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革

革(革)是什么意思

  • 革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職見ɡe)與

  • 革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職見ɡe)讀為戒(職見jie),雙聲叠韻

    馬王堆帛書《六十四卦·少(小)過》九四:“往厲必革。”通行本《易》革作戒。按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且人有戒形而無損心。”高誘注:“戒或作革。”又《説文》:“諽讀若戒。”

  • 革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職見ɡe)或説讀為諽(《廣韻》古核切,職見ɡe),雙聲叠韻

    周原博物館藏宰獸坭:“易(賜)女(汝)赤巿、幽亢、攸勒,用革。”羅西章説革讀諽。《説文》:“諽,飾(段玉裁本改飭)也……讀若戒。”“用革”即用戒。按一説革為事之曉。陝西歷史博物館徵集另兩件宰獸坭,一件革作事。“用事”金文習見,後説當是。

  • 革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職見ge)讀為勒(職來le),叠韻

    金文“鋚勒”多見,康鼎作“鋚革”,文獻或作“革”。《詩·小雅·蓼蕭》:“既見君子,革沖沖。”《説文》:“勒,馬頭絡銜也。”又銀雀山簡〇一八四號:“唐革與宋玉言御襄王前,唐革先稱曰……”此簡背後又有“唐革”二字,羅福頣《臨沂漢簡所見古籍概略》稱此為《唐勒賦》,云同類簡十枚,一百二十餘字。引《毛詩》“如鳥斯革”,釋文:“革,韓詩作勒。”吴九龍《銀雀山漢簡釋文》云該賦有二十二簡,二〇二字。湯漳平《論唐勒賦殘簡》稱此賦當名《御賦》,乃以御術喻治國。又引《韓非子·外儲説右下》:“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,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,馬不能行十里,共故也。”左、右革亦即左、右勒。唐勒為楚後期文士,與宋玉同時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屈原既死之後,楚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之徒者,皆好辭而以賦見稱;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,終莫敢直諫。其後楚日以削,數十年竟為秦所滅。”《漢書·藝文志》:“唐勒賦四篇,楚人。”“宋玉賦十六篇,楚人,與唐勒同時,在屈原後也。”

  • 革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革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革fē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草木茂盛。谢惠连《豫章行》:“憔悴谢华革。”

  • 革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㈠ gé△①去毛的兽皮,也泛指兽皮。《诗经·召南·羔羊》:“羔羊之革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羽毛齿革,则君地生焉。”(齿:指象牙。)又指人的皮肤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肝生革,心生肉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四体既正,肤革充盈。”②革制的甲、胄、盾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兵革非不坚利也。”(兵:兵器。)《史记·礼书》:“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。”[兵革]指代军队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革革大强,诸侯畏惧。”又指代战争。杜甫《羌村》之三:“革革既未息,儿童尽东征。”③八音之一,指鼓等革制乐器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:“皆播之以八音: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。”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者,物之善鸣者也。”④更改,变革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患则救之,失则革之。”《盐铁论·非鞅》:“革法明教,而秦人大治。”又为革除,铲除。《新论·风俗》:“是以先王伤风俗之不善,故立礼教以革其弊。”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,可谓智力孤危。”⑤同“”。翅膀。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:“如鸟斯革,如翚斯飞。”(斯:相当于“之”。翚huī:五采的野鸡。)

    ㈡jí△⑥急,重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夫子之疾革矣。”

    【辨析】革、肤、皮。见“肤”字条。

  • 革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革jí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见“革”㈡。

  • 革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(一)gé[名]①去毛的兽皮。《诗经·召南·羔羊》:羔羊之革。②古代用皮革制成的甲胄。《孟子·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。《礼记·乐记》:贯革之射息也。[动]①改变,变革。《盐铁论·非鞅》:革法明教,而秦人大治。②革除,革职。《红楼梦·第三回》:他本系此地人,革后家居。

    (二)jí[形]用同“亟”。危急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子之病革矣。

  • 革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革gé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古核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見麥開二(見職) 獸皮治去其毛草更之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亟 jí ㄐí 紀力切 見職開三(見職) 危急。

    《禮記·檀弓上》:成子高寢疾,慶遺入請,曰:“子之病革矣。”

    勒 lè 盧則切 來德開一(來職) 馬絡頭。有嚼口的叫勒,没有的叫羈。

    《詩·小雅·蓼蕭》:既見君子,]革沖沖。〔革,《説文》引作鋚勒。〕

    《韓非子·外儲説右下》:故王良造父,天下之善御者也。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,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,馬不能行十里,共故也。〔孫詒讓云:革、勒古字通。〕

  • 革-通假字小字典

    革gé

    古核切(见麦开二) 见职入

    去毛的兽皮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兽皮治去其毛曰革。假借为改,为更,改更革一声之转易。又为亟。”

    (一)通”亟”jí 纪力切(见职开三) 见职入急,赶快。

    夫子之病革矣,不可易也。(《礼记。檀弓上》)——先生的病危急啦,不可以换席子了。〔陈澔《礼记集说》:“草,音亟,急也。”〕

    (二)通“勒”lè 卢则切(来德开一) 来职入带嚼子的马笼头。

    既见君子,鞗革冲冲。(《诗·小雅·蓼萧》)——既已看见诸君子了,铜饰的马笼头垂下来。〔鞗(tiáo)革,《说文解字》引作“鋚勒”,是马笼头的装饰品。 冲冲:下垂的样子。〕

    (三)通“翮”hé 下革切(匣麦开二) 匣锡入 羽茎,也代指鸟翼。

    如鸟斯革,如翚斯飞。(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)——象鸟儿翱翔展翅膀,象野鸡奋飞五彩鲜。〔革,《韩诗》作“翮”。

    翚:(huī):野鸡。《尔雅》郭璞注:“翚亦雉属,言其毛色光鲜。” 斯:语助词。〕

  • 革1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革1gé

    □,9画。①去毛并加工过的兽皮革1履△皮革1|制革1△马革1裹尸。②改变革1命|革1新△改革1。③除去革1职|革1除△斥革1。

  • 革2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革2jí

    旧指病危急病革2。

    〈辨〉革字金文象剥离兽皮之形,上、下象兽的头、足、尾;中间象展列的兽皮。篆书讹变,楷书作革。革字用为偏旁,大抵表示一种与皮革有关的意义,偶尔也作声符。

  • 革-敦煌俗字典

    革ge

    津藝22《大般涅槃經卷第四》:“執持油瓶、寶蓋、革屣。”

    P.3742《二教論》:“略引張氏數條妄說,用懲革未聞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革:改。”“右本音雖同字義各別例。”

  • 革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革gé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经过去毛和鞣制的兽皮皮革|制革|人造革。→②改变;更换改革|变革|沿革。③除掉;撤销(职务)革职|革除。

    另见jí。

  • 革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革jí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(病)急;病危病革。

    另见gé。

  • 革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㈠gé ①加工过的牛羊等皮料。如:牛皮革。②指人体的皮肤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四体既正,肤革充盈。”③革制的甲盾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贯革之射息也。”④八音之一。鼓一类的乐器。八音:金石土木丝竹匏革。⑤六十四卦之一。⑥改变:革除。《盐铁论·非鞅》:“革法明教,而秦人大治。”⑦告戒。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风美所扇,训革千载。”⑧鸟张翼。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如鸟斯革。”⑨通“勒”。《诗·小雅·蓼萧》:“䩦革忡忡。”⑩姓。汉代有革朱。

    ㈡jí 〔通〕通“亟”。危急。如:病革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成子高寝疾,庆遗入请,曰:‘子之病革矣’。”

  • 革-金瓶梅字典

    (一)gé 《广韵》:改也,兽皮也,兵革也。 古核切 梗开二入麦见

    撤职。 他原是宣和殿的画士,革退来家。(六二23上6)乃本县阴阳生,因事革退。(十一7下7)

    (二)当作“揭”jiē,方音借字。 王十九,自吃酒,且把散话革起。(八六5下6)

  • 革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革gé

    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,“革”属其中之一。参见“2、哀”条之(一)、“117、大过”条,及“180、改”条按。

  • 革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