讥(譏)是什么意思
几同讥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几同讥
几音jī。几的本义是隐微。假借为讥,查问,盘问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门》:“司门,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,几出入不物者,正其货贿。”(司门掌管城门的钥匙与锁,按时开、关国都大门,盘问出入国门穿着奇装持有异物的人,征收他们的税。管,钥匙。键,锁。正,同征,征收。贿,货物。)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田野什一,关市几而不征;山林泽梁,以时禁发而不税。”(田野收获,收十分之一的税,关卡市场要查问,但不必征收税;山林湖泽桥梁,按时禁入或开放,但是也不征税。)“盘查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言”写作“讥”。
讥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讥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讥-古代汉语字典
讥jī
【繁体字】:譏
【释义】:
①非议,指责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善否相非,诞信相讥。”(否pǐ:恶。诞:言语不真实,虚妄。信:言语诚实。)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忧谗畏讥。”引申为规劝。屈原《天问》:“殷有惑妇何所讥?”(惑妇:指妲己。)②讥讽。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,讥刺凤,为凤所诛。”(凤:王凤,人名。)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其孰能讥之乎?”③稽查,查问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关市讥而不征。”(关市:关口和市场。征:征税。)《吕氏春秋·观世》:“婴闻察实者不留声,观行者不讥辞。”(婴:晏婴,人名。)
【辨析】讥、谤、诽。见“谤”字条。
讥-常用古汉语字典
讥jī
【繁体字】:譏
【释义】:
[动]①谴责,非难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忧谗畏讥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凡事父母,得如曾参,可以无讥矣。②进谏,规劝。《战国策·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能谤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苏轼《潮州韩文公庙碑》:作书诋佛讥君王。③讥笑,讽刺,嘲笑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然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;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其孰能讥之乎?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公虽自信清约,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。
讥-常用字详解字典
讥jī
譏
从言几声,形声,,4画。讽刺;挖苦讥讽|讥刺|讥笑。
〈辨〉繁体譏从言幾声,简化字声符改从儿。幾字单用,也简作几。
讥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讥jī譏
【释义】:
讽刺;挖苦讥讽|讥笑|反唇相讥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