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胡

胡(胡)是什么意思

  • 胡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魚匣hu)讀為辜(魚見ɡu),叠韻,見匣旁紐

    馬王堆帛書《五十二病方·澅》:“操柏杵,禹步三,曰:‘賁者一襄胡,濆者三襄胡。’”拙文《出土醫學簡帛札記》以為胡讀為辜。《漢書·地理志》:“(雲陽)有越巫洊祠。”顔師古注引孟康曰:“音辜磔之辜,越人祠也。”王先謙《漢書補注》引錢大昕曰:“《廣韻》、《類篇》俱作,从卯从卵皆無意義,當是之曉。”又引劉台拱曰:“辜亦磔也,洊即磔攘。”錢説是。《説文》辜之古文作。中山胤嗣率圓壺銘:“以憂氒民之隹不。”,“不”即無辜。帛書“襄胡”為“胡襄”之倒文,即《漢書》之“洊”,亦即“辜攘”、“辜禳”。

  • 胡同鬍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胡同鬍

    胡音hú。胡的本义是兽颈下的垂肉。《说文》:“胡,牛(hán)垂也。”徐锴注:“牛颔下垂皮也。”颔下垂皮与鬍鬚相类,故胡又有鬍鬚义。王力《同源字典》:“鬍是胡的分别字,以别于胡何的胡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虽及胡耉,获则取之,何有于二毛?”(即使涉及长胡子的老人,俘虏了就抓回来,对于头发花白又管什么。耉,寿。二毛,黑白发相间。)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。”(有一条龙飘垂着胡须飞下来迎接黄帝。按:《风俗通义》卷二引《封禅书》“胡”作“鬍”。)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;鼎既成,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。”(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,在荆山下面铸造铜鼎;铜鼎已经铸成,有一条龙飘垂胡须飞下迎接黄帝。晋灼注:“《地理志》首山属河东蒲阪,荆山在冯翔怀德县也。”)“胡须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髟”写作“鬍”,今又简化为“胡”。

  • 故通胡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故通胡

    故音hú。故,上古属见纽鱼部;胡,上古属匣纽鱼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故的本义是原因,根由。《说文》:“故,使为之也。”段注:“今俗云原故是也。”通胡,疑问代词,为什么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欲修保而勿失,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?”(想保持政权而不失掉,为什么不清楚尊重贤人是政权的根本呢?)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公将有行,故不送公?公言无行,女安闻之?”(国君就要出门,为什么不去送行?国君不出门,你怎么能够听说此事?女,同汝,你。)

  • 遐通胡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遐通胡

    遐音hú。遐和胡上古同属匣纽鱼部,同音通假。遐的本义是远,兼指时间与空间。《说文》:“遐,远也。”通胡,何,为什么,怎么。《诗经·小雅·隰桑》:“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!”(心中正在爱呵,怎么不说呀!朱熹《诗集传》:“遐,与何同。《表记》作瑕。郑氏注云:‘瑕之言胡也。’谓,犹告也。”)《诗经·大雅·棫朴》:“周王寿考,遐不作人!”(周文王年高长寿,怎么能不造就人才!作人,指改造培育人才。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“遐之言胡也。……凡《诗》言‘遐不眉寿’、‘遐不黄耇’、‘遐不谓矣’、‘遐不作人’,‘遐不’犹云‘胡不’,信之之词也。”)

  • 胡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胡1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胡1hú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兽颈下的垂肉。《诗经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1。”(跋:踩。)引申指戈戟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冶氏》:“戈广二寸,内倍之,胡1三之,援四之。”②[胡考]长寿。《诗经·周颂·丝衣》:“胡1胡1之休。”(休:福。)[胡耈]年老长寿的人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虽及胡1胡1,获则取之。”[胡寿]长寿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“主人受祭之福,胡1胡1保建家室。”③远,大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眉寿万年,永受胡1福。”④疑问代词。什么,为什么。《诗经·郑风·风雨》:“云胡1不喜?”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上胡1不法先王之法?”⑤古国名,春秋时为楚所灭。《左传·定公十五年》:“二月,楚灭胡1。”⑥古代泛指北方边地及西域的民族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胡1人袭燕楼烦数县,取其牛马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胡1人不敢南下而牧马。”泛指外国的。《搜神记》卷二:“晋永嘉中,有天竺胡1人,来渡江南。”《洛阳伽蓝记·白马寺》:“胡1人号曰佛。”

  • 胡2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胡2hú

    【繁体字】:鬍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俗称须为胡子。黄溥《闲中今古录摘抄》:“为官不用好文章,只要胡2须及胖长。”

  • 胡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胡hú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①古代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。王昌龄《出塞》:不教胡马度阴山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胡天八月即飞雪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。②兽类颔下的垂肉。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曲脊掩胡。[形]任意乱来。曹雪芹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胡乱判断了此案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可又是胡说。[代]表示询问。为什么,什么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田园将芜,胡不归?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上胡不法先王之法?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国胡以相恤?[副]表示反诘。怎么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先王之法,经乎上世而来者也,人或损之,人或益之,胡可得而法?

  • 胡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胡hú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户吴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匣模合一(群魚) 牛頷垂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瑚 hú 户吴切 匣模合一(群魚) 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器皿。

    《左傳·哀公十一年》:胡簋之事,則嘗學之矣;甲兵之事。未之聞也。〔楊樹達云:胡簋即簠簋。〕

  • 胡1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胡1hú

    从肉古声,形声,,9画。①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氏族胡1人|胡1虏△东胡1。②古代称来自外族或外国的东西胡1桃|胡1琴胡1萝卜。③指胡琴京胡1|二胡1|板胡1。④大胡1豆(蚕豆)|胡1蜂。⑤随意乱来胡1扯|胡1说|胡1闹。⑥为什么胡1不归?

  • 胡2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胡2hú

    胡字,嘴周围长的毛,有的连着鬓角胡2须△八字胡2|山羊胡2△落腮胡2子。

  • 胡3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胡3hú

    胡同:巷;小街道。

    〈辨〉胡字从肉,其本义为牛脖子下部下垂的肉,现行各义皆为假借。胡2繁体鬍,从髟胡声,为胡子的胡的本字,旧时只用于此义;髟读biāo,义为长发下垂的样子。胡3异体衚,从行胡声,为胡3的本字。今概用胡。

  • 胡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胡1hú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古代称我国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1|胡1服骑射(穿胡人的衣服骑马射箭)。→②来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(东西);泛指来自外国的(东西)胡1琴|胡1麻|胡1桃|胡1椒|胡1萝卜。③指胡琴京胡1|二胡1|板胡1。〇④胡1蜂|胡1豆(蚕豆)。〇⑤姓。

  • 胡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胡2hú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表示说话、做事没有根据、不讲道理,任意非为,相当于“瞎”“乱”胡2写乱画|胡2说八道|胡2闹|胡2来。

  • 胡3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胡3hú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表示询问原因或理由,相当于“为什么”田园将芜,胡3不归?

  • 胡4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胡4hú鬍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胡子,嘴周围长的毛(有的连着鬓角)八字胡4|连鬓胡4|山羊胡4|胡4须。

  • 胡5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胡5hú*衚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胡同]hútòng 巷;小街巷小胡5里只有十几户人家|北京的文天祥祠在府学胡5|死胡5。

  • 胡-金瓶梅字典

    胡(何)

    (一)hú 《广韵》:何也,又胡虏……亦姓。 户吴切 遇合一平模匣

    ①外国的、外族的。 永福寺饯行遇胡僧。(四九1上2)插着满头珠翠胡珠子。(九一9上5)

    ②副词,乱,不合正道。谁交他成日跟着王家小厮只胡撞来。(五二5下2)汗邪了你这贼花子,胡说乱道的!(六八9下9)

    ③借作“”。《广韵》:“,果子也。”户骨切(臻合一入没匣)。

    果核。 待要说是梅梭(苏)丸,里面又有胡儿。(六七12上5)枣胡解板儿,能有几句儿?(六七13上4)

    (二)当作“何”hé,方音借字。 却说西门庆便对胡九说去了。(六1上7)

    (又讹成:却)

  • 胡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胡hú

    (一)

    秦二世嬴氏名胡亥。

    避偏讳“胡”。

    〔改称〕〈宫名〉秦有宫,名望夷。《三辅黄图》卷一云:“望夷宫,在泾阳县界,长平观道东,北临泾水以望北夷,以为宫名。”又,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二世三年:“二世乃斋于望夷宫”,《集解》引张晏曰:“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。临泾水作之,以望北夷。”是宫以“望北夷”得名,然“夷,东方之人也”,(1)而“北狄通称曰‘胡’”,(2)不名“望胡宫”而称“望夷宫”者,《汇考》卷五以为“盖讳胡称夷也。”甚是。

    (二)

    后赵石勒,身为羯族,因讳“胡”字。

    〔改称〕〈品物〉《后赵录》云:“(石)勒即位,伪称赵王……制法令甚严,兼讳‘胡’尤峻,诸胡物皆改名,如胡饼曰抟,石虎改曰麻饼。”

    又《邺中记》曰:“石勒讳胡,胡物皆改名。名胡饼曰麻饼,胡荽曰香荽,胡豆曰国豆。”

    (三)

    隋炀帝杨广,因忌胡人,遂讳“胡”字。

    〔改称〕〈品物〉《贞观政要·慎所好篇》云:“隋炀帝性好猜防,专信邪道,大忌胡人,乃至谓胡床为交床,胡瓜为黄瓜。”

    《大业杂记》亦云:大业四年“九月,(炀帝)自塞北还至东都,改胡床为交床,改胡瓜为白露黄瓜。”

    (四)

    见“136、狄”条之(二)。

  • 胡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