亶(亶)是什么意思
亶-古文字通假字典
亶
(元端dan)讀為殫(元端dan),雙聲叠韻
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甲《歲》:“刑夷、八月、獻馬,歲在東方,以北大羊(祥),東旦亡……”整理小組注:“旦,疑讀為殫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‘武王之誅紂也,行之日,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。’注:‘《尸子》曰:武王伐紂,魚辛諫曰:歲在北方不北征。’《漢書·藝文志》:‘歲星所在,國不可伐,可以伐人。’均與本節相似。”《墨子·非樂上》:“亶其思慮之智。”《非命下》亶作殫。又銀雀山竹簡《晏子》五:“纍讎不能亶其教,當年不能行其禮。”此在傳本為《外篇第八》第一章,明本作“兼壽不能殫其教。”《墨子·非儒下》與此句相似,作:“絫壽不能盡其學。”《説文》:“殫,殛盡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窮極而盡之。極,鉉本作殛,誤。”殫有盡意。由此而論,旦讀為殫可以無疑。
亶通但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亶通但
亶音dàn。亶,上古属端纽元部;但,上古属定纽元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亶的本义是仓廪谷物多。《说文》:“亶,多谷也。”通但,副词,只,仅仅,徒然。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非亶倒县而已,又类辟,且病痱。”(不仅仅象头倒挂着罢了,又象瘸子,而且象得了风病。倒县,同倒悬,喻处境极困苦危急。辟,同躄,足病。痱,风病,即偏枯。)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莽忧懑不能食,亶饮酒,啖(dàn)鳆(fú)鱼。”(王莽忧愁烦闷不能够吃下饭,只喝酒吃鲍鱼。)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亶费精神于此。”(徒然在这方面耗费精力。)
亶-古代汉语字典
亶dǎn
【释义】:
①诚信,诚实。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不实于亶。”②的确,确实。《尚书·泰誓上》:“亶聪明,作元后。”(后:君。)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亶其然乎?”③通“殚”。尽,用完。《墨子·非乐上》:“亶其思虑之智。”④通“”。病,疲惫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彼可诈者,怠慢者也,路亶者也。”(路:疲困。)⑤通“但”。只,仅仅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莽忧懑不能食,亶饮酒。”又为徒然,白白地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亶费精神于此。”
亶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亶dǎn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多旱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端旱開一(端元) 多穀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殫 dān ㄉㄢ 都寒切 端寒開一(端元) 盡。
《淮南子·道應》:緐(繁)文滋禮,以弇(yǎn覆蓋)其質。
厚葬久,以亶其家。〔楊樹達云:亶當讀爲殫。《説文》:殫,盡也。〕
擅 shàn 時戰切 禪線開三(定元) 獨斷專行。
《荀子·强國》:相國之於勝人之勢,亶有之矣。〔楊倞注,亶,讀爲擅,本亦或作擅。〕
袒 tǎn 徒旱切 定旱開一(定元) 去衣露上身。
《荀子·議兵》:仁人之兵,不可詐也。彼可詐者,怠慢者也。路(同露)者亶也。〔楊倞注:亶,讀爲袒。〕
亶-难僻字字典
亶
【释义】:
㈠(dǎn胆)①实在,诚实。亦作“憻”。②姓。
㈡(dàn旦)通“但”字。
亶-通假字小字典
亶dǎn
多旱切(端旱开一) 端元上
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亶,多谷也。假借为擅,又为殚,又为但。”
通“但”dàn 徒案切(定翰开一) 定元去 只,仅仅,徒然。
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,见留二十年不降,还亶为典属国。(《汉书·武五子传》)——武帝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,被匈奴扣留二十年而不投降,他回国后,仅仅做了个典属国。〔亶:颜师古注:“亶音但。” 典属国:官名。掌管民族交往的事务。〕
非亶倒悬而已,又类辟,且病痱。(《汉书·贾谊传》)——还不只是象人被倒挂着一样,还类似两脚残废,又患着风病。〔辟:通“躄”(bì)两脚残废,不能行走。 痱(féi):一种风病。〕
莽忧懑不能食,亶饮酒,啗鳆鱼。(《汉书·王莽传》)——王莽忧懑得不能吃饭,只是饮酒,吃点鲍鱼。〔颜师古注:“亶音但。” 啗(dàn):吃。 鳆鱼:即鲍鱼。〕
亶-敦煌俗字典
亶dǎn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[正字]
亶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亶dǎn
【释义】:
〈文〉诚信;实在。
另见dàn。
亶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亶dàn
【释义】:
古同“但”①②。
另见dǎn。
亶-汉字异读字典
亶
㈠dǎn ①诚然;信然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亶,诚也,信也。”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亶其然乎!”②姓。东汉有亶诵。
㈡dàn 〔通〕①通“𤺺”。病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路亶者也。”②通“但”。仅;徒然;只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非亶倒县(悬)而己。”扬雄《解嘲》:“亶费精神于此。”
亶-历代避讳字汇典
亶dǎn
(一)
五代唐明宗李氏名亶。
关于“亶”: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见“290、佶”条之(一)。
避偏旁字“檀”: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旧五代史·杨光远传》云:“杨光远,小字阿檀,及长,止名檀,唐天成中,以明宗改御名亶,以偏旁字犯之,始改名光远。”(1)
〔存疑〕《通鉴·后晋纪五》齐王开运二年三月:“癸亥,晋军至白团卫村”,《考异》曰:“《汉高祖实录》作‘白檀’。今从《晋少帝实录》。”周广业云:“案清泰诏书,地名依旧,故闵帝、废帝二《纪》称檀州甚多。但此白团,当本名白檀,民间自为避改,至汉复其故名,故岐出也。”(2)彦按:檀、团音近,此容或方音而异称,未必即为避讳。
(二)
宋钦宗赵桓,初名亶,又名烜。
避旧讳“亶”:
〔省阙〕〔拆字〕《养新录》卷一九云:“予向见宋椠本,有避‘亶’字,注‘从㐭从旦’于下,未审其故。顷见岳倦翁《愧郯录》有一条云:‘绍兴文书令,庙讳、旧讳正字皆避之,故哲宗、孝宗之旧讳单字者三,皆著令改避。唯钦宗旧讳二字,一则从一从回从旦,一则从火从亘,今皆用之不疑。’乃知‘亶’字回避,由于钦宗旧讳。但倦翁著此书,在嘉定甲戌,其时尚未避‘亶’‘烜’二字,不知何时著令,何人陈奏也。”彦按:据《宋史·礼志十一》,“嘉定十三年十月,司农寺丞岳珂……又言‘钦宗旧讳二字,其一从㐭从旦,其一从火从亘,皆合回避。乞并下礼、寺讨论,颁降施行。’既而礼、寺讨论:‘所有钦宗、孝宗旧讳,若二字连用,并合回避,宜从本官所请,刊入施行。’从之。”则宋钦宗旧讳“禀”之回避,亦正由于倦翁(岳珂)所请,而始于嘉定十三年十月后也。
又,《汇考》卷二〇云:“《咸淳临安志》,国朝於潜令郏不名,注云:‘上㐭下旦。’又,梁吴兴太守夏侯不名,注:‘犯钦宗皇帝旧讳。’不知为‘亶’、为‘烜’也。”彦按:夏侯氏名亶,《梁书》卷二八有传。四库本《咸淳临安志》卷四五乃改为“夏侯桓”,误。
(三)
金熙宗完颜氏名禀。
〔变体〕《金史·孙即康传》载:泰和末,章宗曾问尚书右丞孙即康庙讳回避书式,乃拟“熙宗庙讳从‘面’从‘且’”,从之。
亶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亶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