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基

基(基)是什么意思

  • 基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之見ji)讀為期(之群qi),叠韻,見群旁紐

    子璋鐘:“其(眉)壽無基……”按《儀禮·士喪禮》:“度兹幽宅兆基。”鄭玄注:“古文基作期。”

  • 基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之見ji)或説讀為惎(之群ji),叠韻,見群旁紐

    郭店楚簡《語叢四》簡一三~一四:“不與智(謀),是胃(謂)自惎(誋),(早)與智(謀),是胃(謂)童(重)基。”《玉篇》:“惎,教也。”又《廣韻·志韻》:“惎,謀也。”

  • 基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基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基jī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地基,墙基。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止基乃理,爰众爰有。”(止:地基。理:治理好。爰:语气词。)《齐民要术·园篱》:“凡作园篱法,于墙基之所。”②事物的根本,基础。《老子》第三十九章:“高以下为基。”《论衡·治期》:“礼丰义重,平安之基立矣。”

  • 基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基j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毒害。《说文》:“惎,毒也。”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管、蔡启商,基间王室。”(管、蔡:指管叔、蔡叔,周成王的叔父。商:指商的后嗣。)②憎恨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知伯不悛,赵襄子由是基智伯。”(悛:改。)③教,教导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人基之脱扃。”(扃jiōng:车上固定兵器的横木。)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天启其心,人基之谋。”

  • 基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基jī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①建筑物下边的高台基。地基,墙基。《晋书·载记·石季龙上》:太武殿基高二丈八尺。《齐民要术·园篱》:于墙基之所,方整深耕。②基础,根本。《诗经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:乐只君子,邦家之基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德,国家之基也。

  • 基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基jī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ㄐㄧ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居之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見之開三(見之) 牆始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朞 jī ㄐㄧ 居之切 見之開三(見之) 一週年、一整月或一晝夜。

    漢·《蕩陰令張遷表頌》:流化八基,遷蕩陰今。〔注:八朞,八年。〕

    漢·《成皋令任伯嗣碑》:基月有成,政由豹〔西門豹〕産〔鄭子産〕。

    漢·《高陽令楊著碑》:恩洽化布,未基有成。

    《後漢書·郎顗傳》:於詩三基。

  • 基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基jī

    从土其声,形声,,11画。①基础,建筑物的底脚基址|基石△地基|路基。②起头的;根本的基数|基本△根基。③化合物分子中由部分原子组成的单位氨基|羟基。

  • 基-敦煌俗字典

    基jī

    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至于大王,肇基王迹。”[隸古定字]

  • 基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基1jī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基础,建筑物的根底部分墙基1|房基1|路基1|地基1。→②最底层的;起始的;根本的基1层|基1肥|基1色|基1价|基1调|基1音|基1业。→③化学术语,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原子被当成是一个单位时的名称,如巯基、氨基。〇①姓。

  • 基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基2jī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基诺族]jīnuò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。

  • 基-金瓶梅字典

    jī 《广韵》:经也,业也,址也,始也,设也。 居之切 止开三平之见

    基础。 奴是块金砖,怎比泥土基。(一12上1)把祖宗基业一发增的多了。(五六4下9)

    (又讹成:甚)

  • 基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基jī

    (一)

    唐玄宗明孝皇帝李氏名隆基。

    避偏讳“基”:

    〔省阙〕〈名字〉裴光庭祖名仁基,张九龄撰《裴光庭神道碑》但称“大父仁”,避国讳省“基”字。(1)

    许叔牙字延基,(2)《旧唐书》本传不及其字,盖沿袭唐世旧文,因避玄宗偏讳故省。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旧唐书·经籍志上》诗类:“《毛诗驳》五卷,王伯舆撰”。伯舆名基,《三国志》有传,唐人避讳而称其字。

    又,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四上》云:“(韦)庆馀,初名庆基”。疑亦避玄宗讳而改称。

    〈县名〉《旧唐书·地理志三》岷州祐川县云:“后周置基城县。先天元年,改为祐川,避玄宗名。”

    又,同书《地理志一》河南府河清县云:“咸亨四年,分河南、洛阳、新安、王屋、济源、河阳置大基县。先天元年,改为河清。”此之改名,盖亦基于避讳原因。

    〈舞乐名〉《旧唐书·音乐志一》载,贞观十四年,八座议曰:“太祖景皇帝庙乐,请奏《大基》之舞。”制可之。而至开元二十九年六月,太常所奏,则议:“太祖景皇帝酌献用《大政》之舞”。彦按:此太常避玄宗御名,故改《大基》为《大政》也。

    〔代字〕①以“业”代“基”:

    〈人名〉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五上》:“(郑)崇业,本名崇基。”盖因避讳改称。

    又,高宗朝领军将军豆卢承基,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四下》乃作“豆卢承业。”岑仲勉谓:承业即承基,避唐玄宗李隆基讳而改。(3)

    〈寺名〉《入蜀记》卷一云:梁文帝陵,“其旁有皇业寺,盖史所谓皇基寺也,疑避唐讳所改。”

    ②以“棊”或“其”代“基”:

    〈神名〉《梦溪笔谈》卷三说“太一十神”云:“五曰君基太一,六曰臣基太一,七曰民基太一,……然君基、臣基、民基,避唐明帝讳,改为‘棊’,至今仍袭旧名,未曾改正。”

    《道山清话》亦云:“唐明皇名隆基,故当时改太一‘基’为‘棊’,至今因之不改,何也?”

    又,《野客丛书》卷九曰:“玄宗讳隆基,……君基太一、民基太一,并作‘其’字。”

    ③以“本”代“基”:

    〈习语〉《路史·后纪一》:“爰作荒乐,歌扶徕,咏网罟,以镇天下之人,命曰立其。”注云:“以‘立基’为‘立本’、‘大渊’为‘大泉’,皆唐人避国讳。”

    ④以“宗”代“基”:

    〈册文〉《旧五代史·礼志下》载,后唐明宗天成四年五月,中书门下奏曰:“(少帝谥)册文内有‘基’字,是玄宗庙讳,虽寻常诏敕皆不回避,少帝是继世之孙,不欲斥列圣之讳,今改‘基’为‘宗’字。”从之。《四库》本注云:“今昭宣上去玄宗十四世,奏改册文,非典故也。”

    又避偏嫌“机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县名〉《新唐书·地理志七上》琼州琼山郡临高县,注云:“本临机,……开元元年更名。”

    〔代字〕以“密”或“枢”代“机”:

    〈职官〉《汇考》卷一六云:“(唐)内枢密使犹汉之中书谒者令也。枢密本作机密,唐避明皇庙讳始称枢密。《汉官仪》曰:‘尚书典机密。’……至《代宗纪》大历二年十一月庚申,改黄门侍郎依旧为门下侍郎,诏曰:‘汉制,中书令出纳诏命,典司枢密。’自是而后,史不复言‘机密’矣。”又云:“《六典》载开元中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,列五房于后,分掌庶政。五房者,吏房、枢机房、兵房、户房、刑礼房……其后避‘机’字,改枢密房。永泰中遂置内枢密使。先以‘密’代‘机’,(4)后以‘枢’代‘机’。”(5)

    〈书名〉圣历中,给事中徐彦伯曾著《枢机论》以诫当世。(6)《文苑英华》卷七四五载之,作《枢密论》,盖其书原名犯玄宗偏嫌,先天后追改如此。

    〈习语〉唐德宗《九月九日赐曲江宴诗》云:“时此万枢暇,适与佳节并。”“万枢”即“万机”。(7)

    又避偏嫌“几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旧唐书·刘子玄传》云:“刘子玄,本名知几,……景云中,累迁太子左庶子,……时玄宗在东宫,知几以名音类上名,乃改子玄。”

    〔代字〕〈引文〉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一日二日万几”。陆贽兴元奏状引,作“一日二日万虑”。(8)

    又避偏嫌“玑”:

    〔代字〕以“枢”代“玑”:

    〈星名〉《唐月令群臣进注表》云:“降及虞舜,则璇枢玉衡,以齐七政”。其语出《尚书·舜典》,本作“璇玑玉衡”。李林甫等改“玑”为“枢”,乃避帝讳。

    又,白行简《斗为帝车赋》云:“取辕毂喻璇枢”,(9)“枢”亦“玑”之避讳代字。

    又避偏嫌“箕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州名〉《旧唐宗·睿宗纪》载:延和元年八月,帝传位于皇太子,改元先天。十二月“戊午,改箕州为仪州。”

    又避偏嫌“期(音jī)”:

    〔代字〕以“周”代“期”:

    〈习语〉《增修互注礼部韵略·上平声·七之》“期”字注云:“唐明皇讳隆基,改期年为周亲。”

    《新唐书·礼乐志十》:“齐衰杖周”、“齐衰不杖周”、《旧唐书·杜悰传》:“宜令行杖周,永为通制”,《董晋传》:“朝官有周年已下丧者,诸絁缦,不合衣浅色”,凡此之类,“周”并“期”之避讳代字。

    〈引文〉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至亲以期断”,《旧唐书·礼仪志七》载卢履冰开元五年上言引,改“至亲以周断”。

    《魏书·礼志四》,博士孙景邕等议云:“丧服,《经》虽无嫡孙为祖三年正文,而有祖为嫡孙期……”《通典》卷八九载此,“期”作“周”。《魏书校勘记》曰:“按祖为嫡孙期在《仪礼·丧服·期服章》。……《通典》避唐讳改‘期’为‘周’。”

    又避偏嫌“姬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姓氏〉《通志·氏族三》“姬氏”,注云:“开元初,明皇以嫌名改为周氏。”

    又避偏嫌“暨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姓氏〉《通志·氏族五》“暨氏”,注云:“暨佐时,上元中准制改为周氏。”

    (二)

    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氏名洪基。

    避偏讳“基”:

    〔代字〕①以“本”代“基”:

    〈人名〉《辽史·兴宗纪一》:重熙元年十一月“癸未,宋遣刘随、王德本来贺应圣节。”《校勘记》曰:“王德本,《长编》作王德基。此避道宗洪基名改。”

    ②以“纂”代“基”:

    〈人名〉《辽史·兴宗纪一》:重熙元年“十二月庚戌,宋……又遣杨日严、王克纂来贺永寿节。”《校勘记》曰:“王克纂,《长编》作王克基。此避道宗洪基名改。”

    (三)

    明宣宗朱氏名瞻基。

    避偏讳“基”: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明史·成基命传》云:“成基命,字靖之,大名人。后避宣宗讳,以字行。”

    〔代字〕以“綦”代“基”:

    〈人名〉《汇考》卷二三云:“徐渭《路史》,以杨基为杨綦。”

    〈习语〉黄瑜《城西刘王故宅诗》:“江水东流西日斜,刘郎綦迹尚天涯。”(10)“綦迹”即“基迹”。

  • 刘基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刘基liú jī

    明诚意伯刘氏名基。

    《明史·刘基传》云:“(基)暇则敷陈玉道。帝每恭已以听,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,曰:‘吾子房也。’”

  • 隆基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隆基lóng jī

    唐玄宗(初封楚王、临淄郡王、平王)李氏名隆基·

    〔标讳〕《旧唐书·睿宗纪》:“临淄王讳与太平公主子薛崇简……等率兵入北军。”

    同书《孝敬皇帝弘传》:“太子无子,长寿中,制令楚王讳继其后。”

    上“讳”字并指代“隆基”。

    《举例》卷一说《旧唐书·睿宗纪》曰:“《旧唐书》于太宗、高宗、中宗《纪》,皆直书高、中、睿三宗之名,此纪于玄宗独称‘讳’。盖五朝之史,成于玄宗之世,后史承袭其文,未及改正耳。”

    又,《旧唐书·玄宗纪上》书睿宗即位,立平王为皇太子,制曰:“第三子平王基孝而克忠,义而能勇”,又曰:“基密阛其期,先难奋发”,书景云二年制云:“皇太子基仁孝因心”,又:“其六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已下,并取基处分”,《汇考》卷一六云:此于玄宗名“皆单用下一字,初疑‘隆’字诸王所同,故略之。其实不然,诸‘基’字刘氏原本是‘讳’字,明嘉靖刊本改为‘基’也。盖诸帝皆单名易改,独玄宗二名,(1)因割截其一字易之。然又不能尽改,如《中宗纪》景龙四年六月‘庚子夜,临淄王讳举兵诛诸韦’,《睿宗纪》‘平王讳’,此皆谓玄宗也。”

    〔作某〕《旧唐书·礼仪志三》载开元十三年封禅文:“有唐嗣天子臣某,敢昭告于昊天上帝。”文本当云“臣隆基”,史官不敢斥帝御名,故以“某”代。

  • 基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