凫(鳧)是什么意思
凫-古文字通假字典
凫
(軓,談並fan)讀為犯(談並fan),雙聲叠韻
上博楚竹書《從政》乙簡三:“少(小)人……恥則凫。”《集韻》范韻:“軓,或作凫。”《説文》:“軓,車軾前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其字蓋古文作凫,今字作軓。”臺灣故宫藏子凫編鐘一二枚,“子凫”文獻多作“子犯”。見《左傳》僖公二十三年、二十四年、二十七年、二十八年。子犯,晉卿,隨文公復國,甚有功。
凫-古文字通假字典
凫
(談並fan)讀為范(談並fan),雙聲叠韻
《璽彙》三五一七:“凫壽。”包山楚簡八七:“凫慶。”九三:“凫練。”一二二:“凫戌。”凫應讀范,《左傳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……范氏其後也。”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“范氏,帝堯裔孫劉累之後,伊祁姓。自虞以上為陶唐氏,夏為御龍氏,商為豕韋氏,周為唐杜氏。周衰,奔晉,為范氏。”字又作,从邑,聲。从、犚聲,與艸通用,犚與氾音同,故即范。《璽彙》二一六九:“華。”二一七〇:“(上)。”二一七二:“(讓)。”又《璽彙》二二八三:“疠。”二二八四:“張。”从艸與从竹義近,即範字之異。範與范通,《爾雅·釋詁上》:“範,常也。”釋文:“範字或作范同。”《隸釋》十一楊著碑:“門徒小子喪兹師范。”洪适釋以“師范”為“師範”。
凫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凫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凫-古代汉语字典
凫fú
【释义】:
野鸭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凫鹭在沙。”(鹥yī:鸥。)宋玉《九辩》:“凫雁皆唼夫粱藻兮。”(唼shà:水鸟或鱼吃食。)
凫-常用字详解字典
凫fú
篆
从鸟省几声,形声,,6画。①野鸭△鹤汀凫渚。②同“浮”。游泳凫水。
〈辨〉凫字篆书从鸟几声;繁体或从繁体鳥,或从繁体鳥省,但声符都讹为几。几与凫字的声符几在古文字中是不同的,今虽混同,仍然应读shū。
凫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凫fú鳬
【释义】:
①水鸟,形状像鸭子而略小,趾间有蹼,善游水,能飞。多群栖于湖泊中。肉可食用,毛可制羽绒。通称野鸭。〇②同“浮”②。“凫”字上边是“鸟”,但要去掉末尾横笔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