鳴(鳴)是什么意思
鳴-古文字通假字典
鳴
(耕明minɡ)讀為冥(耕明minɡ)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本《道經》:“(幽)呵鳴呵,中有請(精)吔,〈呵〉。”乙本作:“幼呵冥呵,其中有請呵。”通行本作:“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。”按《易·豫》:“冥豫。”釋文:“冥,鄭讀為鳴。”
鳴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鳴mí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武兵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微庚開三(明耕) 鳥聲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明 míng 武兵切 微庚開三(明陽) 光明,明亮。
《文選》李康《運命論》:里社鳴而聖人出。〔李善注引《春秋潛潭巴》云:“里社明,此里有聖人出。”明與嗚古字通。〕
鳴-敦煌俗字典
鳴míng
P.2524《語對》:“鳴鐘。”
S.5448《敦煌錄》:“其東即三危山,西即鳴砂山。中有自南流水,名之宕泉。”
鳴-敦煌俗字典
鳴wu
敦研365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十六:“還得本心,前抱我身,鳴唼我口。”按:“鳴唼”義爲“親吻”,亦可寫作“嗚咂”。
P.2965《佛說生經》:“使乳母抱行,周遍國中,有人見與有鳴噈者,便縛送來。”“抱兒終日,無鳴噈者。”按:“嗚噈”義爲“親吻”。“嗚”同“”,“口”部、“欠”部可通用,例如“嘆”又作“歎”,即同此理。《說文》:“,心有所惡若吐也。從欠,烏聲。一曰口相就。”考《說文》凡言“一曰”者,皆爲另一義項,且大多比較常用者。所謂“口相就”,即爲親吻義,或吻之,或接吻,各有其例。又《說文》:“,也。從欠,聲。噈,俗,從口從就。”
S.2614《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阿孃既得目連言,鳴呼怕搦交連。”
鸣(鳴)-汉语字源字典
鸣(鳴)míng
甲 金 篆
鸣字从口从鸟,本义为鸟叫;从鸟叫扩大到野兽、虫类的叫,都可称为“鸣”,如蝉鸣、驴鸣、鹿鸣等;后引申为敲响、发出响声等义,如鸣鼓、鸣钟、鸣枪、鸣炮、孤掌难鸣(一个巴掌拍不响,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,难以成事)。
鳴-金瓶梅字典
鳴
(一)míng 《广韵》:嘶鸣。 武兵切 梗开三平庚明
①禽兽发声。 蓦听的孤鸿只在楼外鳴。(五二10上4)離(鸡)鳴叫切(彻)寒云外。(四七1上4)
②弄响乐器。 户户鳴锣击鼓。(四六4上2)巡抚张叔夜见统制折于阵上,连忙鳴金收军。(一百5上3)九衢澄净,鳴柝喝号提铃。(七九8上1)
(二)当作“嗚”wū,形近讹。两个相搂相抱,如蛇吐信子一般,鳴咂有声。(四5上9)西门庆则舌吐其口,鳴咂有声。(六九8下4)
(三)当作“駕”jià,形近讹。 他己做了堂尊了,直掌卤簿大鳴。(七二8下1)
鳴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鳴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