柄(柄)是什么意思
柄-古文字通假字典
柄
(陽幫bing)讀為永(陽匣yong),叠韻
阜陽漢簡《詩經》〇六六號:“□未吾言,柄矢弗縵。”〇六七號:“吾□,柄矢弗告。”今本毛詩《衛風·考槃》首章:“獨寐寤言,永矢弗諼。”三章:“獨寐寤宿,永矢弗告。”又〇七五號:“報之以□啹,非報也,柄以為好。”毛詩《衛風·木瓜》首章:“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,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”文獻未見丙、永相通之例。胡平生、韓自强疑柄、永相通與方言有關,或是。
秉通柄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秉通柄
秉音bǐng。秉和柄上古同属帮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秉的本义是手持一把禾。《说文》:“秉,禾束也。从又持禾。”通柄,权柄,政治军事等权力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宽惠爱民,臣不如也;治国不失秉,臣不如也。”(宽厚施恩惠给人又爱护百姓,我不如他;治理国家不失掉权力,我不如他。)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君后三岁而侯,侯八岁为将相,持国秉,贵重矣,于人臣无两。”(你三年以后可以被封侯,封侯八年可以作将相,执掌国家的政权,贵重极了,在大臣中是独一无二的。)《史记·蔡泽列传》:“(蔡泽)而从唐举相,曰:‘吾闻先生相李兑曰:“百日之内,持国秉。”有之乎?’”(蔡泽到唐举那请他相面,说:“我听说您给李兑相面时说:‘一百天之内,为相执掌国家权柄。’有这回事吗?”)
柄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柄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柄-古代汉语字典
柄bǐng
【释义】:
①斧柄,泛指器物的柄或柄状物。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长斧,柄长八尺。”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东吴有长柄壶卢,卿得种来不?”②权柄。《韩非子·问田》:“治天下之柄。”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赵高执柄。”③根本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谦,德之柄也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治国家不失其柄。”④执掌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公仲柄得秦师。”《新唐书·东夷传》:“大臣乙祭柄国。”
柄-常用古汉语字典
柄bǐng
【释义】:
[名]①器物的把。睢景臣《[般涉调]哨遍·高祖还乡》:黄罗伞柄天生曲。魏禧《大铁椎传》:柄铁折叠环复,如锁上练,引之长丈许。②权力,权柄。梁启超《谭嗣同》:而皇上手无寸柄,无所为计。
柄-常用字详解字典
柄bǐng
从木丙声,形声,,9画。①器物的把儿刀柄|勺柄|伞柄。②植物花、叶或果跟茎枝连接的细长部分花柄|叶柄。③喻称言行被人抓住的材料把柄|话柄|笑柄。①权力国柄|政柄|权柄。⑤执掌柄国|柄政。⑥量词。用于带柄的东西三柄斧头。
柄-敦煌俗字典
柄bǐng
S.1776《顯德五年十一月十三日某寺判官與法律尼戒性等一伴交曆》:“長柄熟銅香爐壹。”
S.1776《顯德五年十一月十三日某寺判官與法律尼戒性等一伴交曆》:“又長柄熟銅香爐壹,在櫃。”
Ф096《雙恩記》:“截銀漢,侵北斗,柄押欄杆光冷透。”
柄-汉语字源字典
柄bǐng
甲 篆
柄字从木丙声,是个形声字。篆书的柄或从秉,秉有执持之义,而柄的本义指器物的把手,是便于手执之处,则字由秉、木会意,秉又兼作声符,属于会意兼形声的结构。柄字由把手之义,引申为根本,又用来喻权力;用作动词,则有执掌、主持之义,通“秉”,如柄国、柄政等。
[柄用]被信任而掌权。
[柄臣]掌权的大臣。
柄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柄bǐng
【释义】:
①把(bà)儿,器物上便于握持的突出部分斧柄|枪柄|伞柄| 刀柄。→②〈文〉权力国柄|权柄。③〈文〉执掌;掌握柄政|柄国。→①〈方〉用于某些带柄的东西一柄钢叉|两柄大刀。→⑤喻指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点或漏洞笑柄|话柄|把柄。→⑥植物的花、叶或果实跟茎或枝相连的细长部分花柄|叶柄。统读bǐng,不读bìng。
柄-汉字异读字典
柄
bǐng 〔又〕bìng ①器物的把儿。如:剑柄。②植物花叶和枝茎相连的部分。如:叶柄。③权力。如:国柄。④根本。《易·系辞下》:“谦,德之柄也。”
柄-金瓶梅字典
柄(抦)
bǐng 《广韵》:本也,权也,柯也。《集韵》:持也。通作“秉”。补永切梗开三上梗帮
①把柄。 暑才消,大火即渐西,斗柄往次(坎)宫移。(五八13下2)麈柄挺然而兴。(五二1下3)
②量词。 安进士也是书帕二事,四袋芽茶,四柄杭扇。(三六4上2)
柄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柄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