膞(膞)是什么意思
膞-古文字通假字典
膞
(元照zhuan)讀為腨(元禪shuan),叠韻,照禪旁紐
馬王堆帛書《足臂十一筋灸經·足泰(太)陽温(筋)》:“出外踝窶(婁)中,上貫膞……其病:病足小指廢,膞痛……”《説文》:“膞,切肉也。”帛書讀為腨,《説文》:“腨,腓腸也。”即小腿肚。《急就篇》顔本及《黄帝蝦蟆經·六甲日神遊舍圖》作檴。按專與耑聲字通。《説文》:“諯讀若專。”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高后時用事專權。”《漢書·樊噲傳》專作顓。
膞-古代汉语字典
膞
【释义】:
㈠ zhuǎn ①切成块的肉。《说文》:“膞,切肉也。”又指牲体的后腿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“司马升羊右胖,髀不升,肩臂臑,膞骼。”(升:摆上。胖pàn:半。肩、臂、臑:牲体的前腿。)
㈡chuán ②制造陶器的旋盘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瓬人》:“膞崇四尺,方四寸。”(崇:高。)
膞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膞zhuān
【中古音】:
ㄓㄨㄢ
【上古音】:
職緣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照仙合三(端元) 切肉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輇 quán 市緣切 禪仙合三(定元) 旋盋,陶土工具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旊人》:器中膞……膞崇四尺,方四寸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