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(德)是什么意思
德-古文字通假字典
德
(職端de)通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六十四卦·少(小)(畜)》上九:“既雨既處,尚得載,女貞厲。”通行本《易》得作德。又周兵器有“宋公得”戈,“宋公得”即宋昭公,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載其名為特,《左傳·哀公二十六年》名德(今本作得)。按《易·小畜·象傳》:“既雨既處,德積載也。”集解德作得。
德-古文字通假字典
德
(職端de)讀為特(職定te),叠韻,端定旁紐
鄂君啓車節:“女(如)馬女牛女德,屯(純)十以堂(當)一車。”郭沫若《關於鄂君啓節的研究》云:“德與馬牛為類,當假為特(字亦作犆)。此處殆言牡馬,《周禮·夏官·校人》‘凡馬特居四之一’,則一般所謂馬多是牡馬。”按前端紐“得(1693)與德(1694)通”條説“宋公得”戈,得即宋昭公,《左傳》作德,《史記》作特,足證德、特通。
得通德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得通德
得音dé。得和德上古同属端纽职部,同音通假。得的本义是得到,获得。《说文》:“得,行有所得也。”通德。道德,修养;引申为感激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舜授禹,以天下,尚得推贤不失序。”(舜把天下传给了禹,是崇尚有德行的人、推举贤能的人,又不失掉次序。)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向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。”(从前情愿牺牲生命也不肯接受的,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。)《韩非子·难三》:“今有功者必赏,赏者不得君,力之所致也。”(现在建立战功的人一定受赏,但受赏的人并不感激国君,是他出力取得的。)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齐湣王不自得,以其遣孟尝君。”(齐湣王自己没有道德,因此他谴责孟尝君。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不自得,是湣王遣孟尝君,自言己无德也。”)
德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德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德-古代汉语字典
德dé△
【释义】:
①行为,品行。《尚书·盘庚》:“故有爽德,自上其罚汝。”(爽:差错。)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。”又特指美好的行为。《尚书·盘庚》:“用罪伐厥死,用德彰厥善。”(厥jué:其。)②道德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德何如则可以王矣!”③恩德,恩惠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汤之德及禽兽矣。”又用作动词,感恩,感激。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“然则德我乎?”④心意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今成语有“同心同德”。
【说明】“德”为会意字。甲骨文像眼睛盯着道路认真地走路。所以引申为行为。参附录三。
德-常用古汉语字典
德dé
【释义】:
[名]①道德,品行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德合一君。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德不厚而思国之安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先达德隆望尊。②恩惠,好处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有道之君,外无怨雠于邻敌,而内有德泽于人民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吾有德于人,不可不忘也。[动]①施恩。《诗经·魏风·硕鼠》:三岁贯女,莫我肯德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不德,则其鹿也。②感激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以功受赏,臣不德君。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然则德我乎?
德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德dé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多則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端德開一(端職) 升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得 dé 多則切 端德開一(端職) 取得,獲得。
《老子·四十九章》: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〔二德字,傅本作得。高亨按:德,讀爲得。〕
《墨子·節用上》:是故用財不費。民德不勞。〔孫詒讓云:德與得通。〕
《管子·君臣下》:陳功而加之以德,論勞而昭之以法。參伍相德而周舉之。〔許維遹按:德與得通。〕
《荀子·解蔽》:德道之人,亂國之君非之上,亂家之人非之下,豈不哀哉!〔王念孫云:德道,即得道也。〕
《吕氏春秋·報更》:此《書》之所謂德幾無小者也。〔畢沅云:得與德古字通用。〕
《淮南子·時則》:姦人已德,執之必固。〔王念孫云:德讀爲得。〕
《淮南子·氾論》:國之所以存者,道德也;家之所以亡者,理塞也。〔楊樹達云:德,得二字古通用。德爲得之假字。〕
《韓詩外傳·卷八》:故三公典其職,憂其分,舉其辯,明其德,此三公之任也。〔趙懷玉云:古德、得通。〕
漢·《故民吴仲山碑》:遺孤二莊,無介少德。〔黄公渚云:介與芥同,德與得同。〕
德-常用字详解字典
德dé
惪
甲金篆
从彳声,形声,,15画。①道德德行|德育△品德。②心意同心同德|离心离德。③恩惠恩德|功德|阴德。④德国简称德文。
〈辨〉德字甲骨文从彳从直,表示一边走一边直视前方,有巡行意;直也是声符。金文和篆书改从为声符。,异体作惪,是道德字本字,从直从心会意,心意正直为德。今写作德。
德-敦煌俗字典
德dé
P.2173《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卷上》:“稽首善逝大仙雄,智斷慈悲衆德備。”按:“德”與“惡”本不相似,而俗字往往寫“惡”如“德”,以至於有時難於區分。例如敦研036(2-1)《金光明經》:“可惡如賊,猶若行廁。”“惡”字寫作“”,即與“德”字極難區分。“惡”之俗字與“德”字右半相同,“德之反爲惡”,有其會意也。
敦研365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十五:“能得成就如是無量無邊功德。”
敦研008《維摩詰經》:“文殊師利又問:‘何謂爲悲?’曰:‘所造德本,修辯爲人。’”
S.6825V想爾注《老子道經》卷上:“此三者,欲歎道之德美耳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字形雖別,音義是同。古而典者居上,今而要者居下。”
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[予有]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[隸古定字]
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大邦畏其力,小邦懷其德。”[隸古定字]
德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德1dé*惪
【释义】:
①道德;品行;节操德1才兼备|德1高望重|公德1|美德1|德1育。〇②信念同心同德1|一心一德1。〇③恩惠感恩戴德1|德1政|恩德1。
德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德2dé*惪
【释义】:
[德昂族]dé’dngz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。
德-金瓶梅字典
德
dé 《广韵》:德行,又惠也,升也,福也。 多则切 曾开一入德端
德行。 故士矜才则德薄。(一3上5)
崇德-历代避讳字汇典
崇德chóng dé
清太宗皇太极有年号曰“崇德”。
〔改称〕〈县名〉《池北偶谈》卷四云:“顺治中,改嘉兴府崇德县为石门县,以避太宗年号也。”
德-历代避讳字汇典
德dé
(一)
南燕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备德,初名德。
《南燕录》载,建平元年,慕容德即皇帝位,诏曰:汉宣悯吏民犯讳,故改名。(1)朕今增一‘备’字以为复名,庶开臣子避讳之路。”
(二)
宋真宗相王随,家讳“德”。
〔曲说〕〈习语〉《邻几杂志》云:“王相随讳德。幕宾谓德为‘可已’,优人赞祝云:‘此相公之可已。’”
德昌-历代避讳字汇典
德昌dé chāng
宋真宗赵恒,初名德昌;太平兴国八年改名元休;端拱元年改名元侃;至道元年八月立皇太子,更名恒。
《愧郯录》卷二云:“宝元元年四月四日,翰林侍读学士李淑奏请毋得连用真宗旧名。”
德寿-历代避讳字汇典
德寿dé shòu
见“590、寿圣”条。
硕德-历代避讳字汇典
硕德shuò dé
后秦高祖姚兴,叔父名绪,又叔父名硕德。
《晋书·姚兴载记上》载:“兴谦恭孝友,每见绪及硕德,如家人之礼,整服倾悚,言则称字,车马服玩,必先二叔,然后服其次者,朝廷大政,必咨之而后行。”又,“班告境内及在朝文武,立名不得犯叔父绪及硕德之名,以彰殊礼。”
宣德-历代避讳字汇典
宣德xuān dé
宋东京宫城南三门,中曰宣德门。
〔改称〕〈职官〉《通考·职官十八》云:“宋元丰更官制,以宣德郎换著作佐郎、大理寺丞。政和间避宣德门,改为宣教郎。”《水云村稿》卷七亦曰:“宣德郎,后改宣教郎,盖论者谓汴都有宣德门,臣子宜避,故易之。”
玄德-历代避讳字汇典
玄德xuán dé
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。
〔触犯〕《三国志·蜀书·马超传》裴注引《山阳公载记》云:“超因见(刘)备待之厚,与备言,常呼备字。关羽怒,请杀之。备曰:‘人穷来归我,卿等怒,以呼我字故而杀之,何以示于天下也?’张飞曰:‘如是,当示之以礼。’明日大会,请超入,羽、飞并杖刀立直。超顾坐席,不见羽、飞,见其直也,乃大惊,遂一不复呼备字。明日叹曰:‘我今乃知其所以败。’为呼人主字,儿为关羽、张飞所杀,自后乃尊事备。”
昭德-历代避讳字汇典
昭德zhā dé
金太祖完颜旻,谥号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。
〔改称〕〈谥号〉《金史·后妃传下》云:世宗皇后乌林答氏,初谥昭德皇后。“章宗时,有司奏太祖谥有‘昭德’字,改谥明德皇后。”
德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德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