繒(繒)是什么意思
繒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繒zēng
【中古音】:
ㄗㄥ
【上古音】:
疾陵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從蒸開四(從蒸) 帛也。(絲織物的總稱,古謂之帛,漢代稱繒。)
【正字及释义】:
矰 zēng ㄗㄥ 作滕切 精登開一(精蒸) 古代繫生絲射鳥的箭。
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不知夫射者,方將脩其盧,治其繒繳。〔注:繒,當作矰。〕
《淮南子·説山》:好弋者先具繳與繒。
《三國志·魏書·袁紹傳注》:《魏氏春秋》載紹《檄州郡文》曰:“繒繳充蹊,坑塞路。”
《三輔黄圖》:佽毛具繒繳,以射鳧雁。
繒-金瓶梅字典
繒
zēng 《集韵》:帛也。 咨腾切 曾开一平登精
①丝织品通称,书中指经幡。 从新安设武大郎灵位……挂起经幡纸繒。(九5上9)
②通“矰”,弋射的箭。《广韵》:矰,弋射矢也。作滕切(曾开一平登精)。 例见“繑”字条。
(又讹成:繑)
繒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繒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