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(介)是什么意思
介-古文字通假字典
介
(月見jie)
介-古文字通假字典
介
(月見jie)文獻或作夾(盍見jia),雙聲,月盍通轉
介鐘銘:“介鐘右八。”律名通作“夾鐘”。《吕氏春秋·仲春紀》:“律中夾鐘。”
介同界、芥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介同界、芥
介音jiè。介的本义是界线,疆界。《说文》:“介,画也。”徐灏注笺:“古疆界字祇作介。”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“无此疆尔介,陈常于时夏。”(没有什么彼此的疆界,在这中国施行田赋之法。尔,彼。陈,同阵,布,施。常,指田赋之法,一说指典法。时,通是,这。)《楚辞·哀郢》:“哀州土之平乐兮,悲江介之遗风。”(伤心的是平旷富饶的国土将被蹂躏,悲哀的是江汉平原祖先遗留下来的好风尚将被破坏。)“界限,疆界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田”写作“界”。
介又同芥。介假借为芥,小草,常喻微小之物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非其道也,一介不以与人。”(如果不合道义,一点微小东西也不给与别人。)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孟尝君为相数十年,无纤介之祸者,冯谖之计也。”(孟尝君做宰相几十年,没有一点灾祸,都是采用冯谖的计谋呵。)“小草,微小物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草”,造“芥”字以示区别。
介通匄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介通匄
介音gài。介和匄上古同属见纽月部,同音通假。介的本义是界限,疆界。《说文》:“介,画也。从八,从人,人各有介。”(按:罗振玉《增订殷虚书契考释》认为“介”是“象人著介形。”介,铠甲。)通匄(丐),乞求,给予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。”(用稻枣酿成春酒,用此求得祝福老人长寿。眉寿,老人眉长叫秀眉,古人认为是长寿的象征。)《诗经·小雅·小明》:“神之听之,介尔景福。”(神明听到这些事了,就会赐给你大福。景,大。)
介通甲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介通甲
介音jiǎ。介,上古属见纽月部;甲,上古属见纽叶部。二字为双声通假。介的本义是界限,疆界。通甲,铠甲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介,假借为甲。”《诗经·郑风·清人》:“清人在彭,驷介旁旁。”(清县的军人正在彭地,披甲的四马威武又雄壮。旁旁,强劲的样子。)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不介马而驰之。”(不给马披上铠甲就驱马进击晋军。杜预注:“介,甲也。”)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国平则养儒侠,难至则用介士。”(国家太平时就供养儒者和游侠,战祸临头时用的是披甲的将士。)《史记·绛侯世家》:“介胄之士不拜,请以军礼见。”(身穿铠甲戴着头盔的人不能行跪拜之礼,请让我用军礼来拜见。胄,头盔。)
介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介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介-古代汉语字典
介jiè
【释义】:
①铠甲。《韩非子·五蠢》:“国平养儒侠,难至用介士。”用作动词,披上铠甲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不介马而驰之。”又指甲士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既而与为公介。”②甲壳类的动物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介虫败谷。”《淮南子·地形》:“凡介者生于庶龟。”③阻碍,隔离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。”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四》:“道理辽远,人物介绝。”又为在二者中间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以敝邑小,介于大国。”欧阳修《丰乐亭记》:“今滁介江淮之间。”又为疆界,边沿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介在蛮夷而长寇仇,以此求伯,必不行矣。”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悲江介之遗风。”④古代为宾方转达宾主之言的人。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:“介取俎还受弟子。”又指宾方的副手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楚公子围聘于郑,且娶于公孙段氏,伍举为介。”泛指传递消息的人,信使。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:“春秋聘繁,书介弥盛。”《北梦琐言》卷十六:“愿日致一介,以宁所怀。”⑤介绍,介绍人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胜请
介-常用古汉语字典
介jiè
【释义】:
[量]用同“个”。用于计人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勃,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。
介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介jiè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古拜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見怪開二(見祭) 畫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个 gè 古賀切 見箇開一(見歌) 量詞。單獨。
《書·秦誓》:昧昧我思之:如有一介臣,斷斷猗無他技;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。
《史記·張耳陳餘列傳》:將軍今以三千人下趙數十城,獨介居河北。
《史記·亷頗藺相如列傳》: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,趙立奉璧來。
《三國志·魏書·管寧傳》:自陳一介野生,無軍國之用。
甲 jiǎ 古狎切 見狎開二(見葉)
(一)古代軍人所服革製護身衣。
《詩·鄭風·清人》:清人在彭,駟介旁旁。〔毛傳云:介,甲也。〕
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季氏介其鷄。〔鄭衆云:介,甲也,爲鷄著甲。〕
《晏子春秋·内篇雜上》:君至,穰苴介胄操,立于門。〔孫星衍云:介與甲通。〕
《管子·小匡》:介胄執枹,立於軍門,使百姓皆加勇,臣不如也。
《韓非子·五蠹》:難至用介士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介胄,則有不可犯之色。
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家》:介冑之士不拜。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將吏被介胄而睡。
《後漢書·樊準傳》:期門羽林介胄之士,悉通孝經。
《晉書·袁瓌傳》:魏武帝身親介胄,務在武功。
(二)有甲殼的蟲類和水族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其蟲介,其音羽。〔鄭玄注:介,甲也,象物閉藏地中,龜鱉之屬。〕
《淮南子·地形》:介鱗者,夏食而冬蟄。〔高誘注:介甲,龜鱉之屬。〕
《韓詩外傳·卷一》:倮介之蟲,無不延頸以聽。
《孔子家語·執轡》:介鱗夏食而冬蟄。
玠 jiè 古拜切 見怪開二(見祭) 大圭。
《書·顧命》:太保承介圭。〔介,《韻會》引作玠。〕
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:錫爾介圭,以作爾寳。〔《爾雅·釋器》引作玠圭。〕
芥 jㄧè 古拜切 見怪開二(見祭) 小草。草芥。一介,指輕微的東西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憂悔吝者存乎介。〔王肅、干寳並云:介,纖介也。〕
《孟子·萬章上》:非其義也,非其道也,一介不以與人,一介不以取諸人。
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孟嘗君爲相數十年,無纖介之禍者,馮諼之計也。〔鮑彪云:介,獨也。介、芥通。〕
《淮南子·説山》:猶采薪者見一介掇之。
《漢書·元后傳》:定陶共王來朝,太后與上承先帝意,遇恭王甚厚,賞賜十倍於它王,不以往事爲纖介。
《風俗通義·愆禮》:太原郝子亷,飢不得食,寒不得衣,一介不取諸人。
漢·《故民吴仲山碑》:遺孤二莊,無介少德。
介-通假字小字典
介jiè
古拜切(见怪开二) 见月入
疆界;处于二者之间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介,画也。从八从人会意。假借为界,又为甲,又为芥。”
(一)通“甲”jiǎ 古狎切(见狎开二) 见葉入 披甲。
不介马而驰之。(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)——不给马披上甲衣就驱驰入阵。〔杜预注:“介,甲也。”〕
(二)通“芥”jiè 古拜切(见怪开二) 见月入 小草,比喻细微。
孟尝君为相数十年,无纤介之祸者,冯谖之计也。(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)——孟尝君做齐国的丞相几十年,没有一点儿祸患的原因,就是采用了冯谖的计谋。〔孟尝君、冯谖:均为战国时人名。〕
(三)通“丐”gài 古太切(见泰开一) 见月入 乞,祈求。
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。(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)——酿成这春酒喷喷香,以求老人长寿精神爽。〔春酒:冬日酿酒,经春始成,故名春酒。 介:林义光《诗经通义》:“介读为丐,乞也。” 眉寿:人老眉长,表示寿长。〕
介-常用字详解字典
介jiè
甲篆
象形,■,4画。①盔甲;甲壳介胄|介壳。②在两者当中介词|介入|介绍|介质△评介|中介。③耿直;有骨气狷介|耿介。④放在心上介意。
〈辨〉介字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,人旁短画表示连缀的甲片。篆书讹变,楷书作介。
介-敦煌俗字典
介jiè
S.134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爲此春酒,以介眉壽。”
介-汉语字源字典
介jiè
甲 金 篆
古文字的介字,象一个侧立的人形,人身前后的两点代表护身的铠甲,表示人身上穿着铠甲的意思。介的本义指人穿的铠甲。介为人身裹甲,引申为处于两者之间,如介居。此外,介还有刚硬、耿直、孤傲等义。
[介士]披甲的武士。又指耿直的人。
[介居]处于二者之间。又指独处、独居。
[介特]单身孤独的人。又指孤高,不随流俗。
[介绍]使双方相识或发生关系,用作联系、接洽、举荐的意思。
[介入]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。
[介意]在意,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。
[介虫]有硬壳的虫类。
介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介1jiè
【释义】:
①处在两者之间产品质量介1于优劣之间|介1入|介1音。→②使二者发生联系介1绍|介1词。③使二者发生联系的人或事媒介1|中介1。〇④存留;放在(心里)介1意介1怀。〇⑤姓。
介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介2jiè
【释义】:
〈文〉①铠甲介2胄。→②甲壳介2虫。③带甲壳的水生动物鳞介2。
介3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介3jiè
【释义】:
〈文〉①用于人,相当于“个”一介3书生|一介3武夫。〇②正直;有骨气耿介3|贞介3。
介4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介4jiè
【释义】:
古代戏曲剧本中指示动作、情态和效果的术语坐介4|哭介4|犬吠介4。
介-金瓶梅字典
介
jiè 《广韵》:大也,助也,佑也,甲也,阅也,耿介也。 古拜切 蟹开二去怪见 又《集韵》:箇,或作个、介。
①有甲壳的昆虫和水族。鳞介飞潛,莫不回生意。(六六9下10)
②箇。 仆乃一介武官,属于按临之下。(四九3下5)
③助佑。 例见“今”字条。
(又讹成:今)
介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介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