遁(遁)是什么意思
遁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遁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遁-古代汉语字典
遁
【繁体字】:遯
【释义】:
㈠ dùn ①逃走,逃跑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楚师遁矣。”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虎大骇,远遁。”引申为违背,逃避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遁其天,离其性。”(天:指自然之理。)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臣虽愚,愿尽其忠,无遁其死。”又为失去。《吕氏春秋·报更》:“博则无所遁矣。”②隐匿,隐藏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遁辞知其所穷。”《旧唐书·韦嗣立传》:“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,常怀叹恨者也。”③欺骗。《淮南子·缪称》:“世莫不举贤,或以治,或以乱,非自遁,求同乎己者也。”④放纵。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“遁焉,性恶得不伤?”(恶wū:何。)
㈡qūn ⑤[遁巡]同“逡巡”。有所顾虑而徘徊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赞》:“九国之师遁遁而不敢进。”
遁-古代汉语字典
遁qūn
【繁体字】:遯
【释义】:
见“遁(遯)”㈡。
遁-常用古汉语字典
遁dùn
【释义】:
[动]①逃。柳宗元《黔之驴》:他日,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。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蛟龙遁藏。②回避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其极也,上下相遁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臣虽愚,愿尽其忠,无遁其死。
遁-敦煌俗字典
遁dùn
敦研194《太子瑞應本起經》:“乃棄美號,隱隧(遁)潛居,以勞其形,不亦難乎?”按:“隧”當同“”,即“遁”之異體。
S.6659《太上洞玄靈寶妙經衆篇序章》:“幽幽妙遯,非可思議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[正字]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字形雖別,音義是同。古而典者居上,今而要者居下。”
遁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遁dùn*遯
【释义】:
①逃跑;躲避逃遁|遁词(逃避责任或掩饰错误的话)。→②指隐居,逃避社会居住在偏僻的地方遁迹|隐遁。
遁-汉字异读字典
遁
㈠dùn ①逃。如:遁逃。②回避。如:遁词。③隐去。白居易《白苹洲五亭记》:“五亭间开,万象迭入,向背俯仰,胜无遁形。”①六十四卦之一,艮下乾上。
㈡xún 〔通〕通“循”、“巡”。逡遁,同“逡循”、“逡巡”。却退;欲进不进,迟疑不决的样子。白居易《重赋》诗:“里胥迫我纳,不许暂逡巡。”
遁-金瓶梅字典
遁(遯)
dùn 《广韵》:逃也,隐也,去也。 徒困切 臻合一去慁定
隐蔽,不见。 鸡犬不闻,樵採遁迹。(六五13上1)
遁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遁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