遽(遽)是什么意思
遽-古文字通假字典
遽
(魚群ju)讀為競(陽群jing),雙聲,魚陽陰陽對轉
史牆盤:“害(舒)屖(遟)文考乙公,遽猖(德)屯(純),無誎(責)農嗇(穡)戉。”于省吾《牆盤銘文十二解》説“遽”應讀為“競爽”,為金文謰語。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晏子曰:惜也,子旗不免,殆哉。姜族弱矣,而嬀將始昌。二惠競爽猶可,又弱一个焉,姜其危哉。”杜預注:“競,彊也;爽,明也。”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三年》:“使肥與有職競焉。”杜預注:“競,遽也。”《楚辭·大招》:“萬物競只。”王逸注:“競,猶遽也。”又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本卷後古佚書《五行》引《詩》曰:“不勮不救,不剛不柔。”所引為《詩·商頌·長發》,毛詩作:“不競不絿,不剛不柔。”同篇下文三〇二行解釋這兩句説:“詩員(云)‘不勮不〔〕,不剛不柔’,此之謂也。勮者强也,者急也。非强之也,非急之也,非剛之也,非柔之也,言無所稱焉也。此之謂者,言仁義之和也。”
遽通讵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遽通讵
遽音jù。遽和讵上古同属群纽鱼部,同音通假。遽的本义是古代送信的快车或快马。《说文》:“遽,传也。”通讵,副词,表反问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,哪里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?”(他的父亲即使善于游泳,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吗?)《吕氏春秋·具备》:“宓子先有其备也,先有其备,岂遽必哉?此鲁君之贤也。”(宓子事先已经有防备了,事先有防备,难道一定要实行吗?这就是鲁国君主贤明的地方。)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汤系夏台,文王囚羑里,晋重耳犇翟,齐小白犇莒,其卒王霸。由是观之,何遽不为福乎?”(商汤王曾被拘捕在夏台,周文王曾被囚禁在羡里,晋文公重耳曾到狄部族中去逃命,齐桓公小白曾经逃奔到莒国,他们终于成王称霸。由此看来,受困,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?犇,古“奔”字。)
遽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遽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遽-古代汉语字典
遽jù
【释义】:
①传车,送信的快车或快马。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“子产在鄙,闻之,惧弗及,乘遽而至。”(鄙:边邑。)《国语·吴语》:“边遽乃至,以越乱告。”(越:越国。)②急速,匆忙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故丧事虽遽,不陵节。”(陵:越过。)《晏子春秋·谏上》:“夫子何为遽?国家得无有故乎?”(得无:该不会。故:变故。)又为副词。赶快,急忙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遂发令,遽兴姜戎。”(兴:征发。姜戎:少数民族名。)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。”(契:刻。)③恐惧。屈原《九章·惜诵》:“众骇遽以离心兮。”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风起浪涌,孙、王诸人色并遽。”(孙、王:指孙绰、王羲之。)④副词。常与“何”“岂”等连用,怎么,难道。《墨子·公孟》:“百门而闭一门焉,则盗何遽无从入?”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?”
遽-常用古汉语字典
遽jù
【释义】:
[名]传信的快车快马。《左传·殽之战》:且使遽告于郑。[副]①表示急速。赶快,立即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,曰:“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”蒲松龄《促织》:遽扑之,入石穴中。《左传·殽之战》:遂发命,遽兴姜戎。②表示强调语气。就。常与表示反诘的副词“何”、“岂”连用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其父虽善游,其岂遽善游哉?袁枚《祭妹文》:一旦长成,遽躬蹈之。《淮南子·塞翁失马》: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为福乎?”
遽-难僻字字典
遽jù
【同音字】:据
【释义】:
①突然。如:遽然。②恐惧。如:惶遽。③就。
遽-通假字小字典
遽jù
其据切(群御合三) 群鱼去
驿车。疾,速。
通“讵”jù 其据切(群御合三) 群鱼上 岂,难道(表反问)。
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?(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)——他的父亲即使会游泳,他的儿子难道也会游泳吗?〔岂遽:同义复合词,与“岂讵”或“庸讵”同。〕
遽-敦煌俗字典
遽jù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遽:正;遽:通用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遽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遽jù
【释义】:
〈文〉①仓促;突然遽增|遽别|遽然。→②惊慌遽容(惊慌的神色)|惶遽。
遽-金瓶梅字典
遽()
jù 《广韵》:急也,疾也。 亦战慄也,窘也,卒也。 其据切 遇合三去御群
匆忙。 何遽回之太速耶!(四九4上4)既见尊颜,又不遽舍,奈何!奈何!(三六4下5)
遽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遽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