蛰(蟄)是什么意思
蛰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蛰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蛰-古代汉语字典
蛰zhé△
【繁体字】:蟄
【释义】:
①动物冬眠,藏伏起来不食不动。《周易·系辞外,室人交遍蛰我。”《左传·桓公十八年》:“公蛰之。”②罚罪,被罚流放、贬职或外任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蛰戍之众,非抗于九国之师也。”(抗:匹敌。)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滕子京蛰守巴陵郡。”又指被罚罪的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徙蛰,实之初县。”(徙:迁移。实:充实。初县:新设置的县。)③缺点,过错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三章:“善行无瑕蛰。”④天象的异常情况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庚午之日,日始有蛰。”下》:“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。”(东风:春风。振:活动。)也指冬季藏伏起来的动物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启诸蛰于潜户。”(户:指洞穴。)王禹偁《春居杂兴》:“一夜春雷百蛰空,山家离落起蛇虫。”比喻人隐居不出。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又和赵景明知县韵》:“莫管旁人嘲骂,深蛰要惊雷。”②[蛰蛰]众多的样子。《诗经·周南·螽斯》:“宜尔子孙,蛰蛰兮。”李贺《感讽》之五:“侵衣野竹香,蛰蛰垂叶厚。”
蛰-常用古汉语字典
蛰zhé
【繁体字】:蟄
【释义】:
[动]①动物冬眠,蛰伏。《礼记·月令》: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。梅尧臣《蜜》:天寒百虫蛰,割房霜在匕。②隐居,隐藏。刘基《司马季主论卜》:久蛰者思启。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》序:全国久蛰之人心。
蛰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蛰zhé蟄
【释义】:
①动物冬眠,即潜伏起来不食不动,血液循环和呼吸极缓慢,进入昏睡状态蛰伏|蛰虫|入蛰|惊蛰。→②像动物冬眠一样隐居起来蛰居|蛰处。统读zhé,不读zhí。
蛰-汉字异读字典
蛰
zhé 读音zhí ①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。如:惊蛰。②比喻人隐藏不出。如:蛰居斗室。③蛰蛰(zhí zhí):会集貌。引申为众多貌。李贺《感讽五首》:“侵衣野竹香,蛰蛰垂叶厚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