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赐

赐(賜)是什么意思

  • 锡通赐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锡通赐

    锡音cì。锡和赐上古同属心纽锡部,同音通假。锡的本义即金属锡。《说文》:“锡,银铅之间也。”通赐,赏赐,赐给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诗曰:‘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’”(《诗经》上说:“孝子是没有穷尽的,永远把孝心赐给你的同类。”)屈原《离骚》:“肇锡余以嘉名。”(一开始就把美好的名字赐给了我。)《史记·郑世家》:“锡不毛之地。”(赐给他连草木都不长的荒凉地方。)仲长统《昌言》:“赏锡期于功劳。”(要获得赏赐,就要期望于自己有功劳。)

  • 赐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赐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赐chà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除草。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:“初岁祭耒,始用赐也。”(祭:通“察”。耒:农具名。)②同“畅”。畅通。王禹偁《籍田赋》:“宜赐颂声。”

  • 赐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赐c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给予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公赐之食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赐之彘肩。”(彘zhì肩:猪腿。)引申为给予的财物或恩惠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二年》:“大夫皆受其赐。”《墨子·贵义》:“若君欲见之,亦令召问焉,彼受赐矣。”②穷尽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若循环之无赐。”

    【辨析】赐、赏。二者本义有很大差别:“赏”是赏赐有功者,“赐”是给予,这从“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”(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)中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。尽管“赐”多用于上给下,但仍与“赏”的赐有功有区别。“赏”的引申义“赠给、给予”是汉以后出现的。另外,“赐”往往带有双宾语,而“赏”一般不能。

  • 赐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赐cì

    【繁体字】:賜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恩惠,赏赐的东西。《左传·烛之武退秦师》:且君尝为晋君赐矣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君赐不可违也。《左传·殽之战》:若从君惠而免之,三年将拜君赐。[动]给予,赏赐。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晚辈。司马迁《鸿门宴》:赐之卮酒。欧阳修《伶官传序》:世言晋王之将终也,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上大嘉悦,诏赐抚臣名马衣缎。

  • 赐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赐cì

    从贝易声,形声,,12画。①赏,给赐予△恩赐|赏赐。②赏给的东西厚赐。③有求于人的敬辞赐复|赐教。

    〈辨〉赐字声符易,不是昜;昜读yáng,用为偏旁简化作,易用为偏旁不能写作◇赐与锡同声符,但不同音,锡读xī。

  • 赐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赐cì賜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给予;特指上级或长辈把财物等送给下级或晚辈赐予|恩赐|赏赐。→②〈文〉赏赐的东西或给予的好处受人之赐|厚赐受之有愧。→②敬辞,敬称别人对自己施行的某些行动不吝赐教|尚祈赐复。

  • 赐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cì 〔语〕读音sì ①旧指上对下的给予。如:赏赐。②〔引〕谓给予人恩惠或财物。《公羊传·僖公二年》:“虞郭之相救,非相为赐。”③〔通〕通“澌”。《方言》第三:“赐,尽也。”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若循环之无赐。”这个意义又写作“儩”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