惰(惰)是什么意思
堕通惰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堕通惰
堕音duò。堕和惰上古同属定纽歌部,同音通假。堕的本义是落,掉下来。《说文》写作“陊”,“陊,落也。”通隋,懒,懈怠。《玉篇》:“惰,怠也。”《大戴礼记·子张问入宫》:“堕怠者,时之所以后也。”(懈怠又懒散,这就是时机之所以赶不上的原因。)枚乘《七发》:“今太子肤色靡曼,四支委随,筋骨挺解,血脉淫濯,手足堕窳(yǔ)。”(如今太子皮肤细弱,四肢不灵,筋骨松弛,血脉过分洪大,手脚懒散无力。靡,细。曼,光润。濯,大。窳,弱。)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今熟食遍列,殽施成市,作业堕怠,食必趣时。”(如今熟食品到处陈列,鱼肉摆满了市场,人们从事的工作荒废了,吃东西一定赶时令。殽,通餚,熟鱼肉。趣,通趋。)
惰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惰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惰-古代汉语字典
惰duò
【释义】:
①懒惰,懈怠。《尚书·益稷》:“股肱惰哉,万事堕哉。”《孙子·军争》:“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。”(归:指退却。)②怠慢,不敬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君小国事大国,而惰傲以为己心,将得死乎?”
惰-常用字详解字典
惰duò
从心隋省声,形声,,12画。①懒懒惰|怠惰。②不易变动的性质惰性。
〈辨〉惰字声符隋,读duò。隋字本义为祭肉;隋又读suí,是隋朝的事情,原本作隨,以隋文帝在周时为隨国公,用以为国号;后去辶旁,因为它预兆奔走不宁,作隋,与祭肉的“隋”形同。
惰-敦煌俗字典
惰duò
敦博072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四:“除嬾惰意及懈怠想。”
甘博001《法句經》:“与惰无膽聚,計罷不進道。”《大正藏》“憜”作“墮”,“疲”作“罷”,“无”作“與”,“膽”作“瞻”。
P.2305《妙法蓮華經講經文》:“聞法是時,更莫慵惰!汝今要聽《法花經》,爲我須求七寶坐!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正行者揩(楷),脚注稍訛。”
惰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惰duò
【释义】:
①懒;懈怠懒惰|怠惰。→②不易变化惰性。
惰-金瓶梅字典
惰
duò 《广韵》:惰懈也。 徒卧切 果合一去过定
懈怠。 呆道人懒惰贪眠,不行打扫。(五七7上2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