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(緩)是什么意思
缓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缓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缓-古代汉语字典
缓huǎn
【释义】:
①舒缓,宽松。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董安于之心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”(董安于:人名)《吕氏春秋·处方》:“韩昭釐侯出弋,靷偏缓。”(弋yì:指射猎。靷yǐn:引车前进的革带。)又用作动词,放松,放宽。《左传·宣公十七年》:“晋人缓之,逸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缓其刑罚。”②迟缓,缓慢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民事不可缓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:“圣人之事,似缓而急。”③松懈,怠慢。《管子·权修》:“末产不禁,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。”④疏松,松软。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:“使地肥而土缓。”《齐民要术·种芋》:“宜择肥缓土近水处。”
【辨析】缓、徐、慢。“徐”与“缓”都有缓慢的意义,但“徐”指不疾速。其反面是“疾”;“缓”指不急迫,其反面是“急”。“慢”的迟缓义,是中古以后出现的。
缓-常用古汉语字典
缓huǎn
【繁体字】:緩
【释义】:
[动]①放宽。路温舒《尚德缓刑书》:言宜尚德缓刑。②怠慢。《墨子·亲士》: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,未曾有也。[形]①宽,松。《汉书·赵禹传》:吏务为严峻,而禹治加缓。《古诗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》:衣带日已缓。②慢,迟。李白《嘲鲁儒》:缓步从直道,未行先起尘。刘鹗《绝唱》:每句七字,每段数十句,或缓或急,忽高忽低。
缓-常用字详解字典
缓huǎn
緩
从糹爰声,形声,,12画。①缓和;不紧张缓冲|缓急△弛缓|舒缓。②迟;慢缓慢△迟缓。③延迟缓期|缓刑△延缓。④恢复常态缓一缓劲|缓过气来。
〈辨〉缓从糹,本义为绳束得不紧,宽绰。爰读yuán◇又,缓不同于绶,绶读shòu,从糹受声,指古代系印环的丝带。
缓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缓huǎn緩
【释义】:
①(局势、气氛等)宽松;不紧张缓和|缓解。→②慢(跟“急”相对)轻重缓急|缓行|缓步|缓慢|迟缓。③推迟;延迟这事缓两天再办|缓期|缓限|缓兵之计。→④恢复生理常态半天才缓过气来|缓缓劲儿再走|下了一场雨,打蔫的玉米苗又缓过来了。
缓-金瓶梅字典
缓
(一)huǎn 《广韵》:舒也。 胡管切 山合一上缓匣
缓慢。 用纤纤细指缓缓轻挑解包开看。(五三4上2)
(二)当作“綏”suí,形近讹。《广韵》:“綏,安也。……又州名。”息遗切(止合三平脂心)。
地名。 陕西刘延庆领延缓之兵。(一百4上8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