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光

光(光)是什么意思

  • 光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陽見guang)讀為貺(陽曉kuang),叠韻,見曉旁紐

    坭:“王光宰貝五朋。”叔夨方鼎:“王光氒(厥)士。”按光與兄聲字通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聽倘侊而無聞。”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恍作怳。

  • 光通广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光通广

    光音guǎng。光和广上古同属见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光的本义是光亮,光芒。《说文》:“光,明也。”通广,开拓疆土,广大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君若犹辱镇抚宋国,而以偪阳光启寡君,群臣安矣,其何贶(kuàng)如之!”(您假如还能屈辱地安抚宋国,又用偪阳这个地方使我们国君扩大领土,下臣们就安心了,还有什么赏赐比得上这个呢!贶,赐,赏赐。)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天见其明,地见其光,君子贵其全也。”(天上最显著的是日月,地上最显著的是山河的广阔,君子最感到可贵的是道德的完美。见,同现,显示,显著。)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夫其子孙必光启土,不可偪也。”(他的子孙一定会扩大开辟疆土的,是不能够迫近的。偪,同逼,接近,迫近。)

  • 光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光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光guā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光芒,光亮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若日之光,若月之明。”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中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”引申为照耀。《尚书·洛诰》:“唯公德明,光于上下。”《墨子·兼爱中》:“若日若月,乍光于四方。”②风采,光采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面目有光。”古诗《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葳蕤自生光。”(葳蕤wēiruí:茂盛的样子。这里形容刺绣美盛。)又为光荣。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载锡之光。”(锡:赐。)用为敬词。曹植《七启》:“幸见光临。”③发扬光大。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思辑用光。”(辑:和睦。用:以。)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以光先帝遗德。”④光阴,时光。鲍照《观漏赋》:“乐兹情于寸光。”⑤光滑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刮垢磨光。”

    【说明】“光”为会意字,“火”在“人”上,表示明亮的意思。参附录三。

  • 光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光guā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①光芒,光亮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目光如炬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②光彩,荣誉。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: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,连我脸上都无光了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邺水朱华,光照临川之笔。方孝孺《豫让论》:垂光百世,照耀简策。③景色,景致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歌台暖响,春光融融。王禹偁《黄冈竹楼记》:远吞山光。[动]发扬光大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以光先帝遗德。韩愈《原毁》:士之处此世,而望名誉之光,道德之行,难已!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》序: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。[形]①光明,明亮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风雨时,日月光。《周易·益》:上上下下,其道大光。②光滑。杜甫《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》:白沙青石光无泥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刮垢磨光。

  • 光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光guāng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ㄍㄨㄤ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古黄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見唐合一(見陽) 明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廣 guǎng 古晃切 見蕩合一(見陽) 寬闊,廣大。

    《易·謙》:謙尊而光。〔王引之云:光之言廣也,大也。〕

    《書·堯典》:光被四表,格於上下。

    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昔武王克商,光有天下。〔王引之云:光之爲言猶廣也。〕

    《國語·周語下》:曰其何德之修,而少光王室,以逆天休。

    《墨子·天志中》:故唯毋明乎順天之意,奉而光施之天下,則刑政治,萬民和,國家富,財用足。

    《荀子·勸學》:天見其明,地見其光,君子貴其全也。

    《穀梁傳·僖公十五年》:故德厚者流光,德薄者流卑。〔范寗注:光與廣同。〕

    《吕氏春秋·期賢》:段干木光乎德,寡人光乎地;段干木富乎義,寡人富乎財。

    《大戴禮·禮三本》:積厚者流澤光,積薄者流澤卑也。

    《晉書·樂志·天地郊明堂夕牲歌》:受終于天,光濟萬國。

  • 光-通假字小字典

    光guāng

    古黄切(见唐合一) 见阳平

    光明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光,明也。假借为广,《易·坤》‘含万物而化光’,注:‘大也’。”

    通“广”guǎng 古晃切(见荡合一) 见阳上 宏大,宽阔。

    天见其明,地见其光,君子贵其全也。(《荀子·劝学》)——天显现了它的光明,地表现了它的广阔,君子贵就贵在他的德智全面发展。〔见:通“现”,显现。〕

  • 光-敦煌俗字典

    光guāng

    敦研035(2-1)《妙法蓮華經》:“時有菩薩,名曰妙光。”

    S.1086《兔園策府》:“朗三光于乾蓋,飛五色于雲柯。”

    S.2614《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金甲明皛,劍光交錯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光先:上通,下正。”今正字廢棄已久,謂之俗字亦可。

  • 光-汉语字源字典

    光guāng

    甲 金 

    光通常是指照耀在物体上,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,如太阳光、灯光等,引申为明亮、光滑的意思。古文字光字,象人头顶上有一团火的样子,表示火种常在、光明永存的意思。

    [光芒]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。

    [光景]时光景物。又指境况、状况、情景。

    [光风霁月]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朗的景象,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。

    [光怪陆离]形容现象奇异、色彩繁杂。

  • 光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光guā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太阳、火、电等放射出来照耀在物体上,使眼睛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,广义地说也包括眼睛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发光|闪光|阳光|火光|灯光|光芒|光线|光波。→②明亮光明|光亮|光辉|光泽。→③光彩;荣誉给中华民族增光|为集体争光。使荣耀;显耀光宗耀祖|光前裕后(给前代增光,给后代造福)。敬辞,表示对方的行动使自己感到光荣光临|光顾。喻指好处沾光|借光|叨光(受到好处)。→⑦时间;日子时光|光阴。→⑧景色;景物春光明媚|观光|风光。→⑨光滑;平滑地板擦得挺光|抛光|光溜|光润|光洁。→⑩净;尽;一点不剩钱花光了|把病虫害消灭光|吃光喝光|一扫而光|精光。没有衣物遮盖,露出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光着膀子|光脚。只;仅光动嘴,不动手|不能光挑人家的毛病|他不光想到了,也做到了。〇⒀姓。

  • 光-金瓶梅字典

    光()

    guāng 《广韵》:明也。 古黄切 宕合一平唐见

    ①光亮。 万里阴云埋日光。(一6上5)

    ②赤,无遮蔽。 见妇人脱得光赤条身子。(五二1下1)

    (又讹成:尖、先)

  • 光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光guāng

    (一)

    晋元帝生母夏侯太妃名光姬。

    避偏讳“光”:

    〔省阙〕〈职官〉《通典·礼六四》云:“明穆皇后临朝,除光禄勋字”。《汇考》卷二四曰:“《宋书·百官志》云:‘晋哀帝兴宁二年,省光禄勋并司徒,孝武宁康元年复置,’则是康献褚后临朝时矣。明穆于成帝太宁三年称制,咸和三年崩,临朝不及三年,故其事不传。然晋制帝所生母不讳,明穆于夏侯为生祖姑,故虽不上榜,犹改官名以避其讳,康献于夏侯为生曾祖姑,故亦省并此官,皆一时权制也。”

    (二)

    辽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耶律氏名德光。

    避偏讳“光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职官〉《辽史·百官志三》云:“崇禄寺,本光禄寺,避太宗讳改。”

    又,《旧五代史·晋少帝纪》:“辛卯,契丹制,降帝为光禄大夫、检校太尉,封负义侯。”《辽史·太宗纪下《“光禄大夫”作“崇禄大夫”,《校勘记》云:“此避太宗德光名改。”

    〔代字〕①以“广”代“光”:

    〈人名〉《新五代史》卷五一“范延光”,《辽史·太宗纪上》作“范延广”,《校勘记》曰:“此避太宗德光名改。”

    ②以“晖”代“光”:

    〈人名〉《旧五代史》卷八〇“前齐州防御使宋光邺”,《辽史·太宗纪下》作“宋晖业”,《校勘记》亦曰:“此避太宗德光名改。”

    (三)

    宋太宗赵炅,旧名光义。

    避旧名偏讳“光”:

    〔省阙〕〈人名〉《宋史·杨美传》云:“杨美,并州文水人。本名光美,避太宗旧名改焉。”

    〈篇籍〉《汇考》卷一九云:“米芾《千文》,逸‘金生丽水’四句,(1)避‘光’字也。”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宋史·宗室传一》云:“魏悼王廷美字文化,本名光美,太平兴国初,改今名。”

    同书《外国传一》云:“(李)克睿初名光睿,避太宗讳改‘光’为‘克’。”

    〈殿名〉《愧郯录》卷二云:“大中祥符八年六月十五日,诏改含光殿名曰会庆,以‘光’字乃太宗旧名之上字,故避之。”

    (四)

    金海陵王完颜亮,太子名光英。

    避偏讳“光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州县军名〉《金史·光英传》云:“天德四年二月,立光英为皇太子。……(其后,)宋亦改‘光州’为‘蒋州’,‘光山县’为‘期思县’,‘光化军’为‘通化军’云(2)。”

    (五)

    明太祖朱元璋,初曾削发为僧,因讳“光”字。

    〔触犯〕《汇考》卷四六引《明开创历记》曰:“明太祖性多疑,每虑人侮己。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尝作贺表,其词有云‘光天之下’,又云‘天生圣人,为世作则’,上览之大怒,曰:‘腐儒敢如此侮我耶!光者,僧也,以我从释也,光则摩发之谓也。(3)则字声近贼字……’罪坐不敬,命收斩之。”

  • 光义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光义guāng yì

    宋太宗赵炅初名匡乂,又名光义。

    《愧郯录》卷二云:“太宗旧讳,自大中祥符二年六月二十四日,诏中外文字有与二字相连及音同者,并令回避。”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宋史·太祖纪》:“乾德二年十一月,江宁军节度使刘光义,出归州道以伐蜀。”《举例》卷四云:“光义,即廷让也。《长编》亦作‘光义’,《新五代史·后蜀世家》作‘光义’。光义,廷让名,后避太宗讳,改以字行。《曹彬》、《曹翰》、《刘福传》又作‘光毅’,皆避讳改。”

  • 光宗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光宗guāng zōng

    明泰昌皇帝朱常洛,庙号光宗。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汇考》卷二三引姚德闻《滑县志》云:“祁伯裕原名光宗,避庙号以字行。”

  • 汁光纪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汁光纪xié guāng jì

    见“13、白招拒”条。

  • 宣光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宣光xuān guāng

    后赵石虎,子秦王韬建堂名“宣光殿”。

    〔改称〕〈殿名〉《愧郯录》卷一云:“考《会要》,绍圣二年六月,礼部尚书林希言神宗宣光殿与石虎之子韬所建堂同名,诏改曰‘显承’。”

  • 遥光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遥光yáo guāng

    南朝齐始安王、扬州刺史萧氏名遥光。

    〔改称〕《文选·任昉〈为萧扬州荐士表〉》,首云“臣王言……”,表文本当云:“臣遥光言”,此称“王”者,乃臣子讳改之词。

  • 袁光辅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袁光辅yuán guāng fǔ

    五代唐复州刺史袁㠖(初名光辅),叔父名光辅。

    〔改名〕《册府》卷八二五云:“袁光辅同光中为复州刺史。天成初上言:‘叔父幼年遇乱离索,与臣同名。臣今欲改名㠖。’从之。”

  • 光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