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(焦)是什么意思
焦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焦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焦-古代汉语字典
焦jiāo
【释义】:
①烧焦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“卜战,龟焦。”(龟:指占卜用的龟甲。)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桑炭炙之,肉红白而发不焦。”又指火烧物体发出的气味。《吕氏春秋·孟夏》:“其味苦,其臭焦。”(臭:气味。)也指黄黑色。陶弘景《真诰·运象二》:“心悲则面焦。”②干枯,干燥。《墨子·非攻下》:“寒暑杂至,五谷焦死。”《吕氏春秋·顺民》:“三年苦身劳力,焦唇干肺。”引申为枯竭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既以伐其本,竭其原,而焦天下矣。”③焦急,烦忧。阮籍《咏怀》之六十三:“终身履薄冰,谁知我心焦。”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而空自焦愁,无益于事。”④[焦侥]古代传说中的矮人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譬之是犹乌获与焦焦搏也。”(乌获:古代力士名。)又为传说中的古国名。《淮南子·地形》:“西南方曰焦焦。”
焦-常用古汉语字典
焦jiāo
【释义】:
[形]①物体经火烧后变黑变硬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微指左公处,则席地倚墙而坐,面额焦烂不可辨。②干燥。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
焦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焦jiāo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即宵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精宵開四(精宵) 火所傷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憔 qiáo 昨焦切 從宵開四(從宵) 瘦弱萎靡貌,也泛指折磨困苦。
《漢書·叙傳上》:朝爲榮華,夕而焦瘁。
譙 qiáo 昨焦切 從宵開四(從宵) 樓的别稱。
《淮南子·主術》:擒之焦門。
焦-常用字详解字典
焦jiāo
从火省声,形声,,12画。①物体受热后失去水分,变黄变黑,发硬发脆焦黄|焦黑|焦脆|焦枯。②焦炭焦油△炼焦。③集中点焦点△聚焦。④喻指十分干燥焦渴△舌敝唇焦。⑤着急焦急|焦虑△心焦。
〈辨〉焦字声符雥,读zá。
焦-敦煌俗字典
焦jiāo
P.2160《摩訶摩耶經卷上》:“譬如猛火,燒於熱鐵,若有觸者,身心焦痛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焦:焦爛字。上通,下正。”
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腸胃焦爛躄地。”
敦研193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十一:“燋熱地獄,大燋熱地獄。”按:“燋”字与“樵”形近易乱,例如S.6315《祈雨文》:“□(家?)家苗燋旱,慮恐三春狂(枉)力,九秋不登。”其字即作“樵”。
敦研155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忿怒纏盖,焳惱嫉妒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從散火。左不須火。”“右各依脚注。”
焦-汉语字源字典
焦jiāo
金 篆
金文焦字从隹从火,象鸟在火上之形,即用火烤鸟之意。小篆从三隹在火上,则表示烤了很多鸟的意思。焦的本义为烤鸟,引申为物体经火烤而呈干枯状态,又泛指干枯、干燥,还可以用来表示人的心里烦躁、烦忧之义。
[焦土]指焚烧后的土地。泛指干枯的土地。
[焦心]心情忧急。
[焦渴]比喻心情急切。又指干涸。
[焦金流石]金属烧焦,石头熔化,极言阳光的酷烈。
[焦头烂额]本形容救火时烧焦头、灼伤额。后比喻处境十分狼狈窘迫。
焦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焦1jiāo
【释义】:
①物体经高温后,变黑变硬饭全烧焦1了|焦1黑◇焦1头烂额。→②干枯;干燥舌敝唇焦1|焦1枯|焦1渴。→③酥脆;易碎裂麻花炸得挺焦1|焦1枣。→④着急;烦躁焦1急|焦1躁|心焦1|焦1虑。→⑤结成块状的炭渣焦1砟。⑥特指焦炭焦1煤|炼焦1。〇⑦中医指人体口以下的呼吸、消化、循环、排泄等器官的上中下三个部位上焦1|中焦1|下焦1。〇⑧姓。
焦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焦2jiāo
【释义】:
〈外〉法定计量单位中能量单位焦耳的简称。这个名称是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而定的。
焦-金瓶梅字典
焦(噍)
jiāo 《广韵》:伤火也。 即消切 效开三平宵精
①烧糊。 你这嚼舌头老淫妇,挣将钱来焦尾靶。(七12上7)虽则是做成末子,然终觉有些生疑,有些焦剌剌的气子。(五三7下4)唬的小周儿脸焦黄的。(五二8上9)
②心情烦躁。 紧自焦的魂也没了,猛可半夜又钻出这个业障来。(六七19下8)见爹娘替我说人情去了,我这回不焦了。(五一11上6)
焦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焦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