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(兵)是什么意思
兵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兵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兵-古代汉语字典
兵bīng
【释义】:
①兵器,武器。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修我甲兵。”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戟亦兵也,矛亦兵也。”又用作动词。用兵器伤人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兵其从兄。”引申为伤害。《吕氏春秋·侈乐》:“其生之与乐也,若冰之于炎日,反以相兵。”②士卒。《左传·襄公元年》:“败其徒兵于洧上。”(洧wěi上:洧水边。)又指士卒的集合体,军队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今又举兵将以攻郑。”③军事,战争。《孙子·计》:“兵者,国之大事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审应》:“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。”(偃:停止。)
【说明】“兵”为会意字,由“艹”(像双手形)和“斤”(斧子类兵器)组成,表示兵器的意思。参附录三。
【辨析】兵、士、卒。它们的本义不同。在表示士兵的意义时,也有区别:“兵”为士卒、军队的通称,“士”指战车上的甲士,“卒”指步兵。泛指义则不再区别,所以能构成双音词“兵士”“士卒”等。
兵-常用古汉语字典
兵bīng
【释义】:
[名]①兵器,武器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而秦法,群臣侍殿上者,不得持尺兵。②军队,士兵。罗贯中《杨修之死》:欲收兵回,又恐被蜀兵耻笑。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: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。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,不敢兴兵以拒大王。③军事,战争。《孙子兵法·计篇》:兵者,国之大事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兵旱相乘,天下大屈。姜夔《扬州慢》: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①战略,战术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公不论兵,必大困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深谋远虑,行兵用兵之道,非及向时之士也。
兵-常用字详解字典
兵bīng
篆
□,7画。①士兵,军队兵变|兵丁|兵种△步兵|士兵|标兵|草木皆兵△虾兵蟹将|招兵买马。②武器,军械兵戈|兵戎|兵不血刃△刀兵△短兵相接。③军事,战争兵法|兵书|兵不厌诈△兴兵|交兵|纸上谈兵。
〈辨〉兵字篆书作象双手持斤之形,本义为武器,引申指战士。楷书讹变作兵。
兵-敦煌俗字典
兵bīng
甘博001《法句經》:“此能壞魔兵,力行滅衆苦。”按:《大正藏》“衆”字作“邪”。
敦研020(9-4)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若臨終時,或值荒亂,刀兵競起,帝王暴虐。”
敦研135《金光明經》:“當具四兵,壞彼國土。”
敦研032(3-3)《四分律》:“此是王之兵衆。”
敦博072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四:“如轉輪王見諸兵衆有大功者,心甚歡喜。”
兵-汉语字源字典
兵bīng
甲 金 篆
甲骨文的兵字,象一个人双手擎着一把非常锋利的武器——斤(即斧头),其本义即指作战用的武器(又称兵器),如“兵不血刃”、“短兵相接”等。引申为手持兵器作战的人——战士(又称士兵),如“兵强马壮”。进一步引申为军队、军事、战争等义,如“兵不厌诈”、“兵荒马乱”等。
兵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兵bīng
【释义】:
①武器短兵相接|兵不血刃|秣马厉兵。→②武装力量;军队兵强马壮|雄兵百万|兵变|兵权|装甲兵。③战士我是一个兵|当兵打仗|士兵|兵员。→④指军事或战争纸上谈兵|兵法|兵书|兵乱。
兵-金瓶梅字典
兵
(一)bīng 《广韵》:戎也,……世本曰,蚩尤以金作兵器也。 甫明切 梗开三平庚帮
①军事、军队。 边兵抵挡不住,慌了兵部尚书李纲。(一百4上4)兵乃邦家爪牙,武定封疆扞御。(九九6下2)
②士兵。 胡骑盛,武功弛,兵不用命将骄痴。(一百5上1)每日拨两个土兵服事做饭。(一14上1)所伤军兵无数。(一百4下4)
(二)当作“邦”bāng,方音借字。 原是番兵出产,逢人荐转在京。(十六5下5)
兵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兵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