戹(戹)是什么意思
戹-古文字通假字典
戹
(錫影e)讀為軶(錫影e),雙聲叠韻
录伯坭:“金戹畫。”齊狹鎛:“余為大攻戹。”孳乳作軶,《説文》:“軶,轅前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軶,亦作軛。”又睡虎地秦簡《法律答問》:“者(諸)侯客來者,以火炎其衡戹。炎之可(何)?當者侯不治騷馬,騷馬蟲皆麗衡戹鞅韅轅彜(靷),是以炎之。”按《儀禮·既夕禮》:“楔貌如軛。”鄭玄注:“今文軛作厄。”
戹(厄)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戹(厄)è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於革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影麥開二(影錫) 隘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軛 è 於革切 影麥開二(影錫) 車上部件,軛首繫在車轅前脚横木,軛脚架於馬頸。
《詩·大雅·韓奕》:玄袞赤舄,鉤膺鏤錫,鞹鞃淺幭(miè以帷或虎皮覆於車前横木之上,叫幭),鞗(tiáo轡頭)革金厄。
戹-难僻字字典
戹è
【同音字】:厄
【释义】:
“厄”的异体字。
戹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