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(構)是什么意思
冓同構(构)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冓同構(构)
冓音gòu。冓的本义是木材交积。《说文》:“冓,交积材也,象对交之形。”《诗经·鄘风·墙有茨》:“中冓之言,不可详也。”(宫闱内部的话,不能够细说呵。冓,同构,指宫中结构深密隐奥之处。)《汉书·文三王传》:“是故帝王之意,不窥人闺门之私,听闻中冓之言,《春秋》为亲者讳。”(因此帝王对事情的判断,不能派人偷看别人内室的隐私,也不能听宫闱内部的话,《春秋》还要替亲人避忌。应劭注:“中构,材构在堂之中也。”)“木材交积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木”写作“構”。今简化为“构”。
遘通构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遘通构
遘音gòu。遘和构上古同属见纽侯部,同音通假。遘的本义是遇,遭遇。《说文》:“遘,遇也。”通构,造成,结成。王粲《七哀诗》:“西京乱无象,豺虎方遘患。”(西京长安混乱得简直无法无天,豺狼虎豹般的奸党正在制造祸乱。无象,无道,无法。豺虎,喻指李催,郭氾等奸党。)李贽《初潭记·兄弟下》:“阿豺有子二十人,恐其遘害自相屠戮。”(阿豺有二十个儿子,害怕他们造成灾祸内部互相残杀。阿豺,吐谷浑族的一个人名。戮,斩,杀。)
构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构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构-古代汉语字典
构gòu
【繁体字】:構
【释义】:
①构架房屋。《淮南子·氾论》:“筑土构木,以为宫室。”引申指房屋。陆云《岁暮赋》:“悲山林之杳霭兮,痛华构之丘荒。”(杳霭:深远的样子。)②交合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男女构精,万物化生。”引申为造成,构成。《诗经·小雅·四月》:“我曰构祸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,然后快于心与?”③挑拨,离间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彼实构吾二君,寡君若得而食之,不厌。”④图谋,谋划。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纣醢梅伯,文王与诸侯构之。”(醢hǎi: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。)又指设谋陷害。《左传·桓公十六年》:“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。”(急子:人名。)⑤通“购”。悬赏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若告之吏,皆构之。”⑥通“篝”。篝火。《汉书·陈胜传》:“又间令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构火。”
构-常用古汉语字典
构gòu
【繁体字】:構
【释义】:
[动]①架木为屋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有圣人作,构木为巢以避群害,而民悦之。②结,构成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,然后快于心与?③图谋,算计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不速去,无俟奸人构陷,吾今即扑杀汝!④挑拨。《左传·殽之战》:彼实构吾二君,寡君若得食之,不厌,君何辱讨焉?
构-常用字详解字典
构gòu
構
搆①—④
从木勾声,形声,,8画。①建筑房屋构屋|构筑。②泛指建造;结成构成|构词|构思△机构|结构。③图谋构兵|构乱。④喻指文艺作品杰构|佳构。⑤楮(chǔ)树的别称。
〈辨〉构字繁体構,从木冓声,义项①为本义;冓读gòu。异体搆形符从手,它只是义项①②③④的异体。今概作构。◇注意:构、枸不同,枸字在枸橘中读gōu,在枸杞中读gǒu,在枸橼中读jǔ,三者都是树名。
构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构1gòu構*搆
【释义】:
①把各组成部分安排、结合起来构1筑|构1件|构1图|构1词。→②结成;组织(用于抽象事物)构1思|构1怨|虚构1。③〈文〉指文艺作品佳构1|杰构1。
构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构2gòu構
【释义】:
构树,落叶乔木,树身高大,叶卵形,开淡绿色小花,果实球形,橘黄色。木材可制造家具,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重要原料。也说楮或穀。
构-金瓶梅字典
构(勾 抅)
gōu “勾”分化字,只用于“勾栏”一词,涉“栏”增“木”旁得形。
[构欄]gōu lán,宋元时演艺场所,因栅栏勾连围定得名。 就是小人在构三街两巷相交唱的,也没你这手好弹唱。(六7上7)
构-历代避讳字汇典
构gòu
南宋高宗赵氏名构。
避正讳“构”:
〔省阙〕《通鉴纪事本末》于宋高宗庙讳,每缺其字不书,而注曰“高宗御名”或“太上御名”。如卷三《(汉)武帝伐匈奴纪》:“秦祸北构于胡”,“构”字不书,“北”字下小注云:“高宗御名。”《巫蛊之祸纪》:“(臣下)竞欲构太子”,“构”字不书,“欲”字下小注云:“太上御名。”又卷一一《魏灭蜀纪》:“因其疑似,构成其事”,卷一六《慕容叛秦复燕纪》:“沴气易构”,“构”字亦并不书,而于“似”字、“易”字下注云:“太上御名。”
《避暑录话》卷上引《唐书》所载陆馀庆、赵石固、卢藏用等方外十友,九人皆书名,唯毕构不名,小字注云:“御名。”今《稗海》、《学津讨原》诸本乃作大字连书成“毕御名”,甚误。
又《养新录》卷一四云:“《颜氏家训》七卷,前有序一篇,不题姓名,当是唐人手笔。后有淳熙七年二月沈揆跋……淳熙中,高宗尚在德寿宫,故卷中‘构’字,皆注‘太上御名’而阙其文。”又云:“《陆宣公集》廿二卷,……其书遇‘构’字,小书‘太上御名’,……盖乾道、淳熙间椠本。”亦并其例。
〔代字〕 ①以“结”代“构”:
〈人名〉《崇文总目》卷二有“《御史台故事》三卷,李构撰。”钱绎云:“按《书录解题》作‘李结撰’,随斋批注云:‘结本名构,避光尧御讳。’”(1)
②以“宇”代“构”:
〈篇籍〉传本《春明退朝录》卷中载承旨张公所作诏云:“乃规层宇”,“宇”下注曰:“正字犯御名。”意谓原文为“乃规层构”。彦按:宋敏求北宋时人,其书不得预避宋高宗名,此必建炎以后椠本,故讳“构”字。
又避嫌名“勾”:
〔改称〕〈姓氏〉《挥鏖前录》卷三云:“太上皇帝中兴之初,蜀中有大族犯御名之嫌者,而游宦参差不齐,仓卒之间,各易其姓。仍其字而更其音者,勾涛是也。加‘金’字者,钩光祖是也。加‘糸’字者,绚纺是也。加草头者,苟谌是也。改为‘句’者,句思是也。增而为‘句龙’者,(句龙)如渊是也。繇是析为数家,累世之后,昏姻将不复别。”
又,《汇考》卷二一云:“《正字通》,宋绍兴进士有钓宏,则加‘金’而又以‘、’易‘厶’也。”
〈职官〉《通考·职官十四》“审计院”云:“其名旧为诸军诸司专勾司,建炎元年,避高宗御讳改诸军诸司审计官。”
《却扫编》卷下云:“旧制,诸路监司属官曰勾当公事,建炎初,避今上嫌名易为干办。”
《敬斋古今黈》卷四亦云:“勾当二字,自唐有之。德宗时,神策军又特置监勾当,以宠宦者。贞元十二年,改监勾当为护军中尉,以命窦文场、霍仙鸣。至炎宋过江后,以避讳,改勾当为干当。”
又,《汇考》卷二一曰:“《能改斋漫录》:‘政和八年户部干当公事吴子宽’此‘干当’本作‘勾当’,吴曾所追改。”
《举例》卷三曰:“宋政和三年御制《八行八刑条碑》称‘管勾’,而《文献通考》五二称‘主管’,亦后来追改。”
〔代字〕以“干”或“管”代“勾”:
〈习语〉《举例》卷三云:“《宋史·孙洙传》:‘寻干当三班院。”《王师约传》:‘同管当三班院。’《曾孝蕴传》:‘管干发运司粜籴事。’以‘干’代‘勾’,以‘管’代‘勾’,皆南渡后避高宗嫌名追改。当时称‘管勾’、‘勾当’,不称‘管干’、‘干当’也。”
又,《梦溪笔谈》卷一五云:“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,干当滁州一镇”。彦按:沈括北宋时人,不当预避高宗嫌讳,此‘干当’亦必南宋时人追改。
〔缺笔〕《养新录》卷一三云:“《东家杂记》二卷,孔子四十七代孙、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传所撰。有绍兴甲寅三月自序……卷中‘管勾’之‘勾’皆作“勹”,避思陵嫌名。(2)间有不缺笔者,元初修改之叶。”
又避嫌名“遘”: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 《东都事略》卷一〇九云:“陈遘字亨伯,零陵人也,名犯太上嫌名,止称字。”
〔代字〕以“遇”代“遘”:
〈人名〉唐僖宗朝宰相萧遘,(3)《唐诗纪事》卷五九改作“萧遇”;卷六五王铎《谒梓潼张恶子庙诗》后附萧遇“和诗”,亦然。
又避嫌名“觏”:
〔省阙〕《游宦纪闻》卷六载宣和六年高丽国使李资德谢恩状云:“跂予望之,适江干之弭节;亦既觏止,幸堂上之披风。”“觏”字不书,自注云:“犯高庙嫌讳。”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举例》卷三云:“李泰伯本名觏,避高宗讳,亦称字。”
〔更读〕《正字通·见部》“觏”下云:“《诗·召南》‘亦既觏止’,《大雅》‘莫予云觏’,宋儒读若‘遇’,避高宗讳构,非觏本音。”
又避嫌名“姤”:
〔代字〕以“遇”代“姤”:
〈卦名〉《日知录》卷二三云:“朱子《周易本义。姤卦下》以‘故为姤’作“故为遇’,避高宗嫌名也。”
又,据《礼部韵略》卷附载《淳熙重修文书式》,宋高宗嫌名尚有“媾、购、㗕、㝤、䃓、煹、傋、𦵷、篝、、𥧒、诟、逅、、、呴、鸲、軥、怐、佝、雊、、钩、訽、𥘮、岣、
𤫱、玽、、、𤚲、彀、搆、、、、、豰、糓、𢛑、、𥉇、够、㲊、、、、、”等五十字须回避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