矫(矯)是什么意思
桥通矫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桥通矫
桥音jiǎo。桥,上古属群纽宵部;矫,上古属见纽宵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桥的本义是桥梁。《说文》:“桥,水梁也。”通矫。矫正;伪,虚假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桥,假借为矫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行法至坚,好脩正其所闻,以桥饰其情性。”(行动合法十分坚定,喜欢修正他所听到的,来矫正整饬他的本情。脩,通修。情性,本性。杨倞注:“桥与矫同。”)《吕氏春秋·离谓》:“听言而意不可知,其与桥言无择。”(听到别人的话却连意图也不懂得,那就跟听到虚假的话没什么区别。范耕研注:“桥借为矫。”)
矫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矫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矫-古代汉语字典
矫jiǎo
【繁体字】:矯
【释义】:
①使弯曲的东西变直。《荀子·性恶》:“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。”(枸木:曲木。櫽栝yǐn’guā:矫正曲木的工具。烝:烤。)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榜檠者,所以矫不直也。”(榜檠bēngqíng:矫正弓弩的器具。)引申为纠正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为之仁义以矫之,则并与仁义而窃之。”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故矫上之失,诘下之邪……莫如法。”(诘:查办。)②违背。《韩非子·亡征》:“好以智矫法。”《南史·何尚之传》:“凡创制改法,宜顺人情,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。”③诈伪,虚假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其盖失数美,是矫诬也。”(盖:掩盖。数:数说。诬:言语不真实。)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矫言伪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。”又为假托,假称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矫命以责赐诸民。”(责:债。)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矫魏王令代晋鄙。”(晋鄙:人名。)④举,抬起来。屈原《九章·抽思》:“结微情以陈词兮,矫以遗美人。”(遗wèi:送给。美人:指国君。)引申为飞。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哂夏虫之疑冰,整轻翮而思矫。”(哂:笑。翮hé:指翅。)苏轼《人日猎城南》:“放弓一长啸,目送孤鸿矫。”⑤强的样子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至死不变,强哉矫!”
矫-常用古汉语字典
矫jiǎo
【繁体字】:矯
【释义】:
[动]①举,仰,抬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佛印绝类弥勒,袒胸露乳,矫首昂视,神情与苏、黄不属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策扶老以流憩,时矫首而遐观。②假托,诈称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且矫诏纷出,钩党之捕遍于天下。司马迁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,矫杀晋鄙,公子亦自知也。③违背,拂逆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,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贤人之所以矫世俗者,圣人未尝观焉。
矫1-常用字详解字典
矫1jiǎo
矯
从矢乔声,形声,,11画。①纠正,使曲者直矫1形|矫1治|矫1正|矫1枉过正。②故意做作矫1情|矫1饰|矫1揉造作。③假托;冒称矫1命|矫1托|矫1诏。①勇敢;强壮矫1健|矫1捷。
矫2-常用字详解字典
矫2jiáo
矯
矫情,(qing):方言。指强词夺理,无理取闹。
〈辨〉矫从矢,本义为揉箭钳,引申为纠正义。
矫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矫jiáo矯
【释义】:
[矫情]jiáoqing 〈口〉强词夺理这人好(hào)矫俩人又矫起来了。
另见jiǎo。
矫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矫1jiǎo矯
【释义】:
①使弯曲的东西变直;纠正矫1枉过正|矫1正|矫1治|矫1形。→②抑制本性;做作矫1饰|矫1情|矫1揉造作。③〈文〉假托;诈称矫1诏|矫1命|矫1诬|矫1托。〇④姓。
矫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矫2jiǎo矯
【释义】:
强;勇敢矫2健|矫2捷。
另见jiáo。
矫-历代避讳字汇典
矫jiǎo
三国魏司马昭(晋追尊文皇帝)父名懿;钟会父名繇;陈泰父名群,祖名寔;陈骞父名矫。
〔触犯〕《世说·排调篇》云:“晋文帝与二陈共车,(1)过唤钟会同载,即驶车委去。比出,已远。既至,因嘲之曰:‘与人期行,何以迟迟?望卿遥遥不至。’会答曰:‘矫然懿实,何必同群?’帝复问会:‘皋繇何如人?’答曰:‘上不及尧、舜,下不逮周、孔,亦一时之懿士。’”
彦按:此以父若祖名相谑。“遥遥不至”之“遥”系会父嫌名。而会所回敬“矫然懿实,何必同群”一语,乃及三人(司马昭、陈泰、陈骞)四讳(昭父讳,泰父讳,祖讳、骞父讳)。下称“皋繇”“懿士”,用意相同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