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(重)是什么意思
重-古文字通假字典
重
(東定zhong)讀為童(東定tong),雙聲叠韻
王何立事戈:“(得工)冶叢所教馬重為。”二年主父戈(《集成》二三六四):“馬重丹所為。”平陰鼎蓋:“叚(瑕)工師王馬重。”又《璽彙》二四四有“高馬重”,二九四三有“臤馬重”。羅福頤以為“馬重”即文獻之“馬童”,為習見人名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有“吕馬童”。董珊説“馬童”即成童,本指一種身份,後引申為成童。又二十七年陽曲鏃:“廿七年昜(陽)曲竹以爻(教)馬重。”《珍秦齋藏印·戰國篇》八八:“費馬重。”九六:“楊馬重。”
重-古文字通假字典
重
(東定zhong)讀為動(東定dong)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本《道經》:“女〈安〉以重之,余(徐)生。”乙本作:“女以重之,徐生。”傅奕本作:“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。”想爾本無“孰能”二字。
重-古文字通假字典
重
(東定zhong)讀為鍾(東照zhong),叠韻,定照準旁紐
一九六六年陝西咸陽市塔兒坡出土的魏器安邑下官鍾銘:“安邑下官重,七年九月(府)嗇夫栽,冶吏翟為之。六□一斗一益(鎰)少半益。”器為圓壺,自名為鍾。又朝歌壺:“八斗重。”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釜十則鍾。”杜預注:“鍾,六斛四斗。”按《史記·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》:“千鍾。”集解引徐廣曰:“鍾一作重。”索隱:“《漢表》作重。”
重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重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重-古代汉语字典
重chóng
【释义】:
见“重”㈡。
重-古代汉语字典
重
【释义】:
㈠ zhòng ①分量大,与“轻”相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权,然后知轻重。”(权:称量。)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又为重量。《墨子·杂守》:“重五斤已上。”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一车炭重千余斤。”引申为程度深。《荀子·正论》:“罪至重而刑至轻。”韩愈《原毁》:“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。”(以:而。周:全面。)又引申为重要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礼与食孰重?”(孰:哪一样。)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今吾拥十万之众,屯于境上,国之重任。”又引申为贵重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而挟重器多也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。”②重视,看重。《论语·尧曰》:“所重:民、食、丧、祭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商人重利轻别离。”③增加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修能。”(纷:盛多的样子。修:长。能:才能。)④庄重,不轻率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,殆为此也。”(殆:大概,恐怕。)⑤载军用物品的车辆,辎重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重至于邲。”(邲bì:地名。)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从后与汉军相及,颇寇盗后重。”(寇:掠取。)
㈡chóng ⑥重叠,重复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”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。”又为量词。层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夫干金之珠,必在九重之渊。”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卷我屋上三重茅。”⑦再次,重新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君子不重伤。”(重伤:使受伤的人再次受伤。)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添酒回灯重开宴。”⑧劳累,痛苦。《诗经·小雅·无将大车》:“无思百忧,只自重兮。”《老子》第六十六章:“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”
重-常用古汉语字典
重
【释义】:
(一)chóng[形]重叠,重复,一层又一层。屈原《涉江》:余将董道而不豫兮,固将重昏而终身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[量]层,道。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: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[副]表示重复。再,重新。施耐庵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若是能勾得回乡去时,便是重生父母,再长爷娘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乃重修岳阳楼,增其旧制,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。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: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
(二)zhòng[名]①笨重物。施耐庵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鲁提辖回到下处,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,细软银两,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。②重任。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人君当神器之重。韩愈《送石处士序》:先生仁且勇,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,其何说之辞?[动]①重视,尊重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上以无隐,益重之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尊贤而重士。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: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②加重,增大。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张教头那厮,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“你的女婿没了”,张教头越不肯应承,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。屈原《离骚》: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修能。[形]①分量大,沉重。与“轻”相对。杜甫《春夜喜雨》: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视五人之死,轻重因何如哉?洪亮吉《治平篇》:赋税之繁重者,酌今昔而减之。②贵重,珍贵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:锄其直,遏其生气,以求重价。③重要,重大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,亦以明死生之大,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重争土橐,非下也,权重也。司马迁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今吾拥十万之众,屯于境上,国之重任。④严厉,严格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是以厚赏不行,重罚不用,而民自治。韩愈《原毁》:其责已也重以周。⑤严重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其夜,张霸破头伤重,五更时亦死。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或同系,情罪重者反出在外。[副]表示深度加深。更加。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:我闻琵琶已叹息,又闻此语重唧唧。《盐铁论·本议》:行奸卖平,农民重苦。
重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重zhò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柱用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澄用合三(定東) 厚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恫 dòng 他紅切 透東開一(透東) 哀痛,痛苦。
《詩·小雅·無將大車》:無思百憂,祇自重兮。〔高亨云,重,借爲恫,痛也。〕
動 dòng 徒總切 定董開一(定東) 感觸,影響。
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且晉人蹙憂以重我。〔王引之云:重。當讀爲動。〕
《管子·侈靡》:候人不可重也。〔郭沫若云:重亦動,或重爲動。〕
童 tóng 徒紅切 定東開一(定東) 兒童。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與其鄰重汪錡往,皆死焉。〔鄭玄注:重。當爲童,未冠者之稱。《釋文》:重,音童。〕
穜 tóng 徒紅切 定東開一(定東) 先種後熟的穀類。
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黍稷重穋,禾麻菽麥。〔《傳》:後熟曰重,先熟曰穋。〕
zhòng 直隴切 澄腫合三(定東) 遲緩。
《荀子·修身》:卑濕重遲貪利,則抗之以高志。〔梁啓雄按:重,借爲。重遲,和遲緩的意義略同。〕
湩 zhòng 竹用切 知用合三(端東) 乳汁。
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得漢食物皆去之,以視不如重酪之便美也。〔顔師古云:重,字本作湩。〕
重1-常用字详解字典
重1zhòng
金篆
□,9画。①分量大;比重大。与“轻”相对重1担|重1活△轻重1|粗重1|荷重1。②分量重1量△超重1|举重1。③程度深重1伤|重1病△情深意重1。④重要重1地|重1任△避重1就轻。⑤重视重1男轻女△敬重1|倚重1。⑥不轻率慎重1|自重1|持重1。
重2-常用字详解字典
重2chóng
①重复重2出△书买重2了。②重新;再重2逢|重2游△旧事重2提。③层重2重2△云山万重2。④使重叠在一起;摞重2合△把两领席子重2在一起。
〈辨〉重字金文有二体:单字为会意字,从人从東,東亦声,象示人负重物的样子;東字从一束声,详東字下,用为偏旁,约略象束之形。在量字偏旁中为指事字,在東字的上部或下部加一横,表示其为重字且仍读東的音,详见量字下。篆书由金文重字繁化为从壬从東、東亦声,象示人负重物立于地上。楷书作重。
重-汉语字源字典
重zhòng
金 篆
重是个会意字,早期金文的重,从人从东(東),象一个人背上扛着一个大包袱,非常吃力的样子,表示所背的东西很沉重。稍后的金文重字,“人”与“东”两形合并为一体,已看不出背物之意。小篆重字从壬从东,也是由金文演变而来的。总之,重的本义指重量,与“轻”相对;引申为厚重、严重、庄重等义。此外,重又可读为chóng,有重叠、重复的意思。
重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重chóng
【释义】:
①重叠;重复两个影子重在一起了|课本买重了|重合|重阳。→②表示动作行为另行从头开始,相当于“重新”“再”“又”重抄一遍|重建家园|重整旗鼓|故地重游。→③用于重叠的或可以分步、分项的事物,相当于“层”万重山|双重领导|这段话有三重意思|重重包围。
另见zhòng。
重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重zhòng
【释义】:
①分量大(跟“轻”相对)这根木头很重|重于泰山|工作负担太重|步履沉重|话说得重了点儿。→②分量这个鸡蛋有二两重|这块石头有多重?|净重|失重。→③重要以国事为重|西北重镇|军事重地。④认为重要;看重重义轻利|重男轻女|尊重|器重。→⑤程度深伤势很重|颜色太重|恩重如山。〇⑥庄重;不轻率慎重|稳重|隆重。
另见chóng。
重-汉字异读字典
重
㈠zhòng ①分量大。如:笨重。②指音强。如:重音。③指色味浓。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:“烈味重酒。”④厚;严。如:重赏;重刑。⑤重要。如:军事重地。⑥庄重;端重。如:老成持重。⑦重视。如:重男轻女。⑧难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上重违大臣正议。”⑨增益;加重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修能。”⑩深;甚。《吕氏春秋·悔过》:“君其重图之。”⑾通“湩”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得汉食物者去之,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。”
㈡tóng 〔通〕通“穜”。先种后熟的农作物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黍稷重穋。”
㈢chóng ①〔通〕通“緟”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重假借为緟。”重复;重新;重迭;多。如:突破重围。②〔引〕连累;牵连。《汉书·荆燕吴传赞》:“事发相重,岂不危哉!”
重-金瓶梅字典
重
(一)zhòng 《广韵》:多也,厚也,善也,慎也。 直陇切通合三上肿澄
①不轻。 掇不的轻,负不的重。(九三4上5)
②谨慎、恭敬。 夏提刑亦敬重不同往日。(五二1下8)
(二)chóng 《广韵》:複也,叠也。 直容切 通合三平鍾澄 又《广韵》:更为也。 柱用切 通合三去用澄
①重叠。 金殿喜重重。(五二15下3)
②重新,再次。 重匀粉面,再挽云环。(二1下11)
(三)当作“意”yì,草写形近讹。 灯下端详可重种,似嫦娥出月宫。(七二14下10)
(四)当作“雲”yún,草写形近讹。 戴着海獭卧兔儿、一窝丝杭州攒、翠重梅钿儿。(六八6上3)
(五)当作“宣”xuān,草写形近讹。 伯爵看了开年,改了重和元年。(七六12上1)
(又讹成:里、璽)
重-历代避讳字汇典
重chóng
五代晋出帝石氏名重贵。
避偏讳“重”:
〔省阙〕〈人名〉《新五代史·汉隐帝纪》徐无党《注》云:“杜重威,于晋出帝时避出帝名去‘重’,至汉而复之。”
《辽史·历象志》:“司天监马绩奏上乙未元历。”马绩本名马重绩,新、旧《五代史》均有传,《举例》卷四云:“盖避晋出帝讳重贵,去一字。”
又,《九国志》卷七有《何重建传》,《旧五代史》卷九四本传作“何建”,盖亦以避讳而去“重”字。
重和-历代避讳字汇典
重和chóng hé
辽兴宗有年号曰“重熙”,天祚帝延禧即位,以避偏嫌追改“重和”。
〔改称〕〈年号〉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云:“政和末,议改元,王黼拟用‘重和’。既下诏矣,范致虚间白上曰:‘此契丹号也。’故未几复改‘宣和’。然宣和乃契丹宫门名,犹我之宣德门也,年名则实曰‘重熙’。建中靖国后,虏避天祚嫌名,追谓‘重熙’曰‘重和’耳,不必避可也。”
重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重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