隶(隸)是什么意思
隶-古文字通假字典
隶
(質定dɑi)讀為肆(戼,質心si),叠韻
郘鐘:“大鐘八隶。”隶為鐘之陳列數,孳乳作戼。《説文》:“戼,極陳也。从長,隶聲。,或从髟。”字亦作肆。《周禮·小胥》:“凡樂,縣鐘磬,半為堵,全為肆。”鄭玄注:“鐘一堵磬一堵謂之肆。”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:“歌鐘二肆,及其鎛磬。”杜預注:“肆,列也。縣鐘十六為一肆,二肆三十二枚。”容庚以為八肆為一百二十八鐘,數目過於巨大,因説:“竊疑肆,列也,而不必為十六之數……以聲類通假,或者四馬為駟,四鐘為肆歟?”然亦揣測之辭,並無證明。或説八肆即八組音階完整的編鐘,據曾侯乙墓出土,八組編鐘為六十三件,但每組的數字不盡相同,其説或是。
隶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隶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隶-古代汉语字典
隶lì
【繁体字】:隸、隷
【释义】:
①奴隶的一个等级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舆臣隶,隶臣僚。”(舆、僚:奴隶中的等级。)泛指奴隶,奴仆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子孙为隶。”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人皆得以隶使之。”特指狱卒,差役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见狱吏则头枪地,视徒隶则心惕息。”(枪:通“抢”,触。心惕息:胆战心惊的意思。)②附属,隶属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及破邯郸,乃更部分诸将,各有配隶。”(更:再。部分:部署。)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生常免租税,名不隶征伐。”引申为跟随。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隶而从者,崔氏二小生。”③汉字的一种字体,隶书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六体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隶书、缪篆、虫书。”④察看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。”⑤通“肄”。学习。权德舆《两汉辨亡论》:“予因隶古史,且嗜《春秋》褒贬之学。”
隶-常用古汉语字典
隶lì
【繁体字】:隸
【释义】:
[名]奴隶,奴仆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,则尽其天年,人皆得以隶使之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,甿隶之人,而迁徙之徒也。[动]隶属,从事。王安石《伤仲永》: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
隶-常用字详解字典
隶lì
隸
隷、
六篆
□,8画。①奴隶,旧时地位低下被奴役的人仆隶。②附属隶属。③旧时衙役隶卒△皂隶。④汉字形体的一种。由篆书演变而成,把圆转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隶书|隶字。
〈辨〉隶字六国古文作隸,从隶柰声,本义为奴隶;隶,读dài,古文字字形从又从尾省,用手抓住尾巴,即是逮住,此义后写作逮,古时奴隶多是战场上捉来的俘虏,所以形符从隶。尾,详见尾字下。声符柰读nài。篆书作,从隶祟声;祟读suì。楷书又有异体隷和,都是从古文字讹变而成。今一并简化为隶。
隶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隶lì隸*隷
【释义】:
①旧时指附属于主人,没有人身自由的人;泛指社会地位低下被役使的人奴隶|仆隶。→②附属;从属隶属。→③旧时衙门里的差役皂隶|隶卒。④隶书,汉字字体的一种,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,把圆转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,便于书写真草篆隶|隶体|汉隶。
隶-汉字异读字典
隶
㈠lì ①附属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乃更部分主将,各有配隶。”②古代奴隶的通称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斐豹,隶也。”③差役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视徒隶则心惕。”④汉字字体的一种。如:隶书。⑤察看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。”
㈡dài 〔形〕“逮”的本字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