鹵積”,食鹽。又晉姜鼎:“嘉遣我易(賜)鹵尽千兩(輛)。”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本卷後古佚書《五行》:“辟(譬)丘之與山也,丘之所以不□名山者,不責也。舜有仁,我亦有仁,而不如舜之仁,不責也。舜有義,而我〔亦有義〕,而不如舜之義,不責也。”又銀雀山竹簡《孫子兵法·軍争》:“軍毋(無)輜重〔□□〕糧食則亡,无委責則亡。”十一家本作:“是故軍無輜重則亡,無粮食則亡,無委積則亡。”又銀雀山竹簡《孫子兵法·火攻》:“一曰火人,二曰火漬……”十一家本“火漬”作“火積”。按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“漢使乏絶積怨。”《漢書·張騫傳》積作責。
責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責zé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側革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莊麥開二(精錫) 求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債 zhài 側革切 莊麥開二(精錫) 欠人的錢財:借,賃。
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乃大户,已責,逮鰥,救乏,赦罪。〔已責。杜注:棄逋責。〕
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:公説,使有司寬政,毁關,去禁,薄歛,已責。〔《釋文》:責,本或作債,音同。〕
《吕氏春秋·慎大覽》:出拘救罪,分財棄責,以振窮困。
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先生不羞,乃有意欲爲文收責于薛乎?
《鹽鐵論·禁耕》:郡中卒踐更者多不勘,責取庸代。〔注:責即債,借債。〕
《漢書·高帝紀》:歲竟,此兩家常折券棄責。
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下》:建武二十二年九月地震詔:其口賦逋税而廬宅尤破者,勿收責。
責-金瓶梅字典
責
(一)zé 《广韵》:求也。 侧革切 梗开二入麦庄
责罚。 大人不責小人过。(五一2上8)西门庆挟恨責平安。(目录4上5)
(二)当作“贲”bì,形近讹。 又兑了一百两银子,教責四往门外店里摧(推)了三十桶魁光麻布。(六二23上1)
(又讹成:貴、青)
責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責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